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國小時,老師喜歡點同學回答問題,每次我心裡都想:「別點我!別點我!」下一秒就聽到老師叫我的名字。一直到大學畢業,每次只要我不想被點到,越有可能被點到。
這種心念跟吸引力法則很像,越害怕發生的事,越會成真。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人生皆為自心映照》一書中,開頭他也講到心念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稻盛和夫曾花了2年8個月,讓快破產的日航起死回生。在他人生中,遇到數不清這樣的困境,但他都成功突破這些阻礙。而成功的關鍵,就是心念。
在稻盛和夫小時候,他很怕得到肺結核,卻還是得到。那時的他躺在床上,整天都很憂鬱。
而他的哥哥和爸爸,不怕得到肺結核。他們經常照顧這些病人,卻都沒有事。
直到某天,一本書給他新的頓悟。
他整理了書中的重點:「任何災難都起於招惹災難之心。自心不主動呼喚災難,就不會有任何災難靠近你。」
我分析了他和他哥哥爸爸的心念歷程:
害怕得肺結核→腦袋一直想避開肺結核→無形中腦袋充斥著"得肺結核"這件事→心念強烈,最後得到肺結核。
不怕得肺結核→因為不怕,所以不會特別去想肺結核這件事→腦袋專注在照顧病人→最後沒有得到。
可以看到,當腦中念頭越是強烈,那件事發生的可能性越高。
我們遇到困境時,一直煩惱某件事物會發生,現實則越可能發生那件事。
要扭轉這種往壞處想的心念,稻盛和夫提到的利他之心是關鍵。
他提到人判斷事情時,有四種心的構造運作著。
因為另一間廠商更便宜,我為了賺錢,選擇換廠商。
我比較喜歡另一間廠商的人,所以我選擇換廠商。
將關於兩間廠商的資料準備好,評估跟誰合作長久更有利。
我換廠商,是為了其他人有利嗎?還是只為了我自己?
本能和感性的判斷,容易有得失心。而得失心,讓自己害怕做出後悔的決定,這時很容易焦慮。
知性雖然很有條理,但再怎麼有條理的人,也還是會回到本能和感性下判斷。
而真我,是基於靈魂來做決定,也就是利他之心。
若遇到困境需要判斷,以身為人該做的正確事當準則,不會後悔做這樣的決定。
因為不後悔,所以能更投入找出度過困境的方法。
之前我處理過一則客訴,當時因我的嚴重疏失,導致客戶沒有貨給訂購的消費者。
客戶很生氣,我也很焦慮,煩惱我的業績要飛了。
冷靜之後,我將想法調整成,我能幫忙客戶什麼。這樣的轉變,讓我不再煩惱掉業績這個後果,而是專心想如何幫助客戶。
我開始了解客戶生氣的原因,發現因為消費者也會對他們發脾氣。後來我跟客戶討論如何補償消費者,平息這次的疏失。客戶因此對我更有信任感,後續採購的產品也增加許多。
以身為人該做的正確事,當作判斷,困境漸漸有了解答。
原本我誤以為利他之心是做公益,覺得離自己很遠。
後來我思考了一陣子,覺得利他之心,似乎也可以從身旁的人開始。
對家人,我可以多做家事,讓其他人有更多休息時間。
對團隊夥伴,我可以多肯定對方的想法,讓對方有價值感。
對客戶,我可以多想如何幫他解決問題,讓他能跟主管交代。
原來利他之心,不用等有錢有閒再開始。現在,從周遭就能開始。
這本書是稻盛和夫,在80幾年的人生中,反覆思考出的精華:唯有利他之心,才能讓自己走在美好人生的道路上。
像聖經所說的:「施比受更有福。」
真正的快樂來自幫助他人,為別人著想,遇到再大的困境時,也有動力讓我們堅持下去。
最後跟大家分享,書中稻盛和夫的一段話:
「自己的大半生都走在斷崖峭壁,為什麼還能走得無憂無慮呢?因為抱持著純粹善良的心處事,提升品格,遇到再大的困難,命運必會回以我們一抹溫暖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