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當你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你看待的事物就會發生改變。
我一直都很喜歡身心靈相關書籍,覺得就像音樂、畫作一樣;身心靈對情緒的不同的詮釋,就像藝術一樣,陶冶我們的性情,找到個人可以接受的說明與解釋,就像戴上不同特色的眼鏡看世界。
如果你內心沒有情緒,那麼無論你身處何種環境,都不會冒出情緒。任何使你仇恨、煩惱、憤怒的事情,其實真正引發情緒的是你自己。
我們常說要有同理心,這句話其實知易行難,因為每個人對每件事情的態度與感覺是不同的,是願意去同理在「感受上的衝擊」,而不是同理那件事情。藉由透視別人的角度再看回自己,我有點能體會「真正引發情緒的是我自己」這句話,快樂,果真是自己選擇的,自找的。
「不設限」自己面對人生的能力,盡可能讓自己活出生命的最佳境界。
不設限的人,在每一個狀況中,都會找到可能讓自己成長之處,而非將難題當作不應發生的情況。這本書解釋的不設限,一種是接受現實中的所有狀況,不去膨脹或延伸因為現實而來的挫敗感(挫敗感是一種情緒,自己產生的)。另一種不設限,是展現理想性與彈性去看見可能性,而不是告訴自己或對方「我無能為力」。
讓自己好過,也讓別人好過。
這是在成為管理職後,特別有感的一句話之一。「領導」除了要看的到願景,要看的到行為與全局的關聯外,為了要聯繫人心、達到共識,要照顧的人就更多了,這裡的別人,不只是自己的主管與下屬,還有其他部門的人,這真的超級不容易,尤其部門間多半有競爭關係。時時提醒自己,重點是尋求解決方式,而不是計較對錯或輸贏。
最後,這本書一再重複的是,快樂的做你想要做的工作,遠比完美的做好別人要你做的工作,更能服務他人。深深打動我的心,事業/工作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不然就要愛上自己現在做的事,要不然就要有勇氣走向自己想要做的事,共勉之~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