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Talk書秀心得:理直氣壯地「被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歐陽Talk書秀2月場】《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親密恐懼」的成因

2.「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3.探討影劇裡的「親密恐懼」


一、        親密恐懼的成因

  1. 為何親密恐懼

「親密感」的定義

在一段關係中,我們在所摸索、展現自己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對方的回應、愛、照顧、保護與理解,能夠確定:「我需要的時候,你會在那裡,用不批評的方式愛我與保護我。」

「親密恐懼」的形成原因
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狀態是

  • 難以接受他人感受,同時也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 情緒不穩定,將負面情緒丟給孩子承擔
  • 長期缺席在孩子的生命中
    上述情況會容易讓孩子用「生存策略」保護自己,避免表現自身的情緒或以滿足他人的需求為主。

2.四種生存策略

曾有關係創傷的人,在面對壓力下,會以本能作為生存策略的反應基石。

戰:攻擊指責來面對關係中自己的失望與務安
逃:用工作或嗜好逃避問題,讓自己免於被傷害。

僵:用沉默和減少接觸,讓自己不要有感受。

討好:用滿足他人需求,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喘息。

反思生活中,當面對壓力時,自己是否也有用上述「生存策略」來反應呢?

3.親密感三要素

在以依附理論為基礎的治療學派EFT(情緒取向治療)好的依附關係,有三個重要的元素:可親性、回應性、情感投入。
可親性:當我需要你時,我能確定你會在。

回應性:你會注意我、回應我。

情感投入:你對我的感受是重視且在意的。

當童年獲得相當的安全感,會增加對世界的信任,也會增加對自己的信心。


二、親密恐懼的類型與樣貌

1. 被遺棄的恐懼

自我價值的建立

我的出生是被期待的嗎?我是被珍惜、被愛著、被保護的嗎?

我是被珍惜、被愛著、被保護著的嗎?

我的感受與需求是會被理解的嗎?

2.害怕不夠好的恐

當孩子用「我不夠好」的方式來解釋生活所發生的困難,容易用「讓自己有功能」的方式,來安撫控制自己的情緒,做為自己的生存策略,發展出「假我」、「情緒隔絕」。

3.會被背叛欺騙的恐懼

理想化與幻滅。

情侶剛在一起,容易放大對方的優點,將內心需要設在對方,某方面在安慰自己世界是安全而美好的。當理想幻滅時,會對人嫉妒的失望。


三、影劇裡的親恐

以《令人討厭松子的一生》為例,松子的童年中充滿了「親密恐懼」的寫照。

父親對松子嚴厲,卻對生病的妹妹和藹。松子為了爭取父親的愛,她努力滿足父親的期待。在遊樂園看小丑的表演,父親笑了。於是松子學小丑扮鬼臉,父親竟然對她笑了。松子用「扮鬼臉」討好別人,得到安全感,即是「生存策略」的展現。

以《單身即地獄3》為例,官熙喜歡問「如果」來考驗對方,要對方主動示愛,但自己對愛卻相當保留。若對方沒有照自己意思,就冷漠以對。


總結

《親密恐懼》從中得到的啟發:

減少講出對他人的期待,因為沒有任何人有義務要滿足你的期待。

被愛的理直氣壯,不至於過度委屈自己。

清楚自己的底線,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不要為了討好他人,而失去了自己的原則。拿回生命的主導權,選擇活得更勇敢、精彩。



文章內容取自讀書會

書籍:《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作者:周慕姿

讀書會:歐陽Talk書秀第六季2月場








內容總結
親密恐懼
5
/5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喜歡旅行,習慣穿裙子,想好好記錄當下的生活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著裙旅人 的其他內容
【歐陽Talk書秀1月場】《小資族下班後翻倍賺》:實現財富自由,擁有理想生活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如何做好「財務規劃」管理收入? 2. 如何用時間賺錢,提高「主動收入」? 3. 如何「用錢賺錢」,堅守投資策略?
【歐陽Talk書秀1月場】《極限賽局》:創造你的人生極限! 如何找到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如何發展「第二曲線」找出成長的動能? 如何「走出低谷」,接受失敗與不堪?
【歐陽Talk書秀1月場】《小資族下班後翻倍賺》:實現財富自由,擁有理想生活 讀書會探討重點 1. 如何做好「財務規劃」管理收入? 2. 如何用時間賺錢,提高「主動收入」? 3. 如何「用錢賺錢」,堅守投資策略?
【歐陽Talk書秀1月場】《極限賽局》:創造你的人生極限! 如何找到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如何發展「第二曲線」找出成長的動能? 如何「走出低谷」,接受失敗與不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Thumbnail
儘管每個人都想要愛,很多人卻無法體驗到愛。那些來自過去、充滿罪惡感的恐懼,阻礙了我們在當下給予並接受愛。我們不可能同時感受到恐懼與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建議先閱讀上一篇文章,我的愛情為什麼不像童話故事?—介紹《親密恐懼》 1.辨別親密恐懼 2.療癒自己
Thumbnail
「我們追求親密?還是追求熟悉感呢?」 閱讀完《親密恐懼》,感慨地問了自己一句,究竟對愛情是什麼想像呢?人類總是想愛,卻恐懼著親密,這一定上帝給人類最大的玩笑吧,也是惡魔藏在潛意識裡最深的幽默吧。 上一本羞辱創傷討論的是羞恥的情緒,而周慕姿在這本則更強調恐懼,更補齊我們在親密關係裡的困境脈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在本篇文章中,我深入探討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依附風格——焦慮型依附與安全型依附,在愛情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分享了我和J先生如何在這種動態中尋找平衡,從而使我從一個充滿不安和懷疑的焦慮型依附者轉變為一個更加自信和安定的人。本文不僅是關於愛情的故事,更是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旅程。通過我們的經歷,我希望啟發讀者反思自己的依附風格,探索如何在關係中獲得成長和轉變,建立更加穩固和滿足的聯繫。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對健康的影響,以及作者在愛情與孤獨中的個人經歷。從大腦、激素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來分析了正向社交和負向社交對人的影響。提出了對於社會關係的看法和對愛情的反思。
Thumbnail
這本書提供一個機會 讓我們能以第三方視角去看待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面貌 雖然書中採用〝愛情〞腳本這個詞彙 但米雅認為相同的模式也會潛移默化的複製在友情、親情…等各種人際相處 內容通俗易懂 沒有深難艱澀的文字或概念 在閱讀的過程 將經驗一場直面內心深處的冒險
Thumbnail
儘管每個人都想要愛,很多人卻無法體驗到愛。那些來自過去、充滿罪惡感的恐懼,阻礙了我們在當下給予並接受愛。我們不可能同時感受到恐懼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