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貶低他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是有什麼毛病!?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貶低他人?

一出場搞不清楚狀況就來個下馬威?還是不論黑白都先幹譙再說?

這種出沒在職場或社會互動的小壞蛋,他們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來貶低他人,但其實他們自己並不具備真正的專業知識或能力。


這種行為背後有著複雜的心理和社會原因

心理學角度:不安全感和低自尊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下馬威」行為往往源於個人的「不安全感」和「低自尊」,通過貶低他人來掩蓋自己的不足和內心的不安,以獲得虛假的優越感和權力感。

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指出,個體可能會通過貶低他人來提升自我,這是一種補償心理的表現。

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也解釋了個體會通過與他人比較來確立自我價值,在這過程中,貶低他人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


社會學與組織行為:權力、地位、權威

在社會學和組織行為領域,「下馬威」行為可以被視為權力動態的一部分。

在一些階層分明的社會或組織中,個體可能會通過貶低他人來強化自己的地位和權威。這種行為在權力不對等的情境中特別明顯。

社會角色理論(Role Theory)指出,個體的行為受其社會角色期待所影響,而在一些傳統的權威結構中,貶低下屬或同事可能被認為是一種合法的權力行使。


歷史背景與成長環境:日治時期階層分明(1895-1945)、戰後時期威權統治(1945-1987)、經濟起飛競爭意識(1960-1980年代)、解嚴後傳統結構遺留的階層文化(1987-NOW)

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社會階層分明,權力集中於日本統治者手中。這種權力不對等的結構可能會影響台灣人的社會行為模式,內化了上對下的壓迫行為。

國民黨政府遷臺後實行威權統治,強調集體主義和權威服從。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高壓環境強化了權力階層的意識,個人間的互信度降低,形成了自保和壓制他人的行為模式。

快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社會階層的重組和競爭意識的增強。在職場中,一些人可能會通過貶低他人來展示自己的優越性,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

隨著解嚴和民主化進程,社會強調個人權利和多元價值。然而,傳統的權力結構和行為模式在某些情境下仍然存在,特別是在一些階層分明的職場中。


「下馬威」較高頻率出現的群體分布

根據這些成長背景對應年齡,可以推測「下馬威」行為可能出現頻率較高的群體主要分布在37歲以上的人群中,特別是經歷過威權統治和快速經濟發展年代成長的人,大約44歲至79歲之間的人。

在這些時期成長的人,可能大多會受到當時社會權力結構和文化影響,形成某些權力展示和貶低他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

BUT!! 並不是說所有在這些年代成長的人都會有這種行為喔!

隨著社會進步和價值觀多元化在現代已經減少很多,但不免我們在社會中闖蕩偶爾會受到時代的遺毒。


遇到這種小壞蛋該如何應對?

這種行為多是因為成長背景和社會環境引起的,仍需要持續的教育和文化改變來促進健康的社會互動。

我們能做到的是:理解動機、保持專業、理性溝通、設立界線。必要時尋求支持(上級或其他渠道),情緒穩定是關鍵!持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保持優雅從容應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地女子曼蒂說 Mandy’s talk
8會員
17內容數
記錄在地人的生活故事,傳承這片土地的人情味。
2024/09/04
業力種子法則及其與吸引力法則,意識和情緒能量對生活和成功的重要性。藉由量子力學的觀點,論述如何透過轉念、提升頻率和運用四大關鍵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生命導演,理解業力的運作規則,實現自我成長與內在成就。透過工作坊的分享,學習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生活中,讓人生更加豐盛與美好。
Thumbnail
2024/09/04
業力種子法則及其與吸引力法則,意識和情緒能量對生活和成功的重要性。藉由量子力學的觀點,論述如何透過轉念、提升頻率和運用四大關鍵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生命導演,理解業力的運作規則,實現自我成長與內在成就。透過工作坊的分享,學習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生活中,讓人生更加豐盛與美好。
Thumbnail
2023/05/16
你是老靈魂,是一種說法。說是用字遣詞和想法的關係,跟年紀無關,是一種心理和精神層面的累積。 雖然我不是語言相關學系,也沒有特別研究,但對於如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是需要持續思考和練習的。
2023/05/16
你是老靈魂,是一種說法。說是用字遣詞和想法的關係,跟年紀無關,是一種心理和精神層面的累積。 雖然我不是語言相關學系,也沒有特別研究,但對於如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是需要持續思考和練習的。
2023/04/15
當人們在內省(introspection)時,往往會有錯覺,也就是所謂的「內省錯覺」(introspection illusion)。 這種錯覺可能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產生誤解,進而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2023/04/15
當人們在內省(introspection)時,往往會有錯覺,也就是所謂的「內省錯覺」(introspection illusion)。 這種錯覺可能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產生誤解,進而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當人們在互動時,往往不經意透過批評或貶低他人來表現自己的優越感。這篇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包括尊重事情的真相,不用別人的難堪來補貼自己的優越感,以及停止使用雙重標準。作者認為,每天的行為與習慣對整個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以善良和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我們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Thumbnail
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來貶低他人,這種行為可能源於心理和社會原因。文章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這種行為的可能原因,並指出成長背景對這種行為的影響。最後提出了應對這種行為的建議。
Thumbnail
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來貶低他人,這種行為可能源於心理和社會原因。文章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這種行為的可能原因,並指出成長背景對這種行為的影響。最後提出了應對這種行為的建議。
Thumbnail
你運氣之好,因為我不是什麼狹路小人,沒這麼無聊搞設局報復。
Thumbnail
你運氣之好,因為我不是什麼狹路小人,沒這麼無聊搞設局報復。
Thumbnail
在这个社会中,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要和人交流,每天都需要和他人社交。在与他人社交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人进行评判。然而,如果这些评判始终是负面的,并且没有公开向被评判的人表达,我们称这种行为为“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行为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感到愤怒、嫉妒或八卦等。
Thumbnail
在这个社会中,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我们每天都要和人交流,每天都需要和他人社交。在与他人社交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对他人进行评判。然而,如果这些评判始终是负面的,并且没有公开向被评判的人表达,我们称这种行为为“在背后说别人坏话”。 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行为可能有很多原因,例如感到愤怒、嫉妒或八卦等。
Thumbnail
有時候看到一些影片或文章,會看到有些人對於某些事物很喜歡,這時候可能會有人感覺對方是小丑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感覺其實,我們心中都有某種熱愛,只是因為大家熱愛都有所不同了
Thumbnail
有時候看到一些影片或文章,會看到有些人對於某些事物很喜歡,這時候可能會有人感覺對方是小丑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感覺其實,我們心中都有某種熱愛,只是因為大家熱愛都有所不同了
Thumbnail
用不同方式對待不同人,是應該有的智慧。
Thumbnail
用不同方式對待不同人,是應該有的智慧。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Thumbnail
網路上的酸民、喜歡在留言區亂噴別人,可能反應這個人有暗黑人格,最新的德國研究這麼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