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命運?一位瑜珈士的教導。 《薩古魯談業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兩年前的我,對周遭一切的人事物都不滿意,覺得他們做的事都不對,面對客戶客訴,也很常暴怒,覺得同事不應該犯錯。也常對另一半發脾氣,身體也有了全身性的濕疹。

當下的我常冒出一句話:「怎麼會是我?」


薩古魯,一位印度瑜珈士,兩年前的低谷,我認識了他,也開始練習了他教導的瑜珈。

這兩年最大的改變,是從容易焦慮、沒有動力,到現在我更能帶著幸福,對待周遭事物。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就是這位瑜珈士所撰寫的書《薩古魯談業力》。


業力=帶著什麼動機做事情

下列兩種場景,你覺得哪種增加更多業力呢?

A場景

我今天下班,拖著疲憊的身軀,想好好打電動放鬆一下,於是我到睡前都在打電動,享受這一晚。


B場景

我今天下班,本來想打電動,卻想到應該要學習,於是我選擇看書。

邊看書時我邊想著,還是好想打電動喔,到了就寢前,心裏很後悔沒去打電動。


兩個場景中,B場景因為我的腦袋一直算計,無形中讓我的內心很痛苦,累積更多業力。

而A場景,雖然我選擇去打電動,但我很投入,沒有分心去想其他事情,所以沒有累積太多業力。

業力不是指外在做了哪些行為,而是我做事情時,內心的動機是什麼。

假如我做善事,發現都沒人讚美自己,於是心懷怨恨,雖然是做善事,但我的內心很多負面情緒,反而增加了我的負業。

這些內心的痛苦,囚禁了當事人,當業力增加越多,感覺人生似乎卡在某種循環中。

要改變這樣的命運,就是下一段要說的,全然的投入當下


投入當下,超越業的束縛

當我活在過去和未來,我被困住了,下列是我活在過去和未來的經驗。

活在過去:

有天客戶讓我覺得被冒犯,我很生氣,覺得這種客戶不要也罷,但我又很糾結,認為專業的業務員,不能因情緒而對客戶發脾氣。

記得過了幾天後,連周末去旅行時,我都會想到這件事,而陷入糾結。

這件事已經成為過去,是好幾天前發生的事,卻還是困擾著我。


活在未來:

我也常幻想對方拒絕我的畫面。最近的例子是我與長輩的相處。

我的爸爸和大伯,有間公司,我進了公司幫忙,因為他們的觀念比較傳統,很多時候推新策略會有代溝。

當去外面上有關行銷的新趨勢時,當下我覺得公司應該要這麼做,才會有成長。

但隨後又覺得,爸爸和大伯一定不會接受,我內心開始抱怨:「他們都不懂新趨勢!」

這時我明明沒有跟他們聊,已經在腦中幻想了他們會拒絕的未來場景,而讓自己越想越不開心。


這些過去和未來,它們只是大腦一種關於過去記憶,和未來想像的畫面,卻煩惱著當下的我,忘了我正活在「當下這一刻」。


宇宙中,銀河系很小;銀河系中,太陽系很小;太陽系中,地球很小;地球中,我非常渺小。

如此渺小的我,居然認為腦袋所想的事,是世界最重要的。

而我會活在過去和未來,全是分別心造成。

我覺得客戶不應該做這些事,我覺得爸爸應該追蹤趨勢,就是這些「應該」,讓我的內心糾纏了自己。


書中寫到,佛陀談到人的心智有四個層面。

識(了知):我看到前方有臭豆腐。

想(認知):我認出這是臭豆腐。

受(感受):我聞到臭豆腐的臭味,覺得很臭。

行(反應):我覺得很臭很痛苦,心理咒罵了臭豆腐的小販。

業力的產生,就是在最後的"行"這個階段。

因為我聞到臭豆腐,用了某種痛恨的感受去回應,之後當我遇到臭豆腐時,我內心會產生不悅。

行(反應)這階段,如果我有強烈的喜歡或不喜歡,大腦會將這種反應分類到好或壞的袋子中。讓人痛苦的原因是,覺得事情應該這樣發生,才是對的,如果沒按照我們要的發生,會感到很痛苦,而業力也因此產生。


書中提出了一些靈性練習,能擺脫上述的業力糾纏,這邊跟你分享一個我嘗試過的練習。

超越業力的靈性練習

想像自己面前,有位能引發最美情感的人,試著用同樣眼光看待所有的人事物。

這邊我閉上眼睛,雙手合十,想像佛陀慈祥地站在我面前,當我看到祂,我的內心頓時充滿了喜悅和溫暖。

我試著用這種眼神,去看一位我原本不喜歡的人,才發現,原來我被大腦糾纏了。

原本我認為自己很理性,對事不對人,當我用喜悅眼神看待對方時,發現他做的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錯,只因為我討厭他,所以每次看到他我心生不滿,導致他做的每件事,我都覺得不對。


當我用看待佛陀的喜悅感看他時,我內心糾結的點,那一刻崩塌了,只留下一股甜蜜的感恩。

雖然這樣的狀態,只維持了幾分鐘,但透過這個練習,可以有隨時幸福的可能性。


做高鐵時,經過的山和雲朵。

做高鐵時,經過的山和雲朵。


這天我搭著高鐵北上,以前總是無時無刻擔憂著工作,擔憂業績,擔憂客戶客訴,深怕那些我不想要的事會發生。

這次我想讓自己享受在當下,於是我跟自己約定,搭車這1小時就好,不要用手機,看看窗外的風景。

我看著窗外,映入眼簾的是山和雲朵,這場景很平常,我卻發現,原來山和雲朵可以這麼美,而我不知錯過了多少次。


「當下是唯一的住址,此時此刻是唯一的住處。」-薩古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隨筆阿霖
11會員
23內容數
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常感到迷惘,於是開始透過文字,寫下內心的感受。
隨筆阿霖的其他內容
2024/10/10
心想真得會事成,就算是災難。 在稻盛和夫小時候,他很怕得到肺結核,卻還是得到了。 而他的哥哥和爸爸,不怕得到肺結核,也常照顧這些病人,卻都沒有事。 直到某天,一本書給他新的頓悟:「任何災難都起於招惹災難之心。自心不主動呼喚災難,就不會有任何災難靠近你。」 這次的經驗讓他深刻了解,心想真得事成。
Thumbnail
2024/10/10
心想真得會事成,就算是災難。 在稻盛和夫小時候,他很怕得到肺結核,卻還是得到了。 而他的哥哥和爸爸,不怕得到肺結核,也常照顧這些病人,卻都沒有事。 直到某天,一本書給他新的頓悟:「任何災難都起於招惹災難之心。自心不主動呼喚災難,就不會有任何災難靠近你。」 這次的經驗讓他深刻了解,心想真得事成。
Thumbnail
2024/09/06
為什麼:為什麼你想做這件事?它是一個信念,這個信念可以貫徹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 怎麼做:知道達成目標,可以做哪些事情。 做什麼:正在做的事。 越靠近內層,越感性,越靠近外層,越理性。 賽門・西奈克提到,人要從最內層,也就是以「為什麼」當作出發點,才能找到人生的動力來源,並因此感召其他人。
Thumbnail
2024/09/06
為什麼:為什麼你想做這件事?它是一個信念,這個信念可以貫徹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 怎麼做:知道達成目標,可以做哪些事情。 做什麼:正在做的事。 越靠近內層,越感性,越靠近外層,越理性。 賽門・西奈克提到,人要從最內層,也就是以「為什麼」當作出發點,才能找到人生的動力來源,並因此感召其他人。
Thumbnail
2024/08/28
什麼是幸福? 書中作者對幸福的心得,幫助更深入的探索,關於幸福的秘密。
Thumbnail
2024/08/28
什麼是幸福? 書中作者對幸福的心得,幫助更深入的探索,關於幸福的秘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某天早上,去公園散步,遇到位老先生,年紀和我差不多。 他去過印度。我問他:“您去印度做什麼?” 他說:“學瑜珈。” 他提到,瑜珈有7000多年歷史,比佛教歷史還久。 我也學過瑜珈.和他聊了一下瑜珈。 他又提到,去過印度不少地方。 也提到今天印度人還是用右手抓飯吃。
Thumbnail
某天早上,去公園散步,遇到位老先生,年紀和我差不多。 他去過印度。我問他:“您去印度做什麼?” 他說:“學瑜珈。” 他提到,瑜珈有7000多年歷史,比佛教歷史還久。 我也學過瑜珈.和他聊了一下瑜珈。 他又提到,去過印度不少地方。 也提到今天印度人還是用右手抓飯吃。
Thumbnail
一個長期成癮於瑜伽的愛好者,但後來因教學瑜伽的經歷遭遇打擊,導致對瑜伽產生了抵觸情緒......
Thumbnail
一個長期成癮於瑜伽的愛好者,但後來因教學瑜伽的經歷遭遇打擊,導致對瑜伽產生了抵觸情緒......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92歲瑜伽阿公王龍盛 苦練25年動作軟Q令人驚歎 每天按表操課 人生下半場不無聊
Thumbnail
92歲瑜伽阿公王龍盛 苦練25年動作軟Q令人驚歎 每天按表操課 人生下半場不無聊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所謂修身養性,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環。不牽連、不過度,隨著一個一個瑜珈動作,感謝這個容納我們的空間,包容一切伸展,也涵括輕鬆的笑語或低落的汗珠,好的累的,一概承受。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