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堂「利用空間方位認知,引導兒童理解不同方向與角度觀察的教學」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二十一堂『空間方位的認知』

延續第二十堂課『提升兒童空間距離的認知』,增加孩子『空間方位的認知』,引導孩子理解不同方向與角度,觀察會不同。

一、在家時

1.在閱讀故事書時,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圖片中不同物體的位置關係,例如:

raw-image
  • 「樟樹校長室站在什麼位置?」
  • 「樟樹校長的右手邊有幾隻鳥?」
  • 「面對你的右手邊,又有幾隻鳥?」
  • 「為什麼下面的樹葉顏色與上面不太一樣?」
  • 「他們在哪裡開會?是在空中還是地面?你覺得這樣的情況是怎麼發生的?」

2.透過這樣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觀察圖片細節,並理解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同時,也可以啟發他們思考圖片中所呈現的情景及其中的細節,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外出時

1.在參觀觀光農場時,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農場的空間方位。首先,前往服務處取得觀光地圖,然後按照地圖上的位置帶領孩子找到農場的各個地點:

  • 停車場位於農場正對面。
  • 售票處位於進入農場後的右手邊。
  • 在往前走的路上,左右兩邊有販賣飼料的販賣機。
  • 農場內有兔子、羊、馬和烏龜等動物。

2.回家後,可以與孩子討論他們今天參觀的心得,並以農場的方位作為討論的主題。例如,可以問孩子馬是被餵養在農場的哪個地方?羊又在哪裡?農場賣伴手禮的地方在哪個位置?透過這樣的討論,讓孩子能夠回想起當時在農場的情景,並將空間方位與具體的場景聯繫起來。這樣的練習有助於加強孩子對空間方位的理解和記憶。


這堂課包含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空間方位的認知」,第二個主題「不同攝影角度對事物觀察的影響」。

在第一個主題中,我們鼓勵孩子們講述教室內人物與物品位置,讓他們能夠逐一指出。

例如:

主講者問:「站在老師右手邊窗戶是什麼顏色?」

孩子答:「綠色。」
主講者問:「花輪右手邊是誰?」

孩子答:「豬太郎。」

主講者問:「美環左邊的斜對角,是誰?」

孩子答:「花輪。」

主講者問:「隱藏版的問題,請問這間教室是幾年幾班?」

孩子答:「3年4班。」

主講者問:「請問有在哪邊看到?」

孩子答:「教室門口有寫。」

在第二個主題中,按照照片正確的位置排列小人物,然後讓孩子們用手機拍攝與照片一模一樣的角度。當一個孩子指出「每個角度看得不一樣」時,主講者引導他們思考,問道:「所以不同角度所看的事情是不是不一樣?」

主講者:「每一張照片的拍攝角度都一樣嗎?」

孩子:「角度不同。」

孩子:「位置不一樣。」

主講者:「每個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拍攝的角度也不一樣。」

主持人:「我最近遇到一個困擾,有兩個人在吵架,吵得越來越兇,小明突然一拳打了小黃,把他打倒了。你們覺得哪個人情緒比較不穩定?」

孩子:「小明!」

主持人:「因為他出手打人。但小明卻說,是小黃先惹我生氣的!但是我們所看到的是你先動手,情緒不穩定,說話聲音大。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似乎是你先打人。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待事情的看法也不同。也許小黃先惹怒了你,但是你過於激動並動手,會讓人誤以為是你先動手。」



利用了『空間方位的認知』,讓孩子們了解空間正確位置,在利用拍攝角度,引導孩子不同方向與角度,看的事情會有所不同


親子生活花絮,歷歷如在眼前,慢慢寫下寶貴親子相處花絮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