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逢少子,尋覓新生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一、

在我們談論死亡焦慮時,生的焦慮永遠比死亡焦慮更加突出。

目前讓教育學家、社會學家等專家頭疼不已的「少子化」現象,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生的焦慮在人際關係中蔓延的體現。

隨著少子化的發展,清明節正在逐漸消失。這似乎有些令人擔憂,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我們將要面對的未來。就像我們眼睜睜地目睹少子化帶來的社會衝擊,與婦產科相關的醫院科室在減少,幼兒園逐漸關閉,而隨著這些孩子慢慢長大,各級學校也將面臨入學生人數逐年減少的困境。

按照這個趨勢,百年以後,還有多少家族能夠維繫他們清明掃墓的香火呢?沒有人去掃的墓,大概會被荒草給覆蓋,直到有一天被人們遺忘。也許上面會堆滿草木,甚至成為新的動植物的棲息地,然後其他路過的人們會像它們只是土地的一部分。事實上,它們確實已經成為土地的一部分。

這難道不是人的終點嗎?成為土地的一部分。如果那是人的終點,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祭祖呢?

現在清明節依然會出現交通擁堵,但原因已經不再是因為掃墓。對於外出打工的人來說,一個長假是非常珍貴的。他們可以安排時間回家,去計劃已久的旅行,或者僅僅在家中躺平休息,無論選擇什麼,至少有幾天是屬於自己的時間。

出社會之前,我們以為買不到的是青春,但出了社會才發現,真正買不到的是屬於自己的時間。

青春也未必有多少時間是屬於自己的,尤其對於某些人來說,他們的青春都用來應付各種考試了。

他們崇拜著高考這個神,為了能夠得到他的青睞,在年輕有望的時候,他們不去探索希望的含義,而是把生命的未來押注在考場上。有些人贏了,有些人輸了,但似乎有不少人並沒有意識到「也許我並不需要參加這場競賽」。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播比過去更加順暢和多樣化,許多意識形態所築起的高牆也開始出現了裂縫,有些人開始意識到生活有很多種可能性,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

如果這些年輕人能夠得到充分的機會去實踐他們的冒險精神,他們將有機會將內心的野性轉化為開創新世紀的動力。

然而,現實卻給了許多年輕人一個沈重的打擊。同時,個人內心的野性,哲學上所稱的「原始生命力」(daimonic),被視為人性中不應該存在的邪惡。

實際上,正如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在一次演講中所說,每個人都有一種野性,但人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在於人們能夠建立道德,就在於人們知道自己有野性,但能夠控制自己的野性。

彼得森所說的野性,就是心理學上所討論的原始生命力。沒有野性,一個人就不可能在危險中保護自己,也不可能在面對災難或猛獸襲擊時保全自己的生命。

在現代社會中,有些人有意識地污名化人類天生的野性,把野性歸為不應該存在的品質。實際上,正是這種污名化使人永遠不可能完整。因為當個人內心的野性升起時,他們會急於回避與內心這股珍貴力量的對視。他們害怕自己會成為糟糕、低劣、被世人唾棄的一群人。

因此,有很多人,從小到大都沒有機會學會如何與內心的原始生命力相處。這導致他們無法過上真正的生活,並且不自覺地活在由虛偽和自我壓抑構建的囚籠中。

繁衍後代的性也需要運用這種原始生命力,而當這種生命力被刻意壓制時,性慾望和繁衍天性也會受到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少子化正是源於對原始生命力的污名化,其引發了一連串集體閹割的結果。

 

二、

越來越多男女不再將「步入婚姻」視為人生唯一的坦途,她們投身於自己熱愛的事務中。

這不是說他們放棄戀愛,或者將婚姻視為畏途,而是他們能夠用一種更寬廣的心態去看待婚戀。

戀愛也好,婚姻也罷,那都是人生眾多滋味的其中一種,但是否是必定要品嘗的滋味呢?倒不一定。

面對「生兒育女」的觀念轉變抑是如此,越早踏入婚姻,人生的未來選擇就越容易陷入動彈不得的困境。

畢竟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是二十四個小時,兩個同樣年紀,在同一個崗位的人,一位得在工作以外的時間照顧孩子,他就沒有辦法分出同樣時間去和其他人交際,去學自己想要學的才藝,或是去某個他想去,但不想受到任何拘束的地方。

即使這個為人父母的某人,他有父母或其他人可以幫忙照顧一下孩子,他終究要撥出時間去實踐他的責任。

除了時間,要撥出的還有精力,以及心力。 不說別的,要是有孩子,連離婚都會變得情況複雜起來。房子、車子、銀行存款等資產可以劃分,但孩子呢?

並且離婚的兩個人,他們分割財產,財產沒意見。但孩子歸屬於誰,以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孩子會有感覺,也會有他自己的想法,會因為父母的決定而傷心。

醫學上來說,三十六歲就算高齡產婦。有些人部喜歡這個名稱,認為有性別歧視的意味。但從醫學角度,醫學不管什麼性別歧視,醫學是科學。三十六歲在於研究顯示,三十六歲的產婦進行羊膜穿刺造成流產的風險高於不做。

在三十六歲之前,即使有流產風險,婦產科醫生還是建議產婦進行羊膜穿刺,以瞭解胎兒的健康情況。因為越年輕,羊膜穿刺造成流產的風險越小。

男性的生育能力,同樣隨年齡下降,三十五歲之後的男性,精子的健康程度不如以往。 然而,就像高齡產婦的定義,有越來越多人認為到了某個年紀,不生孩子的幸福,超過擁有孩子的幸福。

有孩子固然很好,但沒有孩子也談不上不好。 沒有孩子,你的清明連假,一個人想去哪就去哪,不想出門就可以不出門。不會有人抱怨你,也不會有人對你安排的行程表示不滿。

你賺多少錢都可以花在自己身上,別人清明連假,不管做什麼都要算三個人到四個人的費用,你可以全花在自己身上,不用為了讓大家吃飽而將個人的消費降級。

所以什麼是少子化?少子化就是人和其他動物做了劃分。

動物的本性是為了繁衍後代而發生性行為,為了延續基因而無意識的尋找伴侶並生育後代。

只有人,人通過反思,進而能夠控制自己發生性行為的對象、頻率和必要性。並且能夠有效管理基因里的繁衍本能,可以不婚,可以不孕,可以放棄延續基因的動力。這就是人,不需要任何人惦記自己的出生與死亡。可以只是來過這個世界,並滿足於僅僅只是來過。

 

三、

電影《尋夢環遊記》中有句話:「當沒人記得你,你就真的死了。」

並非每個人都認同這句話,因為對某些人來說,不被記得又何妨?被記得又怎麼樣?人都會死,而活著的時時刻刻,該怎麼活,活得怎麼樣?依靠的真正標準不是他人的眼光,也不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而是自己的感覺。

你過得快樂嗎?你過得痛苦嗎?你滿意你的生活嗎?你痛恨你的人生嗎?……無論你過得怎麼樣,你的感受都騙不了你自己。

世代的進步,就在於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進而走入某種生活,他就得為他的負面感受買單。買單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人一勞永逸地做了改變,也有人緩慢地在痛苦中轉身。

某些人,他們在清明節祭奠的不是死去的親人,而是他們自己。

他們踏上自己不喜歡的返鄉之路,準備起他們並不上心的祭祀流程。他們站在逝者的碑前,心底毫無悲傷,他們的心被處理不完的工作、潦草的生活方式、無奈的家庭關係攪亂的失去平衡,他們的生活看似井然有序,就像一個表面運作正常的電腦程序。

可如果仔細辨認,卻發現那個程序由一團尾大不掉的古老代碼堆疊而成,光安裝這個程序就要耗費不小的內存。要想換成一個速度更好,佔用內存不高的程序,最好的方式是重新編寫,而不是在既有的錯誤上繼續進行無用的修補。

清明,我想是一個適合反思的日子。平常談論死亡是個禁忌,但清明不同,清明這天,我們可以談論死亡,我們可以坦然地面對死去的人。既然如此,我想沒有比這天更好的時機,讓我們面對死亡,與死者進行一場充滿遙想的心靈對話,從中為尚有呼吸的自己,爭取在死亡那天來臨之前,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清明是屬於活人的,而不是死人的。

在我看來,人們對清明的態度早已預示少子化的出現。當人們逐漸通過別人的故事,瞭解活著的方式並非只有家長所說的那幾種。

在「我為你那麼辛苦,你得為我好好讀書,好好這個,好好那個……」的感恩教育言論被孩子們發現不對勁之後,已經有越來越多人不願意活在想像的幸福之中。

真正的幸福不來自想像,而是來自真實的、時時刻刻的生活點滴。

我想不用等到一百年後,清明節就會徹底成為一個充滿歡笑的節日,人們樂於利用這個假期出遊、娛樂、休憩,而非祭奠。因為活著的日子已經很辛苦了,人們需要把握任何放鬆的時間。

對於死者,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去懷念他們,不用集中在清明這天。然而,平常要想擁有一個假期,那可不容易。跟公司請假還可能被扣錢,那還不如把握國定假日,為自己的生活爭取一點小確幸。

壓迫自己,只會為自己的內心增添憤怒。包括微博在內的社交網站,時常可以看見人們通過發言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憤怒。這些憤怒,有些帶著厭惡,有些帶著仇恨,有些帶著悲傷,有些帶著絕望。種種暴力蘊含一個人降生於世所受的傷害。

哀傷也會阻礙人們與他人建立聯繫,包括結婚與成家。畢竟當我們受了太多來自關係中的傷害,當我們在人前戴了太久的假面具,我們只會希望能找個隱密的角落讓靈魂透透氣,而不是尋求一段可能還得戴上面具的人際關係。

我們可能也不希望我們的後代,那些未出生的孩子必須像我們一樣戴著面具過活,因此,不再生育未嘗不是某些人認定的一種憐憫。

 

raw-image


四、

清明是屬於活人的,因為只有活人才會記得死者,只有活人才能進行掃墓等種種儀式。如果被遺忘就算是死亡,那麼結束生命的鑰匙便操縱在活人的手上。

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都認為活人比死人更重要。某些老人特別在意清明節,但他們活著的時候,對燒香拜佛、祭拜祖先這類事情特別上心,卻沒把身邊的活人照顧好。也不知道是因為死人不會說話,不會表示反對,還是他們覺得死人比活人重要。

假如我再活個二十年,我希望那時的人比現在的人更快樂。他們能夠對自己更加滿意,並且能自由地決定要怎麼過自己的日子,包括在清明這天,他們可以自由地為自己做選擇。

因為他們活著,活著的人才有選擇,也應該有選擇。




  •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寫給孩子的哲學思維啓蒙書》等著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容我說
85會員
99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容我說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28
放不下的人,往往受困於某些心結,這些心結既使他們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影響更大的是,使他們無法活出自己,以致於一直活在一種自我消耗的痛苦之中。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4/01
如果在清明節這個關於死亡的日子,我們能夠提醒自己生命中必須面對和學習的重要課題,那麼清明節的意義才能真正豐富起來。孩子理應得到大人的尊重,而欺騙絕非尊重。唯有幫助他們面對生命的真相,以適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死亡之前以自己的方式好好生活,這才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對生命的尊重。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2025/03/27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想要被理解」,實際上他想要的是「你照我說的做!」,到底真正的理解是什麼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關於四季 關於青春 關於人生
Thumbnail
關於四季 關於青春 關於人生
Thumbnail
一氣吸吐似簡單 無待內外兩皆難 平明星月位神明 春秋渡平生塊然
Thumbnail
一氣吸吐似簡單 無待內外兩皆難 平明星月位神明 春秋渡平生塊然
Thumbnail
春花未盡冬已逝 夏草漫漫秋月殘 秋風蕭瑟夏木折 冬雪無聲春似夢
Thumbnail
春花未盡冬已逝 夏草漫漫秋月殘 秋風蕭瑟夏木折 冬雪無聲春似夢
Thumbnail
清明是屬於活人的,而不是死人的。
Thumbnail
清明是屬於活人的,而不是死人的。
Thumbnail
花開清明香淡然 鵝黃曦光照紅顏 不問牧童杏花村 今朝臺上春樂歡
Thumbnail
花開清明香淡然 鵝黃曦光照紅顏 不問牧童杏花村 今朝臺上春樂歡
Thumbnail
喜長日與君手攜 怨暗夜將我志欺 無為歧路兩不見 萬物皆齊無清氣
Thumbnail
喜長日與君手攜 怨暗夜將我志欺 無為歧路兩不見 萬物皆齊無清氣
Thumbnail
捲簾望月青冥天 露台霜清花色寒 夢魂苦待春風來 關山路遠催心肝
Thumbnail
捲簾望月青冥天 露台霜清花色寒 夢魂苦待春風來 關山路遠催心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