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業力果報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的業力可能對人產生的影響並不多,然而101%的業力卻是顯化的變質,

同理果報也是相同的,第101%開始的果報是大道與天助的開端,


如果把這個原理放在人的身上,那麼第101%起你的人生就產生了奇異點改變原來的命運。


過去寫了一篇看完了凡四訓的心得文,並沒有把這份概念寫在裡面,

不過重新閱讀把這個概念帶進去後確實很符合文章說的改命原理,


雖說勤做善事確實能吸引果報的力量,但為了果報而做的善事效果卻奇差無比,

這是因為陷入了“貪”的信念消弱了果報的力量。


101%改變命運的案例,我想可以用諸葛孔明的故事來說說,


相傳諸葛孔明的前世是姜子牙,

姜子牙為了把自己的修行修好,轉世諸葛孔明協助劉備一統三國。


雖說戰場難免傷亡,然而諸葛孔明用的火計燒死太多原本不需燒的人了,

即便前世修行有再多的功德,也抵不住業力阻礙功德的幫助,

換句話說,業力的質變改變了他這一生的命運,


七星燈續命被人踢翻,抓到的司馬昭要燒時下起了雨,

連委託馬謖守重要的街亭也失守了,最後不得不親自斬殺他,

蜀國的命運也因此跟著被拖垮下去,即便幫助蜀國是他的命運……

最後只能再轉世成為劉伯溫,把自己的修行課題修到功德圓滿。


即便前世是修行神仙也難逃業力果報的變質,更何況是人類呢?

所以當下的所作所為,無時無刻都在成為人生的變質因素,


如果你覺得目前的人生不是自己想要的,

更要好好審視自己的信念與言行,不繼續造惡行為與信念就是變相的造善,

造善質變了又會吸引相助的因素,進而改變原有的生命,


生命的歷程和未來一樣永遠有不確定性會有變化,

只有當你認為人生就是只能這樣的時候,未來才會在自己的信念中被固定下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忘憂閣
7會員
52內容數
希望看完文章的人多少能從煩惱中解脫。
忘憂閣的其他內容
2024/07/14
內幕常常是看起來是荒誕的,然而卻又是真實的,就像是安排好的劇情。
Thumbnail
2024/07/14
內幕常常是看起來是荒誕的,然而卻又是真實的,就像是安排好的劇情。
Thumbnail
2024/07/10
今天錄製神隱少女的主題曲
Thumbnail
2024/07/10
今天錄製神隱少女的主題曲
Thumbnail
2024/07/05
2024/07/05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數量多了總是會出現其它情況
Thumbnail
數量多了總是會出現其它情況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Thumbnail
日前於社交媒體頻頻看到一段話,「只要你發現這個人心性不對,就不要跟他對話,一個字都不要說,放生即可,交給因果。因為,無論你的修為有多高,都會有你渡不了的人,這樣的人會拉低你的能量,讓你好久都緩不過來,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渡人不如渡己,他渡不如自渡。」據說出自弘一法師。 乍見交給因果,我心頭一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先世有德必生聖賢。聖賢出世的意義又如何?除了物質文明的擘建,也積極建立精神文明,化五濁惡世為人間淨土,受惠的當然是芸芸眾生。
Thumbnail
先世有德必生聖賢。聖賢出世的意義又如何?除了物質文明的擘建,也積極建立精神文明,化五濁惡世為人間淨土,受惠的當然是芸芸眾生。
Thumbnail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陰察之政,譬喻物類,以覺悟其意也。」 什麼是「陰察」? 我們來到《便宜十六策》的最後一篇,而諸葛亮的開場白是:這個沒有辦法說明。 過去種種,諸葛亮都會先簡單的解說名詞,然後進行內容的深掘。這裡他卻說,「陰察」只能用譬喻的方式,讓你從事物中了解它的道理。
Thumbnail
※[ 太上老君 ]教誨,造作[入輕為重]~~[見殺加怒]惡因惡果的現象,關於決定獎懲、輕重判決的人,應該注意謹慎之處及標準。 尤其有家人、朋友、同事擔任類似的工作、職務,都應該當他們的善知識,勸導他們日日熟讀、閱讀此因果善書,為自己及他人做正確謹慎的決定,趨吉避凶,累積福德。
Thumbnail
※[ 太上老君 ]教誨,造作[入輕為重]~~[見殺加怒]惡因惡果的現象,關於決定獎懲、輕重判決的人,應該注意謹慎之處及標準。 尤其有家人、朋友、同事擔任類似的工作、職務,都應該當他們的善知識,勸導他們日日熟讀、閱讀此因果善書,為自己及他人做正確謹慎的決定,趨吉避凶,累積福德。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了凡四訓】原文 (積善之方) 【原文】天地鬼神之福善禍淫。皆與聖人同是非。而不與世俗同取捨。凡欲積善。絕不可徇耳目。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 純是濟世之心則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為曲。皆當細辯。 從此篇文章學習、分析自己觀念、言行是真善假善?! 會發現世俗中的善惡大都是荒謬的假善!!
Thumbnail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Thumbnail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Thumbnail
人的命是天註定的嗎? 如果是天註定,那努力還有用嗎? 命運可以改變嗎? 如果可以,究竟要如何改變命運? 以上問題的解答盡在以下即將分享的經典好書👇👇👇 這次第九期的沉浸分享讀書會,我"特別"分享了一本420年前的「改運之書」----《了凡四訓》的全新解讀版《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 錯!
Thumbnail
人的命是天註定的嗎? 如果是天註定,那努力還有用嗎? 命運可以改變嗎? 如果可以,究竟要如何改變命運? 以上問題的解答盡在以下即將分享的經典好書👇👇👇 這次第九期的沉浸分享讀書會,我"特別"分享了一本420年前的「改運之書」----《了凡四訓》的全新解讀版《了凡四訓:白話插圖版》。 錯!
Thumbnail
諸葛亮給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Thumbnail
諸葛亮給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