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文這件事在我們六年級前段班的大人記憶中,從來就只是在學校的一門功課,是到了國中階段才從ABC開始學的一件事。從二十幾年前開始,要學英文必須向下扎根、生活化、活潑有趣的方式,成為快樂學英文的關鍵。
自此,你會從各個媒介平臺上,只要跟學英文沾上一點邊,總能找到一群人會被吸引過去。
例如早期ICRT只是一個用英語發音的廣播節目,打電話給DJ點歌可以作為練習口說和聽力的方法。在我的學生時代,ICRT從來也沒有刻意規劃英語教學,而現在,ICRT居然深入到國中小學的午餐時間,讓他們邊吃飯邊聽英語新聞。
時間再拉近一點,外國人在臺灣經營YouTuber的小貝,擁有高達54萬的訂閱數,一開始的內容只是做臺美文化比較,後來居然也開始做英語教材,觀眾可以在影片下方把聽到的內容下載pdf,還有小測驗可以測試學習成效。
除了傳統媒體和自媒體之外,屬於社會教育系統底下的公部門,包括美術館、博物館及社教館,也經常舉辦免費的活動。各類學習活動爆增,爸爸媽媽開始像無頭蒼蠅亂飛,在網路上尋找有趣好玩的活動,試圖填滿家中孩子的時間,免得他們在家耍廢。
很多打著「國際」為名稱的活動,會邀請外籍人士來臺交流。這時,孩子沒有參加外師補習班的家長們,就可以替孩子安排一個練習聽力和口說的好機會。
家中小男孩就曾經參與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做陶學英文」活動,當時他覺得樂在其中。而這個活動到近年都還在持續辦理,活動收費也只收一般常態課程的材料費和可有可無的燒陶費,一個小時的活動只花費150元材料費,就可以和外籍人士近距離接觸互動英語,真的是一個佛心來著的活動。
如果一直有追蹤「國際青少年培育社會企業」粉專的人便知道我時不時提到「新北文化大使」這個計畫。而在廣泛接觸國際的面向上,主導這個計畫的工作團隊,多是辦理社會教育的專業人員。因此,在進行各項活動的規劃時,有別於一般活動的執行方式,會採取較有實驗性的引導方式,讓學員學習在籌辦活動的過程中,如何與英語為母語的青年進行文化交流。
2024年國際青年交流計畫中,工作團隊自即日起開放給已經考完學測的高中三年級學生、大專校院學生(含研究生),以實習的方式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籌備工作,4月至6月由專業老師引導規劃籌備有趣的文化交流活動,在7月6日至7日(於新店露營過夜)以及7月14日(板橋)和來自美國及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們互動,實際與國外青年進行英語的溝通交流。參與的學員可以取得實習證明或活動參與證明。
4月至5月的籌備工作包括:
(1)4月14日(日)晚上7:30-8:30—實習工作線上說明會。
(2)4月28日(日)9:30-17:30—團隊凝聚課程(地點:板橋)
(3)5月19日(日)9:30-17:30—文化展現培訓課程(地點:板橋)
(4)6月(日期待訂)—由專業老師引導線上籌備會議
活動內容及實習分組等細節將於4月14日線上說明會詳細說明。
搶先登錄報名實習意願連結:https://forms.office.com/r/gBVxVY8x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