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讀通儒家經典這件事與朝廷任官聯繫起來,也就是漢武帝建立了一套財富密碼:
「讀好儒家經典」→「獲得朝廷任官機會」→成為「人生勝利組」有錢、地位。
所以說,你靠讀儒家經典成功,自然家中成員也會延續這條成功道路,於是幾個世代下來你家就成了「累世經學、累世公卿」的世家大族,在政壇上講話有份量、在地方上喊水會結凍、經濟上財富自由了起來。
於是開始有錢人樸實無華的生活:
在地方上,世族有財富、有勢力宛如有一個自己的小政權、小王朝,活在自己肥滋滋的舒適圈,難以撼動。
自東漢末年開始戰亂不斷,即便晉朝一度統一中國,但不久晉宗是內亂八王之亂,以及之後永嘉之亂,北方陷入各族混雜、政權林立的混亂局面。於是有能力的世家大族、皇室紛紛南渡避禍。
沒有離開的平民百姓、世族就在地抱團,組成一個地區性或宗族性的社會組織,更加強化世族在地的勢力、影響力。
曹魏時期推出「九品官人法」的取材方法,評比人才,劃分等級優劣,再未政府所用,但評比標準中「家世」是為重要指標,導致家庭出身就決定人才品定,也決定了晉升出路了。
簡單講。這種取材方法就像你備審資料做到死,都比不上人家自傳上寫一句:「我爸郭台銘。」
所以有著:「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說法。世家大族更不需要透過努力來維持自身的政治地位,使得階級更加固化、難以撼動。
永嘉之亂後,北方胡族政權崛起,但也需要地方協助政權統治。而地方世族為了保障自身,也傾向與政權保持良好關係,所以胡、漢雙方多是呈現合作關係,國家政權承認地方世族的地位,成為維繫地方的秩序。
南渡皇室、北方世族要在南方建立政權、站穩腳步,亦需要爭取南方世族的支持,而南方世族面對北方的威脅,與南渡的皇室、世族有著一樣的利害關係,因此雙方維繫著可以合作的關係。
世族政治
自東漢末年以來世族勢力逐漸興起,魏晉南北朝期間確立世族在政治、社會、經濟、地方等優勢地位,使得帝國為維繫其統治則必須與世家大族合作,而稱「世族政治」。
世族維繫自身地位本身來自於「家世」,也就是世族的後代不用努力就享有優勢,後代也就越來越廢。政治實務等工作就逐漸落在「寒門」(身分出身低)的人手上。
簡單講,就是考試制度取材,使得世族自身「家世」不再是保證,像魏晉南北朝那樣的世族是逐漸消融。
世族的發展源自於漢武帝獨尊儒術,建立一個「通經─任官」的提升社會位階的模式,而這模式促成某些家族世代享有政治、經濟、地方社會優勢。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動亂、九品官人法等更加鞏固世族的地位,形成世族腳色舉足輕重的世族政治。
然而,世族過度佔有優勢使得本身能力開始腐化,後世朝代推動科舉制度下,以考試取材,世族家世不再是保障,而使世族勢力在隋唐期間逐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