無人知曉的房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寶瓶出版的這本書,

真的讓我產生好多的連結。


看似平靜的日子,

對照顧者卻是不平靜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

沉重的負擔不斷的往上加層,

慢慢的,體力跟精神,

甚至是經濟的負擔,

壓的喘不過氣來的時候,

都會在那瞬間結束彼此的生命。


光司照顧9年的母親,自覺已經來到盡頭,即使申請了短期照顧,就在某一晚的瞬間,他起了一個念頭:


「就這樣讓母親解脫吧,讓這一切都結束吧。」


稍晚,他打了電話給護理師:


「完了,我把母親殺了。我把她勒死了。」p104-105


記得13年前,

母親生病了!

家族開了討論會,

我跟先生決定辭掉工作,

回娘家照顧一家大小。


我照顧生病的母親,

先生負責家裡的家務跟煮飯。


好讓還在就學的手足能安心,

也讓父親能好好工作跟進修。


我們有著非常團結的團隊,

也剛好當時我們沒有孩子。


在照顧的那兩年,

我的年紀才27歲,

體力各方面都很健康。


每一天先生會開車載我跟母親到醫院,母親每天得做放射治療,以及之後6次的化療。


記得第一次化療時,

母親痛苦不已,

我陪著她住院5天,

那個藥物打下來後,

吃也不是,

睡也不是,

狂嘔吐。


有一天晚上的半夜,

她實在太痛苦了,

請我推她到醫院的超商前面,

我們就在一樓超商前面,

坐輪椅的她,

低著頭不斷喘著氣,


只有一盞燈,

彷彿具焦在我們身上,

店門已經關閉,

醫院此刻安靜的連掉落一根針,

你都可以清楚聽到。


當時母親問了我一句話:


「這要治療到何時呀?」


我看著她,

試著要緩和她的疼痛,

當我想要碰觸她的手時,

她用力推開,


並發怒的說:


「走開!滾!」


我當時只是靜俏俏的坐在她旁邊,

我對於母親問我的那句話,

我沒有出聲回應,


我只在心裡默默的說:


「我不知道」


那晚,我們在那呆坐了整個夜晚,


我也在過程中冒出一個想法:


「何時會結束呢?何時有盡頭呢?」


「我該如何照顧生病的母親?」


「我該如何面對她情緒起伏的狀態?」


種種的問題在我的腦海跑一遍。


彷彿過了好幾世紀那麼久後,

我的母親告訴我,她要回病房了!


由於母親一向獨來獨往,

我們住的是單人房。


在推往病房的長廊上,

幽暗的燈打在我的心上,


不知道為什麼,

瞬間眼淚流了出來,

又被我巧妙的推回去。


在那一刻,

我下了一個決定,


「無論如何,

好好在當下的歷程。」


也因為那個決定,

兩年的照顧日子中,

我僅僅每天睡2小時,

在母親比較舒服時,

陪伴她聊天跟按摩。


我全心的投入,

但也透過書寫、畫畫、手作療癒自己,很驚訝在那兩年,我沒抱怨跟情緒崩潰。


當母親情緒低落時,

猛捶打我時,

我都深深感謝她還有力氣打我。


回首那兩年,

看見自己擁有在「陪伴」上,

有著過人的毅力跟耐心。


最後母親抗癌成功,

從最後一期來到癌細胞已消失,

對於我跟家人來說,

真的是奇蹟的降臨。


而這本書,

寫下了長照下,

家人無助又無力的自白內容。


當下想帶走對方,

或是想讓對方離開,

都是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家人受苦。


臺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的社會,

這樣的故事想必會越來越多。


閱讀著這本書,

雖沉重,

但也是事實。


18歲考取長照的我,

如今已來到不惑之年,

期許未來能在照護上,

可以陪伴更多需要的人。


#寶瓶出版

#無人知曉的房間

#照顧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86會員
    593內容數
    從一個人到兩個人的生活,原來這一趟都是一個不容易的歷程,歷經照顧母親生病的那段歲月,母親的好轉,我們求子的不容易,試管的失敗,決定走上收養的旅程。這趟旅程看似溫馨又幸福,沒想到伴隨著孩子的特殊性,我們輾轉之間做了好多的嘗試,搬了無數次的家。最後落腳在先生的家鄉,這裡有著我們的故事,希望我門的故事也能帶給你生命的希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貼近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媽媽就像安全堡壘般,也讓孩子對自己有了自信。」(p052) 記得我家弟弟(恒恒)滿心期待上小學時,前一晚就把衣服、書包整理好。 那天晚上爸爸給他一個祝福, 他很開心對我說:「我要去上學了!我長大了!」 開學第一天, 帶著興奮的心情, 牽著他的小手走進校門
    #關鍵早療 #王意中 #寶瓶文化 意中老師的書ㄧ直是我的救星, 每一次養育孩子遭受到困難時, 總可以從書中獲得署光。 還沒完全能看見自己的狀態時, 意中老師的書真的是我的浮木。 這幾年把自己愛回來後, 孩子的狀態其實越來越進步。 不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我的
    《蔡志忠》 #大塊文化 從小很喜歡看蔡志忠的漫畫, 當時年紀小, 讀的時候還沒意會到裡頭的幽默。 最近參與抽書, 居然ㄧ次抽中兩本, 與孩子共讀時, 才知道他在很小就立志當漫畫家。 他在提到: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每個人都能厲害一百倍
    #每一天的覺醒 #馬克·尼波 #木馬文化 這本書是去年看到克萊兒的女子言己執行體驗時,深深的被觸動。 透過每天的小短文,加上後面的小練習,給了早晨充飽電的概念。 這本書照著每一天的日子, 讓我們可以對生活更多覺醒, 不推開、不逃離, 緩緩的安住當下。 1/5 的主題
    #與自己交換日記 #悅知文化 #52週題問365個練習 去年遇到這本書時, 是被它的標題給吸引。 哇!與自己的交換日記耶! 買來後超級興奮的在2024年第一天啟用。 這本書是自我照顧與自我覺察, 它分了幾個部分: #Part 1 on&off 允許過度的努力的自己放鬆
    【書名】慢思術 【作者】植原 亮 【出版社】平安文化\皇冠文化 【頁數】255頁 如果以書名來看的話, 我很有可能會覺得對自己有點難度, 畢竟我是一個感受型的人, 感覺永遠都比思考跑第一。 不過為了突破自己舒適圈的框架, 決定從這本書中來學習什麼叫做「慢思術」。 封面這行
    「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媽媽就像安全堡壘般,也讓孩子對自己有了自信。」(p052) 記得我家弟弟(恒恒)滿心期待上小學時,前一晚就把衣服、書包整理好。 那天晚上爸爸給他一個祝福, 他很開心對我說:「我要去上學了!我長大了!」 開學第一天, 帶著興奮的心情, 牽著他的小手走進校門
    #關鍵早療 #王意中 #寶瓶文化 意中老師的書ㄧ直是我的救星, 每一次養育孩子遭受到困難時, 總可以從書中獲得署光。 還沒完全能看見自己的狀態時, 意中老師的書真的是我的浮木。 這幾年把自己愛回來後, 孩子的狀態其實越來越進步。 不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我的
    《蔡志忠》 #大塊文化 從小很喜歡看蔡志忠的漫畫, 當時年紀小, 讀的時候還沒意會到裡頭的幽默。 最近參與抽書, 居然ㄧ次抽中兩本, 與孩子共讀時, 才知道他在很小就立志當漫畫家。 他在提到: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每個人都能厲害一百倍
    #每一天的覺醒 #馬克·尼波 #木馬文化 這本書是去年看到克萊兒的女子言己執行體驗時,深深的被觸動。 透過每天的小短文,加上後面的小練習,給了早晨充飽電的概念。 這本書照著每一天的日子, 讓我們可以對生活更多覺醒, 不推開、不逃離, 緩緩的安住當下。 1/5 的主題
    #與自己交換日記 #悅知文化 #52週題問365個練習 去年遇到這本書時, 是被它的標題給吸引。 哇!與自己的交換日記耶! 買來後超級興奮的在2024年第一天啟用。 這本書是自我照顧與自我覺察, 它分了幾個部分: #Part 1 on&off 允許過度的努力的自己放鬆
    【書名】慢思術 【作者】植原 亮 【出版社】平安文化\皇冠文化 【頁數】255頁 如果以書名來看的話, 我很有可能會覺得對自己有點難度, 畢竟我是一個感受型的人, 感覺永遠都比思考跑第一。 不過為了突破自己舒適圈的框架, 決定從這本書中來學習什麼叫做「慢思術」。 封面這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西每日新聞的深度報導集結,討論的是久病的殺人、或殺人後自殺等悲劇。其實還是有點睡眠障礙問題,還算能想像長期睡眠不足的不舒服感,但除此之外,還有心理壓力、掙扎、糾結,那就與個人睡眠問題完全不同了。 老病死是人生必經,老是常態,但病死中間隔多久、誰負擔經濟成本、、、等等問題都相當棘手。感情一般
    每次看完電影都話癆的我,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想了好久,沈默好久,不知道該說什麼,該想什麼。
    Thumbnail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藏著許多細節及在物體上的情感象徵,適合在空閑之餘想找部片來看的你,一邊品嚐咖啡,一邊進入這些孩子們的世界中,挖掘出導演暗藏的細節,感受那陽光下無人知曉的苦澀。
    Thumbnail
    跨越北回歸線之後,就此離開了花蓮來到台東。
    Thumbnail
    1973年7月10日,奧嘉開著貨車上人行道,撞擊20名路人,8人死亡。在這之前,電影花了不短的時間拍攝長鏡頭的主角日常,她如同常人一般,被欺負、與家庭失和、有工作,約會、上床等等。不幸固然是不幸,但未必如此殊異,然而在她寫下的信中,把不幸經驗放大再放大,於此就能猜想是否奧嘉有個想像世界與現實脫節?
    Thumbnail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圖片取自網路 「我就不能過得開心一點嗎? 」媽媽問明。 故事開始在電車,明的腳邊,有個粉紅色的行李箱…… 這在開頭一不小心就會忽略的
    Thumbnail
    這幾天總覺得左大腿隱隱作痛,大概又是夜裡睡夢朦朧間起身上廁所迷糊撞著了。不過就是瘀青吧,也不急著立刻照料。夏日擾人清夢的晨光中,終於對著全身鏡看看這次的瘀青有多大塊。
    Thumbnail
    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完後居然記不得任何喜愛對白。因為所有的情感與掙扎,是枝裕和導演直接用表情、用動作,來解釋一切。
    Thumbnail
    越快樂的畫面越殘忍。他們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用盡全力活下去,沒有做錯事,心更是良善的。他們真心對待他人,卻只有少數人用一樣的好回應他們,他們正要開始相信世界很不錯,世界就隨即辜負他們。
    Thumbnail
    比起往煽情悲催靠攏,或是用近乎無溫度的紀錄片質感來敘事,是枝裕和反其道而行,將事件舉重若輕,最後帶來的重擊卻沒有比較小。電影看完,我們對那社區外的三角街口已經無比熟悉,孩子們來來又去去,彷彿有什麼輕巧地消失了,又有什麼繼續在走著。這樣的無聲無響,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音。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西每日新聞的深度報導集結,討論的是久病的殺人、或殺人後自殺等悲劇。其實還是有點睡眠障礙問題,還算能想像長期睡眠不足的不舒服感,但除此之外,還有心理壓力、掙扎、糾結,那就與個人睡眠問題完全不同了。 老病死是人生必經,老是常態,但病死中間隔多久、誰負擔經濟成本、、、等等問題都相當棘手。感情一般
    每次看完電影都話癆的我,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想了好久,沈默好久,不知道該說什麼,該想什麼。
    Thumbnail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藏著許多細節及在物體上的情感象徵,適合在空閑之餘想找部片來看的你,一邊品嚐咖啡,一邊進入這些孩子們的世界中,挖掘出導演暗藏的細節,感受那陽光下無人知曉的苦澀。
    Thumbnail
    跨越北回歸線之後,就此離開了花蓮來到台東。
    Thumbnail
    1973年7月10日,奧嘉開著貨車上人行道,撞擊20名路人,8人死亡。在這之前,電影花了不短的時間拍攝長鏡頭的主角日常,她如同常人一般,被欺負、與家庭失和、有工作,約會、上床等等。不幸固然是不幸,但未必如此殊異,然而在她寫下的信中,把不幸經驗放大再放大,於此就能猜想是否奧嘉有個想像世界與現實脫節?
    Thumbnail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圖片取自網路 「我就不能過得開心一點嗎? 」媽媽問明。 故事開始在電車,明的腳邊,有個粉紅色的行李箱…… 這在開頭一不小心就會忽略的
    Thumbnail
    這幾天總覺得左大腿隱隱作痛,大概又是夜裡睡夢朦朧間起身上廁所迷糊撞著了。不過就是瘀青吧,也不急著立刻照料。夏日擾人清夢的晨光中,終於對著全身鏡看看這次的瘀青有多大塊。
    Thumbnail
    第一次看是枝裕和的電影,看完後居然記不得任何喜愛對白。因為所有的情感與掙扎,是枝裕和導演直接用表情、用動作,來解釋一切。
    Thumbnail
    越快樂的畫面越殘忍。他們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用盡全力活下去,沒有做錯事,心更是良善的。他們真心對待他人,卻只有少數人用一樣的好回應他們,他們正要開始相信世界很不錯,世界就隨即辜負他們。
    Thumbnail
    比起往煽情悲催靠攏,或是用近乎無溫度的紀錄片質感來敘事,是枝裕和反其道而行,將事件舉重若輕,最後帶來的重擊卻沒有比較小。電影看完,我們對那社區外的三角街口已經無比熟悉,孩子們來來又去去,彷彿有什麼輕巧地消失了,又有什麼繼續在走著。這樣的無聲無響,是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