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浙菜的蔥靠排骨都拿來做成定食,不意外,能預先滷好的食物,都適合成為需要快速出餐的消費商品
從市場消費結構的涵蓋度來看,中餐在高雄比西餐更受歡迎,多年來「中式定食」一直是許多商家前仆後繼努力的經營型態,卻要到近十年,才陸續看到一些能收獲網路聲量與市場能見度的餐廳。這其實與高雄米其林評鑑、疫情後的消費通縮、文化品味不均等等有關,尤其是對每餐人均消費在NT200~300左右的主流消費而言,「定食」的高性價比、選擇多樣化、快速出餐、餐盤呈現豐富利於拍照發文等有極大的關係。
若消費者從小時候就是吃這樣的味道長大,多年後,膩口的酸甜宮保雞丁就是正宗台菜味(對這些人而言,小時候的味道就是古早味),雖然料理來台後會入境隨俗,但料理的技藝、真實的面貌與相應的飲食文化卻不見了,最終,美味的藝術與品味將失去傳承。
這張菜單匯集川、魯、浙、粵、台、日式等菜系,主廚若是能兼這幾大菜系之長,必是譽世大師,只是事實更可能的是市場壓力下的商品策略,而商品化的目的是追求利益,需要量產、降低成本、快速製造,每一道菜都容易失去風味深度而平面化、失去風土的連結而碎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