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產階級危機及場域營造講座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三月底因為有點私事回台一趟,正好就在臉書上貼文說自己想辦講座又懶得做一堆行政工作,結果就....很感謝這次主辦單位阡陌遊還有浪金山相挺,讓我可以專心在準備講座內容。

這次的講座分成三個部分:

1.我以專案公務員踏進日本社會新創圈後看到的台灣中產階級危機

日本案例:看見社會問題的旅行社

2.以場域營造的手法嘗試解決中產危機的方式

日本案例:不動產群募平台社區營造學校光輝塾

3.我在日本的實踐以及今後的規劃

我的案例:加賀譯

這次講座的內容大概超過一半以上,有前輩聽完以後私訊我說「小鬼,你今天講得很精采,應該比上次來金瓜石好!」我看了一方面覺得開心,另一方面想說:雖然上次金瓜石講座是他牽線,但是他根本沒來聽啊!不過這次簡報有一部分的確是參考了上次金瓜石場觀眾反應再做調整後的內容。

應該有觀眾覺得不太合口味,但我收到回饋都是正面的(可能覺得不好的人也不至於覺得爛到要私訊罵我的地步),算是很開心的一場回歸戰。從七年前踏入社會新創圈,在同一個場地,同一個教室開始了我的出道戰;記得當時還只是個跑腿,跟在當時台日專案負責人後面邊注意她需要我做什麼,邊學她在做的事;那時台日交流的專案雖然有個雛形,但實際運作起來問題層出不窮...那都是我在接手後才慢慢知道的事。

七年間,台灣開始有了地方創生,日本各地案例陸陸續續被拱上檯面,我在日本也維持著參與、實踐與倡議的平衡,雖然做的事不亮眼,話語權不如其他知名人物,但還是走到了今天。也有了一些成果。這一天的會場上,我不再是當初那個慌慌張張到處遞名片的跑腿,而是能在大家面前開心分享自己所見所聞的講者。當會場上出現老朋友、加賀工作坊的畢業生、這幾年的合作夥伴還有前輩們時,真有點感動;而會後知道同時在場巧遇的人們,有十年前的大學老師跟她的學生、地方工作者與當初啟蒙她的前輩、在其他國家努力的大前輩與偷偷看著前輩案例開始小小行動的人們;各種有趣組合,讓我也對講座還能串連起各種人際關係這件事感到開心。

raw-image


中產階級面臨的危機

剛踏入社會新創圈時,看到無數幫助社會“變好”的公司,但這些問題背後有個對我個人而言最大的命題:中產階級的消亡。身為已經失足的中產階級家庭子弟,我自己感受到人一旦掉出中產階級,除非你是三頭六臂、努力不懈、天資不凡,不然想要回到中產,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鬆辦到的事。

所以無論是當初的社會新創、跟後來的地方創生,很大的一個命題是我們要怎麼確保中產階級可以穩定存在社會上。

潛在風險

中產階級的潛在風險,在講座裡我整理了一個列表。如果以資產來說,那中產階級的範圍非常廣,但中產階級不存在安全網。富裕階級的人們,擁有莫大的財富跟人脈,可以協助他們解決合法跟非法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大概都不是會讓自己跌出階級的問題,雖然各種精神壓力以及更多錯綜復雜的價值認同,容易讓富裕圈的人迷失自己,甚至有人選擇走上絕路,但那些問題大多是在自己內心、或家族內就可以解決。

而無產階級深諳社會上各種謀生方式,他們不在意名譽地位、有各種求生小撇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生態度,也讓他們形成了特有的社群連結跟生財手段。

但中產階級呢?擁有資產以後卻發現上有老、下有小,賺再多也不夠,或是賺夠了,卻不知道把錢用在哪裡才能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小孩子要找人顧,要怎麼找一個自己認同他教育理念,又能相信的單位?長輩生病、需要照護時要找誰?要送去哪還是接來一起住?自己生病了,有沒有靠得住的醫生?遇到官司,知道找誰解決才是最適合的嗎?路上遇到流氓或是混混、有變態或是精神病來騷擾怎麼辦?警察能處理嗎?

想要投資的時候知道銀行有一些“規則”不是白紙黑字寫明的嗎?知道台灣其實是人治大於法治的社會嗎?

上述的風險小孩那段扣掉我大概遇過8成吧?正好我這幾年也接觸教育產業,有教課也帶過跨國工作坊....爸媽砸了多少資源,也不一定會養出理想中的孩子,說理想中很奇怪啦!因為大家都希望小孩自由發展嘛!應該說不管怎麼養出來的小孩,都有可能讓父母擔心,什麼時候該放,什麼時候該保護,也真是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心魔大挑戰。


raw-image


找回信任

這次講座裡面最後一個轉折是關於台灣人迫切需要找回信任這個問題。這句話其實不是我講的,而是某國立大學副校長講的。這樣翻起來才發現原來這個“找回信任”的場景已經是2019年的事了!!在2019到現在,我有提到“找回信任”的文章不計其數。

以整個社會的範圍來看,除了業界間的廠商互相弄來弄去,家族因為照護或是遺產問題翻臉、各種奇怪直銷或是邪教充斥、更不用說無所不在的詐騙集團。沒有一件一件點出來,我還真沒注意到台灣原來是一個不內建互相懷疑就危機四伏的社會。而且很多情境對我們來說都已經太理所當然到不說都不會覺得奇怪了。

政府說謊,很正常嘛!藍綠一樣爛,投票時間到了大家還是自動歸隊,選自己相信的。新聞說謊,很正常嘛!台灣嘛新聞就製造業啊!老闆說謊,很正常嘛!老闆就是會畫餅啊,不然怎麼當老闆?廠商說謊,雖然很不爽但是大家都是混口飯吃...也沒辦法。上述情境大家可能有遇到過也可能沒有,我自己覺得只要有一兩樣覺得是理所當然,那應該就是對欺瞞這件事有點麻痺,甚至有點靠幫對方說話來逃避。

要說其他國家沒這些問題嗎?當然一定也有,但是台灣的老本跟其他強國比起來相對少,所以人民只能想辦法自己組織,自己幫自己,但在沒有信任基礎下,社群不會成型,組織難以運作,我們最後還是只能淪為在網路上嘴砲,沒有實質影響力的鄉民。

話語權永遠在政府、資方、媒體那邊,他們除了帶風向,連法律都是他們那邊的,其他應該不用我多說了。

raw-image


找回信任的方法論:場域營造

在方格子以前的文章裡我應該針對場域營造的軟體(工作坊、引導)方面寫了很多篇文章,在台灣的公開講座中這個主題我講過很多次,同場聽眾要是原本認識我的,應該很多都聽過,但在硬體方面這次是第一次在講座裡公開。內容其實除了場地的經營之外,還是離不開不動產,講座內容其實出乎意料的反應很好,下次回台灣如果有機會再來開第二場好了。

我想講的都畫成圖了,可以參考一下下面這張。

raw-image


結語:中產階級自救會的想法還在起點

雖然經過幾年以後,我的論述還有方法論漸漸成形,實踐的過程也累積了點東西,但要走的路還很長。老樣子,我自己內心還會是以實踐大於倡議的平衡度來慢慢前進,希望在2024年後面的日子能累積些新的東西。之後台灣如果還有講座的話,也歡迎各位有興趣的人們共襄盛舉,集結眾人的力量跟智慧,我們才能一起走得更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3.0K會員
251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在日臺灣人社群的年度工作坊說明會圓滿結束,招生率高標滿招!本文記錄了說明會的情況、畢業生們的分享,以及對社群未來發展的期許。社群重視成員間的互助與成長,期許能持續延續,並在日本形成一個更有行動力、凝聚力的中生代社群。
Thumbnail
2025/04/21
在日臺灣人社群的年度工作坊說明會圓滿結束,招生率高標滿招!本文記錄了說明會的情況、畢業生們的分享,以及對社群未來發展的期許。社群重視成員間的互助與成長,期許能持續延續,並在日本形成一個更有行動力、凝聚力的中生代社群。
Thumbnail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4/20
這篇文章探討社群經營的挑戰與價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社群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與獲取利益,並探討如何建立一個理想的社群,讓成員獲得幸福感和歸屬感。文章以作者在日本經營臺灣人社群的經驗為例,分析不同社群的差異,以及建立社群所面臨的困境與策略。
Thumbnail
2025/02/12
2024年夏季工作坊回顧,以RPG遊戲模式描述帶領專案的過程,探討工作坊式教育與工廠式教育的差異,以及在場域營造中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文章詳細記錄了工作坊期間發生的各種事件,包括成員間的衝突、溝通不良、以及組長無能等問題,並反思自身在引導師角色中的不足。
Thumbnail
2025/02/12
2024年夏季工作坊回顧,以RPG遊戲模式描述帶領專案的過程,探討工作坊式教育與工廠式教育的差異,以及在場域營造中遇到的挑戰與反思。文章詳細記錄了工作坊期間發生的各種事件,包括成員間的衝突、溝通不良、以及組長無能等問題,並反思自身在引導師角色中的不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Thumbnail
進入整個系列的主題,為何現代製造業跟前幾篇說的關聯如此之大?這就回到最前面幾篇,解釋原物料生產邏輯的路上,我們可以稍微想一下,在台灣的台GG工程師群,與一萬公里外的稀有元素礦廠工程師群,哪一個說罷工不幹,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比較大?或者說,缺了誰,誰會活不下去?
Thumbnail
連結在下 歡迎收看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id/151021?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fWYiDhz8jJ6rBIApbbQkTDTi1PKFP3iyKgR9gTOoN6CPnrQnSPL
Thumbnail
連結在下 歡迎收看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id/151021?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fWYiDhz8jJ6rBIApbbQkTDTi1PKFP3iyKgR9gTOoN6CPnrQnSPL
Thumbnail
本篇分享了關於社會新創以及中產階級危機的故事。作者在講座中分享了在日本的實踐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分析了中產階級面臨的危機和潛在風險,提出了中產階級需要找回信任的問題,並提出了場域營造的方法論。在2024年以後的日子中,作者希望能進一步累積新的實踐經驗和倡議計畫。
Thumbnail
本篇分享了關於社會新創以及中產階級危機的故事。作者在講座中分享了在日本的實踐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分析了中產階級面臨的危機和潛在風險,提出了中產階級需要找回信任的問題,並提出了場域營造的方法論。在2024年以後的日子中,作者希望能進一步累積新的實踐經驗和倡議計畫。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地方創生/社群營造的場域營造的哲學面,並針對各種執行模式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模式複製與社群自我意識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這起社會事件引發各種輿論,反映了臺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文章中提出了改善生命教育、提高危機意識、以及加強社工師薪資福利等建議,藉此呼籲社會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Thumbnail
這起社會事件引發各種輿論,反映了臺灣社會問題的複雜性。文章中提出了改善生命教育、提高危機意識、以及加強社工師薪資福利等建議,藉此呼籲社會正視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