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紀錄片《The Vow》看邪教:你的家庭、學校、國家,都是「類邪教」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跟我一樣喜歡看紀錄片的你,是用什麼串流看紀錄片呢?

今年一月拋棄Netflix、擁抱max之後,一開始看max的紀錄片覺得用二季10集以上的時間陳述一個事件,藉由訪談不同的人、不同的觀點描繪事件的不同面向,會不會太浪費時間,有時晚上體力不支,真的會睡著,大半集都沒看到,還得倒回重來。

為什麼不能用3-5小時的長度描述就好?!

慢慢看了幾部之後,發現HBO果然是老牌大製作,廣度和深度真的比Netflix強很多!

如果你看完YouTuber錫蘭的《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那麼或許你對HBO max的《The Vow》會有興趣,看完這部紀錄片,你就可以充分瞭解為什麼有人會參加心靈課程,長期深陷其中而不自覺。

看完眾多邪教的紀錄片之後,覺得好像可以反向思考。

我們就先承認這個地球的任何一個組織,小到家庭、社區,大到國家、國際組織,都是類邪教運作。

看看北韓這個國家。

如果我生在北韓,我家必須懸掛領袖照片,擺放領袖的半身像,而這些畫像和雕塑像上面,不能有一絲灰塵之外,每天還得用景仰的眼神看著他,災害發生時,第一樣要保護的東西,不是我床底下的黃金或現金,而是領導人的肖像。

整個國家就像是一個大型邪教組織,生活在北韓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過日子,他們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在台灣,五、六年級生一定經歷過在學校不能講台語的時候,講一句罰一元到五元之間不等。社會課、地理課和歷史課學的是中國五千年,而不是雙腳踏著的臺灣地理歷史;我記得學校老師時不時還要我們唱國父和蔣公的紀念歌,到現在我的腦袋裡還留著洗腦般的旋律。

回想當時的學校,像極了現在的邪教!

國家和學校如此,那家庭總該正常吧?似乎不盡然。

出生在自營生意家庭的小孩,大概在小學階段就會被爸媽要求無薪幫忙家中的生意。我的媽媽和表姐們,從小學開始就要學洗頭、剪髮、修指甲,從早上六點開始工作到半夜,站著不停地工作長達18小時。大姨雖有給薪,但據我媽的說詞是在市場價值之下。

聽我媽講起她又愛又恨的姐姐,我覺得超像邪教裡的控制狂。

或許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但你需要有「自覺」。

但如果像紀錄片《The Vow》裡的吹哨者Sarah 和Nippy製作podcast《A Little Bit Culty》訪談許多曾經在邪教組織的人,時不時就舉起red flag(警訊),最後聽下來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身處於邪教組織。

我們估且就認定這個世界充斥著邪教,然後用80%、20%的比例來評估,如果你身處的團體有80%像邪教,先不用急著貼上受害者標籤憤而離開,因為那可能還算是a little bit not culty(不那麼邪教)。

至於怎麼認定這80%、20%,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或許可以從寫日記開始,也可以從情緒記錄著手,讓自己的情緒詳實轉化為文字,從文字的脈絡中瞭解自己,從而達到「自覺」。

因為有「覺」的過程,才會有「覺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頻曲的沙龍
22會員
127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吳頻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4/06
本文探討間歇性斷食法的減重功效及潛在健康益處,並基於《經濟學人》的報導,以及相關研究,提供平衡的觀點。文章總結間歇性斷食法並非萬能,需要個人留意自身狀況,才能決定是否適合。
Thumbnail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2025/02/16
探討兒童教養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對ADHD診斷和治療的反思。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兒子從小到大因類亞斯伯格症造成的教養困境,並引述《經濟學人》雜誌文章,探討ADHD是否應被視為一種疾病,以及如何透過調整環境來幫助孩子適應社會。
Thumbnail
2025/02/02
許多家長砸重金補習英文,但效果卻未必如預期。本文以自身經驗及《經濟學人》報導為例,探討盲目跟風補習的風險,並提出學習外語應以增廣見聞、提升多元文化理解為目的,而非單純追求成績或工作機會。
Thumbnail
2025/02/02
許多家長砸重金補習英文,但效果卻未必如預期。本文以自身經驗及《經濟學人》報導為例,探討盲目跟風補習的風險,並提出學習外語應以增廣見聞、提升多元文化理解為目的,而非單純追求成績或工作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寄生上流》中的宗教神話隱喻詮釋,詳細分析了主要場景及角色之間的象徵意義,充滿了獨特的詮釋觀點。藉此,邀您一同探究編導創作技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電影《寄生上流》中的宗教神話隱喻詮釋,詳細分析了主要場景及角色之間的象徵意義,充滿了獨特的詮釋觀點。藉此,邀您一同探究編導創作技法。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 我的經歷就像電影,但電影都會有壞人。 愛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你心碎多少次,仍然憧憬愛。
Thumbnail
【Netflix 紀錄片】:Tinder 大騙徒 我的經歷就像電影,但電影都會有壞人。 愛情最神奇的地方就是不管你心碎多少次,仍然憧憬愛。
Thumbnail
誠實而言,我已經好久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部電影了。大部分看到一半就失去了興致,但是這一部,我是一口氣直接來了個三刷。。。下面我就分享一些自己認爲有趣的點,可能有點亂哈哈
Thumbnail
誠實而言,我已經好久沒有完整的看過一部電影了。大部分看到一半就失去了興致,但是這一部,我是一口氣直接來了個三刷。。。下面我就分享一些自己認爲有趣的點,可能有點亂哈哈
Thumbnail
現代人習慣獨自用手機或電腦看電影。但是進電影院,與眾人一起看電影,氣氛與自己一人有很大不同。走入電影院,有點像走入教堂,因為兩者都是一種隔離,隱密的庇蔭所在,藉著對未來(天堂來世)的盼望,暫時忘掉現實(人間)的煩腦。
Thumbnail
現代人習慣獨自用手機或電腦看電影。但是進電影院,與眾人一起看電影,氣氛與自己一人有很大不同。走入電影院,有點像走入教堂,因為兩者都是一種隔離,隱密的庇蔭所在,藉著對未來(天堂來世)的盼望,暫時忘掉現實(人間)的煩腦。
Thumbnail
有人說《周處除三害》是一部爽片,尤其是電影最後,屠戮邪教教徒那一段,我卻覺得,是一部警示片,尤其是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更是要小心翼翼的,維護孩子們心裡面本有的那一片善,別讓那片善,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不小心走岔了。
Thumbnail
有人說《周處除三害》是一部爽片,尤其是電影最後,屠戮邪教教徒那一段,我卻覺得,是一部警示片,尤其是對於為人父母來說,更是要小心翼翼的,維護孩子們心裡面本有的那一片善,別讓那片善,在沒注意到的時候,不小心走岔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Netflix紀錄片《雙面女弒親案》的影評文章,講述了一個涉及家庭和壓力的真實故事。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就覺得,整部片瀰漫了一種「都市文青對於鄉下生活的假掰凝視」,原本覺得可能是在氣頭上,沒有什麼理性的想法,但此刻坐在電腦桌前,真的還是想不到,比這句更適合總結這部電影的一句話。 謝謝這部電影,讓我找回好久沒有發自內心討厭一部電影的感覺 ^ ^ 呈現鄉下生活有很多種方式,相信導演只是剛好不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Thumbnail
一向喜歡看紀錄片,透過紀錄片總是可以感受一幕幕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從中獲取更多視角,突破自身侷限。這篇文章,則想透過兩部紀錄片,分享紀錄片中的無家者處境;並進一步延伸討論城市空間治理政策上,針對無家者議題,台灣還有哪些努力的可能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