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系列心得 - 哪有工作不委屈, 不工作你會更委屈:那些打不垮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堅強

電子書系列心得 - 哪有工作不委屈, 不工作你會更委屈:那些打不垮我們的, 只會讓我們更堅強
那份被「讀懂」的低潮心境
也許是作者很明白會開始閱讀這本書的人都在想什麼吧。我翻開書本的第一章,立刻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共鳴與振奮。當時的我,正面臨著工作低潮,生活不如意,產生種種不樂觀的想法,內心充滿了被掏空的焦慮。但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它將雞湯和毒雞湯的比例調製得穠纖合度,堪稱藝術。
就在你絕望到想把書本闔起來前,它又會丟出一句強而有力的名言吸引你繼續看下去,像是一巴掌拍醒你,再遞給你一杯溫熱的茶。
不安的轉化哲學:從危機意識到目標導向
書中的核心觀點之一,徹底改變了我對負面情緒的看法:
「不安,不過是部分的人生。」
不安是人生的常態,它會造成焦慮。但作者提醒我們,情緒是一體兩面的,就看你怎麼去看待。
當不安帶來危機意識時,這並非全然是壞事。這份不安感,可以成為我們反思的動力:
- 發掘危機來源: 好好反思自己認為危機的來源是什麼?是能力不足?還是環境使然?
- 訂下努力目標: 將模糊的焦慮轉化為清晰的目標。我們可以利用這份焦慮,好好充實自己,將危機減到最低。
簡單來說,我們不該逃避不安,而應該將它視為一個警報器,提醒我們是時候為自己的人生升級了!
我們都是主動選擇了一種生活
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生活的版本。書中強調理性的選擇權:
「我們都是主動選擇了一種生活。」
同一件事情帶給兩個不同人的影響會完全不同,全看當事人怎麼面對。如果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你只是被動地抱怨,那你的生活永遠不會改變。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生活,請換個方向思考:無論是好是壞,至少你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可能。 想像本身,就是你主動選擇改變的起點。你對當下生活的不滿,正是你對未來生活的期待。
離職哲學:將「利己」從道德審判中鬆綁
在職涯選擇上,這本書提供了一劑強效的「毒雞湯」,為許多被「人情壓力」困住的人進行了道德鬆綁:
「離職的理由永遠是為了自己好。」
我們必須接受一個現實:人生所有的選擇都應該以自己為優先,才有餘裕去面對其他的事情。
上班是為了能有好的生活品質,秉持這個想法,就不需要認為將自己的利益擺在人情前優先考慮是自私的。
請記住這句現實主義者的忠告:「拿在手裡的錢不會背叛你,但人會。」 在一個變動的社會,確保自己的生存與穩定,才是對自己和愛你的人最大的負責。
拿回你人生的選擇權
這本書教會我們,與其等待別人來拯救自己,不如承認:不安是常態,而選擇權在你手上。
如果你現在正處於低谷,請允許自己不安,但同時將這份不安轉化為目標。把你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勇敢地做出每一個以「自己好」為前提的選擇。
主動選擇你想要的,而不是被動接受你討厭的。
這就是你對人生,能做的最勇敢的決定。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以我而言,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的每一年,我都不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因為一直以來總是忙碌。
忙著為了轉職學習,忙著為了存錢打工,忙著為了投資而到處參加課程,
但得到的結論是【白忙一場】。
轉職的行業並沒有想像中的賺很多,
打工存的錢也頂多只足夠支撐我嘗試去做想做的事,
投資更是被公司的高層詐騙捲款而逃。
仔細想想,我現在只剩下【很努力的人生】的幻覺。
原來這就是躺平族的想法嗎?原來這就是成年人的社會嗎?原來這就是為甚麼別人總是沉默寡言的原因嗎?
給自己一些時間好好冷靜休息後,讓自己從 0 開始,以前那麼努力符合社會期待的時候,沒能好好善待自己的地方,現在一個個、一件件的補回來。
現在終於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了。
白忙一場 看似努力白費了但其實也代表了,
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
每當想起自己應該努力符合社會期待時,
可以安慰自己曾經努力過了。
好好善待自己,好好照顧自己的情緒,想躺平真的沒有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