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或許走得快,一群人卻可以走得遠——遇見恆久花藝設計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標題上那句話來自「遇見恆久」花藝設計兩位共同負責人之一的小邱。小邱說自己是兩人組合中的「腦」;另一位負責人是Lisa,她是「手」。她倆相識二十幾年,默契自是不在話下,但更重要的是一個負責發想,另一個專注執行,手腦並用的成果是「遇見恆久」創造了不少奇蹟,從第一台乾燥花販賣機到實體店面,現在還添了一群有拚勁、不畏艱難的夥伴們。


一張手寫小紙條,開啟了一條恆久之路

2017年之前,小邱是廣告行銷人員,Lisa則在百貨公司專櫃工作,職務或許不算太繁重,不過她倆總是覺得日子少了點什麼,但具體而言少了「什麼」卻也釐不出頭緒。如今回頭望,或許少的就是那些開創的艱辛與收成的甜美,換言之,即是少了生命中值得回味的甘與苦。就在那樣摸不清方向的時刻,小邱去了一趟韓國旅遊,見到一台乾燥花販賣機後腦中靈光一閃,她決定引進這個在當時台灣尚未出現的機台,也從此改寫了她與Lisa的生命之書,從受雇者,她倆變成創業人,開始撰寫專屬自己的故事。

raw-image

由於乾燥花束單價高,又怕日曬,販賣機台無法隨意路邊擺,小邱纏著Lisa請她跟百貨公司樓管商量讓她們把機台擺在賣場裡。Lisa談了好幾次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又拗不過小邱,她就隨口一句:「妳自己寫紙條去跟服務台說。」接著,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了,一張手寫小紙條,只留了姓名、聯繫方式和「我有一台韓國的乾燥花販賣機台想擺在您的賣場裡,請聯絡我。」遞過去的一週後,小邱接到經理電話答應她的要求。「真的,真的,就是這樣,哈哈哈!」Lisa在一旁幫腔。她倆笑成一團,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可見當時是多麼雀躍歡喜。


初生之犢不畏虎,越挫越勇

第一台乾燥花販賣機入駐百貨商場的隔日,一名部落客碰巧經過,一見機台覺得新奇有趣,隨即發表了一篇介紹文,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幾乎可謂高潮迭起。先是所有花束一上架迅速售罄,使得小邱和Lisa不得不趕忙尋覓更多駐點,但同樣的搶購熱潮卻依舊不減,她倆天天忙得不可開交,忙著補貨,再來是煩惱貨源不足。Lisa說:「我們快跑遍整個高雄乾燥花店,有時還真是找不到花,機台只好空著。」最後她們決定開家實體店面,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確保貨源供應穩定,還能保證花束品質。

就在她倆覺得創業這條路真是平坦順暢無顛簸,小邱和Lisa踢到了第一塊鐵板。2018年當實體店面開張後的半年間,她們發不出員工薪水。Lisa說:「我們沒有想清楚經營策略,沒做好成本控管。」然而她們幸運地遇見一群向心力強、信任她們的員工。某次小邱整理店內監視器,發現晚間十點了,下班時間已過,員工們竟還逗留在店裡,一問之下,員工說,那是因為情人節快到了,她們想多製作些花束讓老闆多賺點錢。小邱說:「很感動哪!她們說相信我們會帶她們走到她們想去的位置,現在沒薪水沒關係,妳們不要放棄。」

raw-image

就在這一群生力軍的支持下,營運逐漸步上軌道,小邱和Lisa的實體店面開始拓展。「遇見恆久」目前在高雄與台南已經有了三家工作室,乾燥花販賣機還遠征到台北信義微風站,服務項目包含花藝設計、企業訂製、婚禮佈置、婚禮捧花、婚禮小物、花藝證照班與企業包場課程。「我們還有家店面是老屋,店後面有一塊大草坪,客人們會來舉辦戶外婚禮或是寶寶性別派對等等,我們就提供場地及花藝佈置,常常很熱鬧。」小邱笑說。


且讓花藝不僅是擺設,而是融入日常生活裡

raw-image

從一台乾燥花販賣機開始創業的「遇見恆久」花藝設計未來有哪些計劃呢?小邱說:「我們希望花藝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她向我們展示了幾個店內的人氣商品,包括一座結合了充電器與小夜燈功能的花藝作品、不同花色的永生花夜燈香氛水氧機,以及不凋花鑰匙圈和相框等等,皆是創意無限兼具實用價值。她倆也希望自家的花藝作品是有溫度的,可以說故事,而且不單是純欣賞,它們還能貼身使用帶著走。

小邱與Lisa的創業路,有傳奇、有挫折;有高峰、有低潮,但相信她們未來的路必然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長遠。

【更多資訊】

●電話:0968-736 032
●地址:813 高雄市左營區緯11路20號
●官方網站:遇見恆久 花藝設計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eetforever2017/?locale=zh_TW
●IG:https://www.instagram.com/meetforever_2017/

【影音專訪】




獨角以紀錄、分享各大行業的奮鬥史為企業使命,為此我們開始積極邀約該業界代表企業體參與採訪,每一季篩選200家具有潛力的企業品牌參與免費創業故事專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今晚的住所還沒有下落|每個人依其信念而行動,或許並非主流,但卻是相信的人的全部離開Airbnb後,一杯咖啡一台電腦,在澳洲最大華人租屋網站億憶網開始地毯式搜索符合當下需求的住所。在聯絡各大房東時,擋住流落街頭的壓力,我選擇堅守對住所的條件,為自己保留空間,被拒絕似乎也變得家常便飯。當選擇將自己是否安全的答案留在內心而非用外在人事物評估的時候,真實的自我也得以保有...
Thumbnail
avatar
絲巾小姐叫Audree
2023-10-18
【故事紀實類】評《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時光凝滯,展現最真實的人生末路  這本書的作者小島美羽,是一位遺物整理師。主要的工作內容除了整理遺物之外,也包括清理房間。清潔那些沾染體液的床墊、榻榻米,甚至是底下的木頭地板。有時甚至連馬桶都要完全換新的。   2016 年,作者深感日本一個人死去──即孤獨死──的案例越來越多,她決定製作模型屋,讓世人更能切身體會「一個人死,
Thumbnail
avatar
奇狐文化
2023-09-14
9/10如果想認識一個人,你或許可以先自我揭露? 自我揭露,是透過主動先向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然後再經由自己的故事,拉近跟對方的距離,藉此增加對方對自己的了解,及信任感的方式。 這是我在和身障者互動時,常使用的一慣手法,要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障礙,或許有點難度。所以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對方的喜好開始,找出一件他最喜歡,或最在意的事情,接著思考一下,
avatar
孤獨少年
2023-09-08
書籍介紹︱《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從模型屋看見孤獨死的真相⚰️孤獨死在你我身邊 隨著現代社會結構的改變,孤獨死已經悄悄融入我們生活當中,所為的孤獨死並沒有特定的死因,其共同點皆為在家中死亡的當下無人發現,屍體沒辦法在第一時間得到妥當的處理,往往發現已經是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後。
Thumbnail
avatar
梧椿
2023-08-13
每一個人看事情角度都不一樣,在你心中或許是個鑽石,但在別人心中只是玻璃跟好朋友出遊,本以為是趟開心的旅程,沒想到跟原本講好都不一樣,還被放了鴿子,她的態度非常理智氣壯,讓我們難受又難堪,一點也不像是四個人一起出去玩,比較像路上遇到的朋友。
Thumbnail
avatar
心之導向
2023-05-21
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在時光靜止的孤獨死模型屋裡,一位遺物整理師重現「死亡終將造訪」的生命場景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avatar
雞蛋哥
2023-02-16
【專訪】朱天文《願未央》:創作是一個人的聖戰,「背向人間」或許是保有自己的最好方式朱天文同時提到「創作不能民主化」,縱然文學獎是個民主機制,比如朱天文名山之作《荒人手記》決審會議,就有一位評審獨排眾議極力反對,但《荒人手記》最終仍在另四位評審的支持下獲獎。創作這件事的本質不是「大家一致同意」,它幾乎就是「一個人的聖戰」,朱天文說:「你是很孤獨的,孤獨地面對,沒有一個人可以幫你。」
Thumbnail
avatar
高澄天
2022-04-25
或許每一個人都不想成為大人吧|孩時記憶|職場回憶還記得國小有的辯論比賽,到現在也仍舊不曉得為何會有辯論比賽,當時為了公平起見,採用了班級輪流抽籤,確認交換班級後到不同班級去辯論,運氣好一點可能會待在自己的班上,但機率相對來說很低,以當時我們的班級數大約有三四十班,基本上就是打散,主題一樣,看抽到正方或是反方去做事前準備和自己寫稿子。 想一想。
avatar
Beck
2022-01-21
每個人就像是生活在不同井中的青蛙,或許,我們的人生其實是一種學習爬出/跳出井外的過程前幾天SS 告訴我,她覺得她已經有中年危機了。我問她為何她會覺得如此?  SS:「覺得好像過去的行事作風好像不管用了,尤其是跟年輕同事的相處,覺得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我:「本來世代不同,就會不一樣,心態上要 open 一點,接受多元的人。就像是去國外念書一樣,不同國家的人想法都不一樣,沒有誰對誰
Thumbnail
avatar
YUN
2020-06-17
●2020青林【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或許閱讀生命之書並沒有辦法讓你真正認識一個人​ ●2020青林出版 愛麗絲‧博德威【印記 第一部:祕密與審判】或許閱讀生命之書並沒有辦法讓你真正認識一個人 「當你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所有事物都只是一個故事。人們美化事物;說著寓言而非事實,說著童話而非歷史。但是人都會長大。」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2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