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三部曲:《我們》、《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自由始於反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烏托邦是什麼?


要討論反烏托邦,這邊先簡單說明一下何謂烏托邦。

烏托邦(Utopia),指的是美好的、理想的世界。

其音源追溯回由湯瑪斯・摩爾著作的《烏托邦》(拉丁版本),「Utopia」一詞玩弄了兩個讀音相近的字詞:eutopia,意即「美好之地」、outopia,意即「烏有之地」。

以音就義的前提下,烏托邦一詞,揉雜了美好和烏有之意。


|《我們》:明澈無瑕的世界


「世界上有兩個樂園——沒有自由的幸福,和沒有幸福的自由。」


《我們》被稱為反烏托邦系列小說的始祖(1920~1921),由俄國作家 尤金・薩米爾欽所著,全篇以日記形式,以主角(D-503號)的視角,一步步揭露「沒有『我』,只有『我們』」的世界,那個世界由「無所不能者」管理。

在他身處的世界,一切皆透明、精確且無瑕,每個號碼(對,他們沒有名字)的日程全是被規劃好的——性交需要申請「粉紅票」,申請的時間到了,才能依規定拉下房間窗簾——所有計算外的事件,是不被允許發生的。

那個世界,一旦染上「靈魂病」,就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接受無所不能者的治療,或是送上斷頭台,前者的治療,酷似西方國家1940年代盛行的「前額葉切除手術」,被切除一小塊組織,便能變得快樂,再也感覺不到痛苦。

可以這麼說,沒有「我」的社會,擁有絕對的理性,絕對的快樂。

「我是健康的——完全的、絕對的健康......我正在微笑呢,我總忍不住微笑,我腦袋裡有個小東西被摘掉了,感覺真輕鬆啊,心裡空蕩蕩的!」


|《美麗新世界》:享受人造的快樂


「世界邦的座右銘:社群、同一、穩定。」


在這個世界,人在襁褓時期便已被決定了未來——這是育嬰室的責任,孩子最後被分發到各個崗位、各司其職、安分守己,他們能從工作中獲得百分之百的成就感。

「這就是快樂和美德的秘密——熱愛你必須去做的事情。培育的目標就是:讓人們熱愛他們無法逃避的社會使命。」

藥物「艾普西隆」能消去所有負面情緒,政府合法發放此種藥物,確保世界邦的人民全部都擁有良好的健康狀況。

文明和野蠻的衝突在此書中咬得死緊,作者承認是略微刻意的衝突,野蠻的概念是對「自由的實踐」,這點非常值得注意,和柯慈《等待野蠻人》一書中的概念有微妙的相似之處,但並不全然相同。

對於自由意志的討論,作者只丟下一句:「人類被賦予自由意志,以便在瘋狂與愚行之間做選擇。」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在保有自由意志的同時,立足於清醒的境地呢?


|《一九八四》:極權的全面控制


「黨的三個口號: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歐威爾的名字,想必是這三本裡面最耳熟能詳的吧,反烏托邦小說到了1949年出版《1984》,已經算是十分純熟了,能夠很準確地挑起閱讀者的恐懼,和對「秩序」的質疑。

政府的眼睛無處不監視著人民,他們稱之為——老大哥,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儘管縮在房間的角落寫日記,主角也要盡力避免露出可疑的表情,為了避免房內螢幕的監控,為了躲避老大哥。

語言規範是極權慣用的控制手段,語言不單純只是為了對話,同時也會影響到思想,以及情緒感受,文裡有「雙重思想」的概念,也就是表面敬仰老大哥,內心喧囂的卻是「打倒老大哥」,不純然的信服、反叛的思想,就是思想犯罪。

作者以簡單的一句話,刻出政府監察下的暴力:「思想犯罪並不必然蘊含死亡:思想犯罪就是死亡。」

歐威爾的烏托邦,是血淋淋的暴力,而絕對的暴力,帶來絕對的穩定。

「你曾在日記裡寫下自由不過是說出二加二等於四的事實,那我現在問你,奧勃良伸出右手,縮起大拇指,「我說這個是五,你要怎麼回答?」


|「我」的快樂

不知道各位曾不曾感受過快樂後的空虛?

那是殘留著多巴胺的不知所措,到手的氣球突然爆炸的空虛感,其實氣球是別人給的,我只不過是伸手接過而已,而這樣的快樂,是屬於「我」的嗎?

反抗的前奏是一股騷癢感,從腳尖慢慢侵蝕到心裡,然後是天翻地覆的暈眩感,認知到的世界開始不穩定地搖擺,然後是指尖傳來的清晰觸感——蓬鬆無形——它會盤據在周身,時時刻刻提醒你,眼見不一定為憑。

你手裡的氣球,是哪來的?

我們都有該隱的印記。


|書籍資訊

  • 反烏托邦三部曲:《我們》、《美麗新世界》、《一九八四》
  • 作者(照順序):尤金・薩米爾欽、阿道斯・赫胥黎、喬治・歐威爾
  • 出版:野人文化
  • 譯者:殷杲(ㄍㄠˇ)


|相關作品

  • 電影:《飛越杜鵑窩》、《發條橘子》
閱讀心得非專業書評、影劇心得非專業影評,生活心得是認真的人生玩家,這裡沒有成功故事,只有頭顱歷險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探索Cyberpunk科幻文學的核心理念 — 反烏托邦的文學色彩筆者敘 你是否是科幻迷呢,是否也對這種前瞻性的文學幻想有著一些感受呢,那麼在科幻文學中Cyberpunk系列所描述的世界可能會讓你印象深刻。 本文除了聊Cyberpunk科幻文學的主題外,也想將科幻文學的理念繼續傳遞給更多人了解,科幻文學有如現代科技發展的藍圖,帶領更多人想像並實踐也省思其中所帶
Thumbnail
avatar
R-036
2024-03-18
【反烏托邦末世光景】:工業搖滾先驅 Killing Joke 首張同名專輯來自英國切爾滕納姆(Cheltenham)的 Killing Joke,首張同名專輯即一鳴驚人,是影響工業搖滾/金屬樂興起的關鍵之作,主腦賈茲·科爾曼(Jaz Coleman)和團員將龐克搖滾與各式元素結合衍生,創造出一種虛無、猛烈、令人興奮的噪音聲響,描述了暴力、戰爭、異化和死亡等怵目驚心的場景。
Thumbnail
avatar
克里夫異象
2024-02-04
AI 時代政治反烏托邦世界(我的焦點及重點是在 AI,並非政治)
Thumbnail
avatar
Yao-Xiang Huang
2023-11-04
讀後感:我們:反烏托邦小說始祖從《一九八四》到《美麗新世界》,最後以《我們》結尾(我的閱讀順序啦),彷彿抽絲剝繭的了解到反烏托邦世界的誕生。「《我們》故事描繪極權監控社會下,人性醒覺後愈來愈不服從的故事,相較《美麗新世界》則直觀地把握了極權主義的非理性面向。奧威爾其後發表的《一九八四》則揉合兩者元素,並坦言受到《我們》啟發。」三
Thumbnail
avatar
艾花 aaaaalvaread
2023-10-25
反烏托邦的未來回聲:使女的故事讀後瑪格麗特愛特伍的<使女的故事>可以視為一本反烏托邦的小說,延續了赫胥黎、歐威爾以來的反烏托邦小說傳統,對人類社經制度、物質世界提出反思與批判。
Thumbnail
avatar
在南方的黃昏裡遇見夕陽
2023-08-21
【不能只有我聽到2023.音樂選擇】一句一句細心的讀!黃妍《反烏托邦三部曲》副歌的拍子拖拖拉拉,世界的陷落,守舊的思想,就要把我們都拖垮了麼?Adrian的結他,也是一種力量,好讓我們能隨著Cath的吶喊,靠著自己的一雙手、一雙腿。一下一下的衝擊,直至衝破腐化的國。
Thumbnail
avatar
閱評流
2023-04-19
反烏托邦小說 《美麗新世界》(英) 阿道斯·赫胥黎_1932s短評: 小說的用字與情節有時會覺得有點突兀,但不影響本書的魅力:你想要活在一個只有快樂沒有痛苦的世界嗎? 我想現代的科技娛樂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另一種蘇麻了,近日FB更是改名Meta,全力發展元宇宙,若真能成功,或許是未來世界可能的新模樣,但我想,新世界能否美麗的前提,可能在於你我以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
avatar
Chen
2021-12-03
反烏托邦、社會行動、酷兒錄像,獲得 2021 年當代藝術杜象獎當代藝術不斷衝撞純粹理論,於新自由主義、光鮮科技宰制下,呈現一種交雜底層黯黑慾望、出乎計算意料、衝撞完美理想的「反烏托邦」。
Thumbnail
avatar
陳潔曜
2021-10-19
反烏托邦小說開山神作 - 1984 介紹以及心得我想要利用這個空間來記錄我看過的書,跟大家介紹它們的背景以及大綱,最後再簡單的講我對於這些書的想法。而在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我要來介紹的就是喬治歐威爾出版1949年的反烏托邦科幻小說:1984
Thumbnail
avatar
走路工取材
2020-12-22
[影]反烏托邦視角裡的《V怪客》《V怪客》(原名:V of Vendetta)上映於2005年,是經典且極具代表性的政治電影之作,且片中象徵著民主、自由的面具,至今也仍在各國的政治、社會運動事件中不斷出現。
Thumbnail
avatar
吳同學
20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