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來討論一些用字遣詞。前面十分鐘是樂鍇老師談到他對高粱的熱量的誤會。
收聽請點擊:https://solink.soundon.fm/....../ac904d73-37c7-488a......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9vzQ88
本集內容相關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ref=watch_permalink&v=915912376894258
新聞:原民教授演講「原來有科學」 族群知識啟發當代科教https://tcnn.org.tw/archives/199654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計畫第21屆的「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講座,邀請到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也是該校首位原住民族籍教授Ljegay Rupeljengan(樂鍇・祿璞崚岸),於3月17日上午在國家科學工藝館南館國際演講廳主講「『原』來有科學: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現場近百位聽眾並有同步線上直播。
Ljegay Rupeljengan以科學家和教育者的角度,介紹原住民族科學教育之發展、現況並提出建議。他也特別說明,這場講座最重要的目的是邀請眾人轉換觀點思考,因為原住民族科學教育不應該再落入以西方科學主導的思維,而要探究以族群脈絡出發之全人觀點(Holistic)的對話。「應該探求原住民族知識的全貌,而非止步於拆解文化中的科學。」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H9cDWmszdmrcupwr/?mibextid=WC7FNe
這篇貼文重點是:呈現族名的做法可能看起來只是小小的舉動,但這是重要的。這個細心也顯示出原住民語是國家語言的認同。身分證並列呈現名字的我,並不討厭或反對我的漢字音譯,但必須二選一的話我會希望是族文字呈現。以後我真的可以說「我連去監察院、⋯去國家人權委員會開會。他們都給我用族文字呈現喔!決標後公開資料也是族文喔!你某某單位應該也不能忽略吧!」
貼文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946292257500102&set=a.466385812157418
最近科普議題很夯(身為編輯真的很有感),需要具備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還要有轉化資訊以同理受眾需求的能力。而當科學教育遇上原住民族要怎麼談呢?
這時你需要轉換位置思考的能力,而這跟你是哪一族、是不是原住民也未必有直接關係。而是活在當代的我們能不能跳脫被主流/強勢體系灌輸和定型的思維。
——每次遇到這樣的衝擊,都會讓我想著「原來我還是不夠懂『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