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一個素食攤最近悄悄的收攤了,他們在疫情嚴峻時候開業,頂過最艱難的時刻,就在清明節時,直接貼出紅紙『店面出租』。
不是頂讓,也不是遷移通知,應該就真的這樣直接結束了。我跟太太兩個人有點小驚訝。
其實,我們是很希望他們可以順利營業,因為偶而想耍賴不煮,想吃炒飯、菜頭湯的時候,步行就能吃到。
店老闆是一對師徒,從原先的素食餐廳出來開業,想要有更多的可能性,但結業的如此快速,應該是真的遇到不可抗力的因素。
老婆說:難道是因為店租?
我說:那就要看他們自己要結業的是理由還是原因?如果說是店租,那為何隔壁涼水、早餐店還繼續?
要說店租的話,那也是最後一根稻草,絕對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核心,而是在市場定位、產品、定價等,有沒有讓整家店營運撐起應有的獲利。
希望這對師徒,只是因為某件不可抗拒的原因,只好先歇業,不管未來會不會再合體開店,各自可以從這過程中真的獲取到是經驗值,而不是經歷值。
我是分格線
當一個專案或是事件到某一個階段進行復盤時,先別急者檢討沒做好或是失敗的環節,因為很可能就會進入到『受害者情結』,慢慢的就會將錯歸咎在別人、環境....尤其是在對話這件事情上。
可以依照四個問題來做提問:
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都會觸發某個一關卡,或是有一場對話,而怎麼讓這復盤是真的有意義、有品質,關鍵不是錯在哪裡?而是透過這件事讓我們成長、獲得、可以更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追蹤 下班後開始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