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存在主義,別弄丟手機 - 寫作意識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現代城市,無論任何「藝文人」去觸碰「存在主義」這樣的課題時,都會不自覺地被她吸引,她所提出的「況味」並不新鮮,甚至平常得就是我們的「平常」,所以才會變得那樣迷人,因為大家都看到「自己」。


然而她有很多「學術性」的艱澀,妨礎了普通人的視線,只是當人們醒覺去面對這種「平常」時,往往只剩下嘆息。當人們試圖剝去這個深奧的哲學名詞後,跟普通人有關的核心只剩下一個,稱為「荒謬主義」,於是每個人都稍為懂得她究竟說些甚麼。


維基百科對這個主題有如下既精準,又簡闢的闡釋:

日常生活是機械的,重複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對其存在的價值和目的產生了懷疑。「起床,有軌電車,四小時辦公或工廠打工,吃飯,有軌電車,又是四小時工作,吃飯,睡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個節奏,循著此道走下去,大部分時間輕便自然(大概原是指輕忽了大自然)。」


人認識到時間正在摧毀自己。「確認或成人已到而立之年······肯定了青春已逝。」人意識到了自己終將死去。人產生了一種被遺棄於陌生世界的感覺,人和世界被隔絕開來。


這些是 1950 年代的感受,距今 150 年前,全球都沒有一週七天的概念,有限的文獻記錄了日本政府在 1873 年正式採用一週七天制,中國人推行一週七天制相信比日本更遲,而歷史學家有一個「說法」卻有其道理,只有城市和現代的居住密度,約會更頻密,才有週一見面抑或週二見面這樣的精準日期需求提高,所以今天是「星期幾」日漸變得重要。


所有哲人在「存在主義」這課題上都忽略了「將一週分成七天」這樣的一個現代革新的背景,那是說,150年前是沒有星期天休假的,主要為農耕社會,節期才會放假,完全不會知道今天究竟是「星期幾?」


如果沒有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就沒有星期一焦慮症,沒有「週而復始」,又或是一週的開始的那種「無奈」。但無論如何,我們所處身的社會經歷了革新,稱之為文化進步,已經不可能逆轉。


「起床,有軌電車,四小時辦公或工廠打工,吃飯,有軌電車,又是四小時工作,吃飯,睡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同一個節奏,循著此道走下去,大部分時間輕便自然(大概原是指輕忽了大自然)。」


我們變成了齒輪。


荒謬的意思,是對我們的生活有一個認知,營營役役,周一至周七,Work hard,play hard,多彩多姿的人生無需顧及「意義」,互聯網的盛世到臨完全解放了「空虛」,對於要尋求「有意義的生活」那些偏執者,已經無路可退。看來事實證明了,只要有手機在,我們已經活得更豐盛,活得更自由,活得更多采多姿,所以:

不要弄丟了手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ed-avatar-img
2024/05/10
沒有放假,就沒有收假症候群~~呵
林漢清-avatar-img
2024/05/10
嗨,晨歡!提一字是妨礙嗎?礎字是誤植嗎?互聯網填滿空虛但思想是否漸趨“虛空”?
avatar-img
David Tai的沙龍
123會員
589內容數
如果華人界中只有五個人可以舉出十大全球輕音樂團是誰,余就是其中一個。本來專於輕音樂介紹,時代進步,後轉寫一頁過小說,亦試圖以「文創實驗」形式去書寫長篇小說,意圖將長篇拆成每一篇都是獨立小品,無需知道前面的劇情,這種「文創」是方便斷斷續續觀看的讀者。
David T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4
羸了
2024/11/24
羸了
2024/10/19
一閃而過的意識,記下舒發的一瞬間....... 可以靜下來緩慢地看一篇老朋友的文章,喝一口水,百無聊賴,大概亦是一種福氣
Thumbnail
2024/10/19
一閃而過的意識,記下舒發的一瞬間....... 可以靜下來緩慢地看一篇老朋友的文章,喝一口水,百無聊賴,大概亦是一種福氣
Thumbnail
2024/09/13
從 2024 年開始,免費 AI 生成普及,有些行業亮起經燈,很多藝術家亦不見了。
Thumbnail
2024/09/13
從 2024 年開始,免費 AI 生成普及,有些行業亮起經燈,很多藝術家亦不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樂觀偏誤如何讓我們過得更好,卻又自取滅亡?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當代生活中,偽意義對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尋求最佳商品時,人們常常需要面對兩派聲音的幹擾,這也反映出現代設計中對美感和功能性的平衡。此外,政治運作中的黑箱操作和表面上的民主也令人疑惑,使人難以擺脫偽意義的迷惘。在網絡媒體的影響下,人們追逐潮流,很難擺脫現代社會的牽制。
Thumbnail
現代科技已經撃破了「存在主義」那種荒謬的無奈,就是切勿弄丟了手機。
Thumbnail
現代科技已經撃破了「存在主義」那種荒謬的無奈,就是切勿弄丟了手機。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Thumbnail
念頭充斥著大腦   顯化似乎是每個人   有意無意的日常口號   這個時代不缺煩惱    它    燉煮著全方位的煎熬 伴著無聲的憂慮叫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