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小心,教會有惡霸!──《惡霸講台:直面教會的屬靈虐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本文刊登於《校園》雜誌雙月刊Vol. 66 No. 3

當惡霸進入教會

教會時常發生醜聞。牧者濫用金錢或性騷擾/性侵害會友的爆料,每年層出不窮。但近幾年,美國有越來越多牧者不是因為性醜聞離開教會,而是因為「霸凌」(bully)。例如,在2020年全球知名的教會植堂網絡Acts 29董事會投票決定,開除執行長Steve Timmis,理由是他「濫用權力」。他不僅拒絕別人對他的批判或指正,反指那些點出問題的人是麻煩製造者,意圖要分裂教會。他領導與牧養的方式讓人備感壓力與恐懼,還試圖恐嚇那些反抗他的人。[1]


事實上,這些「屬靈惡霸」長年已造成不少會友心理與靈性上的困擾與創傷,但大家都傾向容忍這頭房間裡的大象。北卡羅來納州改革宗神學院新約教授Michael Kruger於2022年出版的《惡霸講台:直面教會的屬靈虐待》Bully Pulpit: Confronting the Problem of Spiritual Abuse in the Church,暫譯)便直指近年來北美教會的「屬靈虐待」(spiritual abuse)問題,已侵蝕教會的根基,無疑是迫切要嚴肅面對的課題。透過個案分析、經文詮釋與體制改革之建議,他指出教會對牧者的期待應回到聖經的僕人榜樣,而非世俗社會吹捧的魅力型領導;教會應設立更加完善的問責制度(accountability),避免權力的集中化;教會應敏銳於屬靈權柄的濫用,並提供受害者申訴管道與靈性關懷。

 

不過,到底什麼是「屬靈虐待」?

 

raw-image


以神為名的屬靈虐待

Kruger指出:「屬靈虐待是指屬靈領袖──如牧師、長老或基督教組織的領袖──以一種操縱、支配、欺凌和威嚇的方式行使他的屬靈權威,以維護自己的權力和控制,即便他深信自己是在追求符合聖經和國度的目標。[2]這些屬靈惡霸的領導方式包括:不斷抓同工的錯誤,指出他們在服事上的不足或特質上的缺陷;刻意用酸言酸語傷害同工,將他們排除在正式會議外;掌握「不順服者」認罪的私密內容來要脅與控制他們,使他們心生恐懼;將那些異議者的批判視為對權威的威脅,並將他們扭曲成「教會破壞者」的形象。

 

雖然這些伎倆同樣也會出現在一般有毒的人際關係中,但屬靈虐待更危險的是,它會被合理化成「為了教會好」、「為神的國度做工」,因此任何阻擋牧者的人等同阻擋神。Kruger就指出,儘管這些屬靈惡霸知道他們在傷害人,但基於權力與控制欲的自戀式幻覺(narcissistic illusion),他們會認為為了事工與國度的進展,這些是「正常且不可避免」的傷害。事實上,那些被指控屬靈虐待的牧者,正好是最有「果效」的牧者:他們傳福音、植堂、幫助弱勢。這些光鮮亮麗的「祝福」,讓這些牧者甚至不覺得自己有做錯什麼事。


尤其,當這些「成功的」牧者被指控有屬靈虐待的問題,他們不僅會視自己為流言蜚語下的「受害者」,也會指責那些控訴者太情緒化、不客觀或小題大作。而更難過的是,大部分的會友往往不願意相信這些指控。就算是知情者,也會擔心如果牧者離開教會,這些年來的建造就會付諸流水,以及牧者的家人也會受到波及。諷刺的是,在屬靈虐待的事件發生後,大家竟把「同理心」如此不平等地放在權力大的牧者身上,而沒有把同等的能量用來關懷權力小的受害者。畢竟,那些受害者也是我們的「家人」,不是嗎?

 

屬靈虐待帶來的傷害不容小覷。除了生理與心理上的問題(如焦慮、羞恥感、不信任人),受害者不只對強調「愛」的教會產生懷疑,甚至對上帝的形象也遭到扭曲。他們可能會認為上帝對他們永不滿意,且不斷在尋找失敗並懲罰他們。

 

如果你曾經經歷或目睹屬靈虐待,相信你在讀到本書的個案會身歷其境,感到心碎,甚至很難相信為何這些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又受到掩蓋。說到底,滋養屬靈虐待的土壤為何?


名牧文化與恐懼文化

Kruger指出「名牧文化」(celebrity pastor)的盛行,吸引了自戀型牧者前來教會,引發屬靈權柄的濫用。崇尚名人文化的教會認為,若要讓一個組織成功,就要找一個特別的人去領導。因此,人們會給予「名牧」特權與話語權,視之為勝過其他人的「恩賜」。「牧師的工作不再只成為一位忠誠的教師與溫和的牧者。如今,他是整個大節目的中心。……自戀型領袖『執著地關注他們的聲望、影響力、成功、正確性、革新性、實用性、舞台、肯定和權力。』這些執念是惡霸牧者的完美配方,他們會盡一切手段來保住自己的帝國,並鎮壓任何威脅到它的人。」[3]

 

但是,我認為本書力有未逮之處,是作者並沒有持續挖掘這土壤,探究人們為何崇尚名牧,而情願把權力交付在一個人手中。我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教會從上到下都是沒有安全感的,不信任自己能自由地探索信仰、組織教會,不相信聖靈會透過每個人的恩賜建立自由開放的群體。我們期待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人創造的群體,並相信加入這群體便有辦法解決自身的生命議題。這導致日益增加的依賴性。依賴越多,恐懼就越多,因為我們會在意融入群體的安全感勝過追求真理。如此一來,信仰群體沒有解放人心,反而更深地束縛信徒。

 

殊不知,當領導者的權威是建築在控制與恐懼,所帶來的昌盛是脆弱不堪的。我要說,這些惡霸其實是最「無能的」,因為他非得無時無刻不透過組織的成效與忠誠度來確認自己的價值。事實上,大家都很害怕犯錯,很害怕走錯路,很害怕惹牧者不開心。

 

精神分析家佛洛姆(Erich Fromm)便指出,施虐者的力量感來自於他能掌控某個對象,他的「愛」體現在支配上。事實上,施虐者很會「給予」物質與心靈的需要,他給予受虐者一切──除了自由與獨立的權利[4]施虐者與受虐者會呈現「共生關係」(symbiosis),雙方都不能沒有彼此。為了要克服自己的無力感與孤獨感,施虐者將他人視為自己的一部份來壯大自己的能量,受虐者則甘願受到支配來成為偉大力量的一部份。但兩者都不是自由的,因為支配他們行動的是恐懼,而非愛。[5]

 

要怎麼讓受虐者一再掉入屬靈虐待的泥淖中?只要用信仰語言訴諸恐懼,讓恐懼合法化與神聖化,便能削弱受虐者的自主性與批判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大家就不敢說真話,因為信仰良知已被扭曲成討好權威。


培養對權力的敏感度

我相當同意Kruger最後提到教會在體制上要特別注重問責制度,避免牧者單一權力過大,或是同工都是牧者欽點的小弟。我自小成長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較少聽到牧師集權力於一身壓迫同工或會眾,大多是牧師跟長老為了事工吵到不可開交,甚至憤而離開教會。由於長老教會是「小會治會」,小會成員包括牧師與長老,但他們的職稱都是「長老」(牧師是「教導的長老」,長老是「治理的長老」),沒有誰的權力比較大,因此牧師與長老理念不合時有所聞。這制度內建了權力的平衡與彼此的監督,所以牧師推行任何事工或教導,都需要放在「小會共同治理」的框架中。這意味著,教會的方向不是牧者說了算,而這肯定會「沒有效率」。這樣的「沒有效率」固然讓事工裹足不前,但在某程度上可避免屬靈虐待的橫行。


誠然,沒有哪一種制度是完美的。人自我中心與渴望權力的罪,會在任何的制度中竄出。然而,對權力的敏感是必要的。《惡霸講台》讓我們敏銳於屬靈虐待的伎倆、恐懼的文化以及不平等的權力結構,這或許對華人長期以「和氣」為名行威權之實是一記當頭棒喝。台灣對於屬靈虐待的探討還不成氣候,盼望本書能讓大家喚醒這議題的重要性,看見受傷的羊群,並攜手打造更開放且健康的教會文化。



[1] Kate Shellnutt, “Acts 29 CEO Removed Amid ‘Accusations of Abusive Leadership’”, Christianity Today, Feb 7, 2020,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m/news/2020/february/acts-29-ceo-steve-timmis-removed-spiritual-abuse-tch.html.

[2] Kruger, M. J., Bully Pulpit: Confronting the Problem of Spiritual Abuse in the Church (Zondervan, 2022), p.24.

[3] 同上,p.10。

[4]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孤獨與恐懼》(新北:木馬,2015),頁170-172。

[5] 同上,頁182-183。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間的秩序》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所寫,深入淺出地指出時間怪異的本質,以幽默又富文學性的筆觸指出,在宇宙中時間不是統一的、客觀的、標準的,時間並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透過熱力學、量子重力等概念,最後回到內在感知,探討人如何用記憶與預期來體驗生命。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看到《教出殺人犯》正文的第一句話,令人不寒而慄,但接著是更多困惑。反省不是美德嗎?有反省,才不會誤入歧途,怎麼會成為罪犯呢?如果一個人不會反省,那他才有可能成為罪犯吧!  不過,作者岡本教授正是刻意用聳動的句子,來
前陣子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翻開後令人愛不釋手! 愛,往往讓人想破頭也搞不明白,不同的人對愛的詮釋更是天差地遠。不過,讓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如果你可以穿越時空把一群哲人聚在一起暢聊愛情,你會選哪些人呢?他們會怎麼與對方爭論呢?又會如何看待我們現代的愛情觀呢? 《蘇格拉底談愛情》是本讓讀者一窺偉大的
《聆聽的力量》書評 沒有回答的回答 想像一下,你是安寧病房裡的工作人員,有一個患者突然問你說:「我是不是已經快不行了?」請問你會怎麼回答? (1)「不要說這種喪氣的話,繼續加油!」(鼓勵患者) (2)「這種事不需要擔心喔!」(回答患者) (3)「為什麼會這樣想?」(反問患者) (4)「痛成這個樣子,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自由戀愛不自由? 我們都認為「自由戀愛」乃一個社會邁向現代文明的標誌。相較於限縮於狹小的社會網絡、依賴親友推薦、門當戶對的傳統相親模式,我們相信唯有基於自由產生的「真愛」才能造就美好的婚姻。如果一段婚姻不美滿,那他們一定是不夠愛彼此,或是不夠愛自己。 戀愛的自由,讓我們得以透過交往來認識自己的性格,
《時間的秩序》由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羅維理(Carlo Rovelli)所寫,深入淺出地指出時間怪異的本質,以幽默又富文學性的筆觸指出,在宇宙中時間不是統一的、客觀的、標準的,時間並沒有過去與未來之分。透過熱力學、量子重力等概念,最後回到內在感知,探討人如何用記憶與預期來體驗生命。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要求做錯事的人反省,會讓他成為罪犯。」  看到《教出殺人犯》正文的第一句話,令人不寒而慄,但接著是更多困惑。反省不是美德嗎?有反省,才不會誤入歧途,怎麼會成為罪犯呢?如果一個人不會反省,那他才有可能成為罪犯吧!  不過,作者岡本教授正是刻意用聳動的句子,來
前陣子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翻開後令人愛不釋手! 愛,往往讓人想破頭也搞不明白,不同的人對愛的詮釋更是天差地遠。不過,讓我們腦洞大開一下。如果你可以穿越時空把一群哲人聚在一起暢聊愛情,你會選哪些人呢?他們會怎麼與對方爭論呢?又會如何看待我們現代的愛情觀呢? 《蘇格拉底談愛情》是本讓讀者一窺偉大的
《聆聽的力量》書評 沒有回答的回答 想像一下,你是安寧病房裡的工作人員,有一個患者突然問你說:「我是不是已經快不行了?」請問你會怎麼回答? (1)「不要說這種喪氣的話,繼續加油!」(鼓勵患者) (2)「這種事不需要擔心喔!」(回答患者) (3)「為什麼會這樣想?」(反問患者) (4)「痛成這個樣子,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
自由戀愛不自由? 我們都認為「自由戀愛」乃一個社會邁向現代文明的標誌。相較於限縮於狹小的社會網絡、依賴親友推薦、門當戶對的傳統相親模式,我們相信唯有基於自由產生的「真愛」才能造就美好的婚姻。如果一段婚姻不美滿,那他們一定是不夠愛彼此,或是不夠愛自己。 戀愛的自由,讓我們得以透過交往來認識自己的性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家都寫日記,我寫回憶錄,而這回憶錄的回憶其實蠻不堪的,原本一直掙扎要不要這麼赤裸裸的剝下教會那層偽善的面罩,寫或不寫,都有難處,但想想,反正基督教在台灣就是小眾中的小眾,看的人應該有不多,而像我這樣經歷這麼多而有能寫出真相的,應該更少,而會對我寫的興趣的,那應該是滄海一粟,應該安全,所以就來寫吧。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美江牧師】呢?2013年,她因為講道內容相當魔幻荒謬又常有偏激言論在網路上爆紅,不少網友將她經典的講道影片備份下來,甚至拿來當素材混音成各種版本。這個反同靈恩派牧師讓全台灣基督教徒躺著中槍,但也成為網路世代無論有沒有信耶穌都知道的牧師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很多事情要深思熟慮!有的時候嫁錯了一個老公、娶錯一個太太,雖然很麻煩,有的幾十年,但還是慢慢會挽回,走上正道。但是,違背了密乘的戒律給你長劫帶來苦惱,所謂:「今生受灌頂,違背上師的教言,今生受很多的災難,來世會墮入地獄中。」所以,網路上對某某上師開始冷嘲熱諷、批評亂講...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討論宗教團體,強調了邪教活動對信徒的影響,描述工作環境及特殊規章等內容。
Thumbnail
初次在網路上看到名為變態的神父的文章時,感覺蠻特別的: 明明是寫關於「母豬教」、林奕含、柯P等社會及政治議題的觀察,卻用著帶有詩性的、文學性的口吻抒寫,時而暗喻時而明諷,但卻感覺不到筆者的情緒激昂,彷彿⋯⋯就真的像是位神父一樣,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為民眾娓娓道來這俗世中所發生的、光怪陸離的現象
Thumbnail
早期有些教會是【不允許】女性成為牧師、甚至連長老都不能當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人家都寫日記,我寫回憶錄,而這回憶錄的回憶其實蠻不堪的,原本一直掙扎要不要這麼赤裸裸的剝下教會那層偽善的面罩,寫或不寫,都有難處,但想想,反正基督教在台灣就是小眾中的小眾,看的人應該有不多,而像我這樣經歷這麼多而有能寫出真相的,應該更少,而會對我寫的興趣的,那應該是滄海一粟,應該安全,所以就來寫吧。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美江牧師】呢?2013年,她因為講道內容相當魔幻荒謬又常有偏激言論在網路上爆紅,不少網友將她經典的講道影片備份下來,甚至拿來當素材混音成各種版本。這個反同靈恩派牧師讓全台灣基督教徒躺著中槍,但也成為網路世代無論有沒有信耶穌都知道的牧師
Thumbnail
中世紀有個有趣的現象,職位越高的神職人員有著兩面特性,一種是神學根基深厚,基本上在辯論上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善於政治權謀,一路往上爬,最後封頂,開始推動各種改革。 可惜,這種教皇很少(但不是沒有),更多是財團好控制的傢伙(像文藝復興時期赫赫有名的麥帝奇家族),這種人往往膽小如鼠又很卑劣,偏偏自尊心又
Thumbnail
感謝上帝感動很多人在青鳥行動中開始認識教會,但如果有人最近開始對教會感到興趣,還是提醒一下,因為那會是文化衝擊,你打算進去一個其實你並不熟悉的文化圈裡面,而且跟台灣傳統文化有段差距的圈子,所以請不要有太多浪漫的想法,更不要一時衝動就說要受洗(雖然有些教會會說這叫聖靈的感動,但我還是提醒一下,聖經裡提
Thumbnail
很多事情要深思熟慮!有的時候嫁錯了一個老公、娶錯一個太太,雖然很麻煩,有的幾十年,但還是慢慢會挽回,走上正道。但是,違背了密乘的戒律給你長劫帶來苦惱,所謂:「今生受灌頂,違背上師的教言,今生受很多的災難,來世會墮入地獄中。」所以,網路上對某某上師開始冷嘲熱諷、批評亂講...
Thumbnail
事實上平信徒來自各行各業,不少人其實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傑出的才華和能力。韓國豐盛教會的最大「翻轉」,就是「主客異位」;將平信徒才華開掘出來,並把他們建造為「燦爛的服事者」,他們會自動從觀眾席走下來,在教會運動場擔當主角。豐盛教會正是如此展開的,這也是豐盛教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討論宗教團體,強調了邪教活動對信徒的影響,描述工作環境及特殊規章等內容。
Thumbnail
初次在網路上看到名為變態的神父的文章時,感覺蠻特別的: 明明是寫關於「母豬教」、林奕含、柯P等社會及政治議題的觀察,卻用著帶有詩性的、文學性的口吻抒寫,時而暗喻時而明諷,但卻感覺不到筆者的情緒激昂,彷彿⋯⋯就真的像是位神父一樣,只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為民眾娓娓道來這俗世中所發生的、光怪陸離的現象
Thumbnail
早期有些教會是【不允許】女性成為牧師、甚至連長老都不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