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1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奇妙的是,2008金融海嘯、1997亞洲金融風暴,明明就是我們這個世代遇到的事情,現在的大學新鮮人當年還小似乎沒感覺,或對於其影響毫無概念,跟我們同年代的,不少人也都忘了。(編:就像過再十幾年,更年輕的世代跟你說他不知道武漢肺炎是怎麼回事)一旦終端市場的購買力大損,台灣的代工廠是直接無薪假,沒單就是沒單,沒辦法。為何這不能只看人口?蠻複雜的,我們得要把前面10多篇都湊在一起去思考。

上週提到的再講一次,許多人會用人口基數去思考終端市場,這確實很直觀但並不正確,若人口多就買得起,那印度怎麼沒變成全球最大市場?

製造業有金字塔結構,上層產業的產品,可以帶動中下層許許多多的加工業。技術本質就是如此,一個國家若擁有最大的尖端產品購買力,才能帶動其他產業在全球的運轉。

先進國是製造業火車頭,技術與市場非朝夕可成


簡單說就是,最有錢的國家會用智慧型手機,我們窮一點的只好去用按鍵式,更窮的只能用有線電話了。那麼在這之前的?有錢的國家用按鍵式手機,我們窮一點用有線,更窮的國家連電話都沒有。

換言之,現在的世界市場驅動力,來自於原本的工業國家,因為工業先進國擁有最強的資源利用效率,有最好的科技技術,其他後進國只能等著接收淘汰的技術,不然就是投入可以發展的,走自己的路。

所以,驅動力在技術上是能源利用效率,代表對各種資源的利用率也提高,在人性上則是工業先進國的市場,以現在來說就是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

就這樣,沒有別的,若沒有先進工業國還在大量消費,我們後進國的工業就得停擺。筆者來比喻一下,今天高階手機技術消失,設計師、工程師被外星人照射遺忘光線,再也沒有智慧型手機了,相關產業必定瞬間崩潰,許多工廠關門,勞工失業,在購買力回升之前,都只能靠存款過日子。

那如果先進國消費、生產斷鏈後,巴西說自己有錢買得起沒那麼智慧的手機,會不會扛起消費市場拯救整個產業?不會,因為大家都忘記怎麼打造智慧型手機,不代表變笨。而且全世界懂做沒那麼智慧手機的人很多,市場要不就是次級技術產品先飽和,要不就是被照射遺忘光線的工程師,比其他人早一步想起怎麼製造。

raw-image

講白一點,一個工業強國之所以強,是因為有積累,這個積累來自於螺旋成長的歷史,各行各業都有強者,即便高階技術莫名其妙消失,要重新創造回去的機會,遠遠高過沒有積累的國家。

後進國想彎道超車是不存在的,純屬幻覺。

跨國製造非昔日低階代工,彎道超車有如大躍進幻夢


對技術越熟的人,就越能從龐大的產業鏈中,發現大大小小的專業技術,都需要人去累積。就算你抄襲了一份電子產品的布局,全部的零組件都能照抄,完全仿造出來,你也只是知道了這份電子產品的邏輯。至於為何使用這個材料,如何取得,相關的經驗缺乏,只能複製出外型。

我們會以為複製簡單,是台灣過去身為海盜王國,抄習慣後覺得抄襲沒什麼。早期的電子產品還有道理,進入奈米製程後沒有可能,即便你知道組成成分,依舊不曉得生產工序,給你抄到生產資料好了,沒有下苦功研究,這道鍍膜10秒、那一道50秒,原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研究知道為什麼跟曉得怎樣生產,又是兩回事。

各位可以拿頭幾篇的產業鏈展開圖去看,你知道了某一項產品的生產邏輯,相關原物料、零組件、生產工藝流程參數,通通展開。我們會得到一副跨國生產的龐大架構。打個比方,彎道超車的前提是這個展開圖的規模是一張A4紙,但如果展開後是A2、A1,甚至是A0呢?

這是我們個人窮盡一生都不可能掌握的範圍。

這個範圍跨國、跨領域,需要很多團隊下功夫研究,還要能夠信任彼此,在相同價值觀下,遵守共同規範。

互利各得技術、資本,妄想全拿困境由之而生


先進工業國家為何可以掌控現代製造業的系統,從製造技術到市場,有其歷史因素。技術當中最重要的當屬能源控制,目前有最多能源控制技術,還能新創的國家,依然是這些工業先進國。

以礦藏來說,先進工業國擁有更好的利用技術,那麼今天你是有礦藏的後進國,可不可以隨意抬價?這是不行的,假設是智利銅礦,智利人把價格抬高兩倍,不買拉倒,那工業國家會不會認栽?不會,他們會找其他產銅國,談技術合作條件,提高銅的產量,讓衝擊變低。然後智利就失去利用技術,失去市場,直到降價求售。

也就是說,想要壟斷的大前提,是你要有幾乎絕對的富礦持有,別人怎麼打算盤都繞不過你。就算放到短時間內也贏不了,你的全球第一儲量富礦用人工開採,人家找了第三富礦用機器,產量是你100倍,比量比價都輸。

撐到人家挖光,自己有壟斷資格呢?別傻了,現代礦藏動輒挖幾十年,你可以等,其他人呢?

這就是全球化的真正樣貌,後進國拿礦藏、人力交換技術,先進國用技術得到廉價生產基地。在市場面,後進國拿到技術後提升競爭力,從而得到購買力,先進國技術提升後的產品可以賣後進國,也得到更廉價的低技術產品。

雙贏。

沒有這種概念,全球化就會活不下去,所以中國那種雙贏法,註定會破壞掉全球化基礎。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enhan cheng-avatar-img
2024/08/20
期待下一篇!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7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11/19
講這麼多的意義在於,規範不見得是壞的,限制你的可能是一種保護,好比青春期的子女總覺得父母限制太多,但這些限制也是保護,不然放青春期少男少女直接進社會,生活所需自己想辦法,各位想想在現代社會將如何?
Thumbnail
2024/11/19
講這麼多的意義在於,規範不見得是壞的,限制你的可能是一種保護,好比青春期的子女總覺得父母限制太多,但這些限制也是保護,不然放青春期少男少女直接進社會,生活所需自己想辦法,各位想想在現代社會將如何?
Thumbnail
2024/11/12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2024/11/12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2024/11/05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Thumbnail
2024/11/05
而主觀與客觀性可說是針對現象與本質的一體兩面,故在解放上其實殊途同歸,只是人類活在既有的時空下,出生就受到了現有制度的影響,導致不同思想流派在判斷解放的議題上,有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經濟日報> 陸製造業景氣連二月萎縮 專家:需求收縮問題嚴重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發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5,與5月一樣是49.5,已連續兩個月低於50榮枯線,顯示大陸製造業景氣不佳;同日公布的6月非製造業(服務業)PMI為50.5,比5月下滑0.6,顯示服務業擴張
Thumbnail
<經濟日報> 陸製造業景氣連二月萎縮 專家:需求收縮問題嚴重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發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5,與5月一樣是49.5,已連續兩個月低於50榮枯線,顯示大陸製造業景氣不佳;同日公布的6月非製造業(服務業)PMI為50.5,比5月下滑0.6,顯示服務業擴張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Thumbnail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Thumbnail
產經趨勢分享了孫明德對全球經濟政策與市場反應的觀察,包括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中國大陸與全球經濟政策、日本企業和政治現況、政治與經濟的互動等主題。內容包括對全球經濟的展望及對貨幣匯率、企業經營及消費市場的影響,以及全球供應鏈問題與國際市場的經濟政策影響等。
Thumbnail
產經趨勢分享了孫明德對全球經濟政策與市場反應的觀察,包括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中國大陸與全球經濟政策、日本企業和政治現況、政治與經濟的互動等主題。內容包括對全球經濟的展望及對貨幣匯率、企業經營及消費市場的影響,以及全球供應鏈問題與國際市場的經濟政策影響等。
Thumbnail
據報導,謝金河:2015年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陸客來台人數創下418萬人次的新高紀錄,而那一年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這也代表兩岸關係好,台灣沒有更好! 其實,過去30年,資金甚至人力都往中國跑,台灣經濟怎麼可能會好?經濟成長的四要素:資金、勞工、知識資本、技術創新!未來,要掌握住,經濟才能成長!
Thumbnail
據報導,謝金河:2015年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陸客來台人數創下418萬人次的新高紀錄,而那一年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這也代表兩岸關係好,台灣沒有更好! 其實,過去30年,資金甚至人力都往中國跑,台灣經濟怎麼可能會好?經濟成長的四要素:資金、勞工、知識資本、技術創新!未來,要掌握住,經濟才能成長!
Thumbnail
今天關注到產業鍊的一則小小新聞,我發現台積電又做出正確的決定!即將辦理法說會的時刻。隱密人士已經在佈局。難怪近年來中國經濟大衰退是因為2019年的武漢肺炎,這個稱為當代黑死病的災難降臨到美國身上,因此美國180度大轉彎要對中共復仇。看到黃金的價格暴漲,這個公認全球最避險的商品已經反應一切。未來做表態
Thumbnail
今天關注到產業鍊的一則小小新聞,我發現台積電又做出正確的決定!即將辦理法說會的時刻。隱密人士已經在佈局。難怪近年來中國經濟大衰退是因為2019年的武漢肺炎,這個稱為當代黑死病的災難降臨到美國身上,因此美國180度大轉彎要對中共復仇。看到黃金的價格暴漲,這個公認全球最避險的商品已經反應一切。未來做表態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