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達賴喇嘛教你認識自己|5人與事是如何真正的存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學習範疇

達賴喇嘛教你認識自己|5人與事是如何真正的存在


📖文獻筆記

5人與事是如何真正的存在

第十九章 視自己如同幻影

並不是說現象「是」幻影,而是說它們「如」幻影。縱然你的臉在鏡中所顯現的影像並不是你真正的臉,但這個影像卻並非完全不存在。透過這個影像,你才知道你的臉長得怎樣。相同的,雖然人和事物並非以其所顯現的那樣——只以自身就可以存在,但也並不是完全不存在。他們可以做出行動,而且可以被親身經驗到。因此,如幻的存在和兔角這種看起來存在但其實不存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兔角真的完全不存在。

■ 指出表象和真實之間的衝突

要視自己或其他現象如幻,需要兩件事才做得到——知道對境虛假的顯現為自性有,以及了解到你或你在想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如其顯現的那樣存在。由於你在禪定中已有要尋找此獨立存在的特質而找不到的經驗(雖然在出定後,現象仍會以有自性的方式顯現),先前了悟的力量可以為你開出方便道,視這些現象如幻。你雖然已知道這些現象顯現為自性有,但事實上,它們是無自性的。

■ 把人和事看成如幻有何助益

擁有正見的好處就是使我們不會把好、壞強加於對境上。摧毀這種自我欺瞞才可能減少或終結貪瞋心,因為這些情緒是建立在誇大之上的。消除這些不健康的情緒反過頭來留給健康情緒與美德善行更多發展的空間。以正見看現象,就可以把現象帶入修行空性的範圍之中。

當你在做增長慈悲心的修行時,切記慈悲心本身及慈悲心所緣的人都像魔術師所化現的幻象一樣,雖然顯現為具體實在的自力存在,但事實不然。如果你把它們看成是有自性的,會使你無法把慈悲心發展到最完整的層次。相反的,要把它們看成是如幻的,其存在方式和顯現方式不同。這個觀點會使你的空性正見和慈悲善念兩者都可以深化,以此了悟,你就更能有效的從事慈悲利他的行動。


第二十章 注意事物如何依思想而存在

■ 探討其意義

外境真的只是產生認識到此對境之意識過程的一部份而已,就如看到一棵樹及其附近的環境,但如果依於思想而存在是指在建構我們所看到的每件事時都需要一個概念性思想,那就太荒謬了。因此,對我而言,「這世界依概念性思想而建立」的意義,是指對境不依意識無法只以自己的存在建立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才是所謂的「包含人與事物在內這世界所有的現象都是由概念性思想所建立」。

例如,果依於因顯而易見,但從很細微的層面而言,因也依於果。每個因自身就是先於它存在之因的果,因此,要依靠這些相關的因才能產生。佛教中所有的宗派都主張果依因而生。以時間順序來講因果關係,果發生在因之後,這是從依生起的角度而講的緣起。

在佛教最高的哲學觀點中還包含另一種想法,也就是之所以能把某個東西稱為「因」,是有賴於對其果的考量,從這個角度而言,因就依於果了。某個東西不能以自身就成為因,之所以被稱為「因」是因為和它的「果」有關係。在這裡,果並未發生於因之前,而其因也非在果之後才產生。而是由於思考到它未來的效果,我們才把某一個東西叫做因,這是從唯名的角度而講的緣起。

「因」之所以關連到「果」,是因為因果關係並非自力建立,如果因果關係以自力而建立,那因就不需要依於果了。但是這世上並沒有自給自足的因,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分析檢驗一個因時,我們找不到此因是依自力建立的,雖然在我們的日常知覺意識中,每件事都顯現為有其自性。因為事物都必須受制於其他事物的影響,把某一事物稱之為因必然是基於考慮到其效果。這個過程使我們了解到唯名而立做為更細微的緣起之正確性。

在因果緣起的核心中反省其相依相待的因緣,能使我們確認現象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僅僅是假名安立的而已,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東西。當你了解單單以假名安立就可以摧毀現象以自身就能存在的觀念,你就清楚明瞭佛教對真實的觀點,完成了這門功課。我希望我自己也正朝這個目標邁進。

如果你了悟到——不管你的感官或心識出現了什麼,這些對境全都是依思想而建立,你就能克服現象是依自力而存在的觀念。你就會了解「現象以自身建立」並非是真理,就能了悟空性和無自性,空性的存在超越了視現象以自身存在而衍生的問題,提供了去除迷惑的良藥。

■ 此證悟如何協助你確認有自性的存在

所有的佛教宗派都主張,存在或不存在要以正量(正確有效的認知)來決定。從這個角度來說,客體與主體看起來似乎有同等的力量。佛教最高宗派即中觀宗內的應成派,甚至還把這個主張推得更遠。他們說,發現事物以自力存在的正確有效意識不是所謂的正量,而依概念性思想所建立的事物本身才是正量。除了以概念性認識加以建立外,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存在。凡事必須依心識才能看見,心是造作者。

這就是為什麼佛教經典會說「我」和其他現象只依概念性思想而存在。雖然「我」是依身心而建立的,但身心不是「我」,「我」也不是身心。「我」所依賴而建立的身心之中,沒有任何一個東西是「我」。尤有進者,「我」是依概念性思想而建立的。「我」和其他現象都是依心識而建立的。當你了解這一點後,你就多少會了解到,人們不是以自身而存在,而只是一種相依相待性的安立狀態而已。當你看到現象似乎未受到概念性認識的影響而經常以自身而存在時,你就要想:「啊!那是該被駁斥的認知。」


📝學習心得

外境真的只是產生認識到此對境之意識過程的一部份而已,就如看到一棵樹及其附近的環境,但如果依於思想而存在是指在建構我們所看到的每件事時都需要一個概念性思想,那就太荒謬了。因此,對我而言,「這世界依概念性思想而建立」的意義,是指對境不依意識無法只以自己的存在建立自己。從這個角度來看,才是所謂的「包含人與事物在內這世界所有的現象都是由概念性思想所建立」。

這段不太明白,似乎是在說「這世界依概念性思想而建立」並非是指「在建構我們所看到的每件事時都需要一個概念性思想」,而是指「對境不依意識無法只以自己的存在建立自己」。

我認同「諸法唯由分別假立,非由自方成立」是指「對境不依意識無法只以自己的存在建立自己」,但「在建構我們所看到的每件事時都需要一個概念性思想」而言,霍夫曼提出的多重感官使用者介面(MUI)理論認為:

霍夫曼的主張又是怎麼樣?如果不存在獨立於意識經驗的物理世界,我們熟悉的物理世界是我們意識的產物,那麼意識經驗就不會是物理作用的結果。視覺不是大腦作用產生的,所有的感官經驗、情緒、思想和意志等都不是因為腦的作用而發生,而是顛倒過來,意識產生大腦作用。意識產生世界,世界因我們的感覺知覺而存在。—《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導讀

簡言之,如其在TED演講〈我們看到的真的是現實麼?〉中所說:

事實是,我們看見的所有東西都是構建出來的。我們不是一次性地構建整個物界。我們衹在需要的當時一刻構建。

這與中觀認為我們天生會視諸法有自性,以霍夫曼觀點,我們俱生有種構建出事物有自性的一種介面機制,例如我們會視下圖有個正方形,但實際上正方形只是我們概念所構建,正方形概念是依賴四個黑色圖形所形成,我們找不到實有的正方形,但不代表正方形不存在,正方形唯由分別假立而存在。

我認為這個例子能類推至中觀應成派所認為的「唯我」,正方形(我)是依賴分別假立而形成,正方形(我)沒有其自性,但接下來問題是,這個正方形(我)是如何輪迴?

raw-image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別人評價中的你,是他所見、所聞、所知的你,卻不是真正的你, 只有你才是最靠近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人。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自己,要看出不足、缺失,並懂得改進。 看別人,要看出長處、專長,並加以學習。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別人評價中的你,是他所見、所聞、所知的你,卻不是真正的你, 只有你才是最靠近自己、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的人。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是最近三個月閱讀起來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封面寫著「達賴喇嘛:這本書能使所有人受益」,非常行銷手法的一句話,但是確實引起我拿起了這本書。 第一章【覺察】,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心中真實感受到平靜,對於當下的呼吸、當下自我的存在感受到滿足,作者在八歲時就體會到「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