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省錯覺和身心靈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人們在內省(introspection)時,往往會有錯覺,也就是所謂的「內省錯覺」(introspection illusion)。

這種錯覺可能會導致人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產生誤解,進而導致人們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

這種錯覺的原因在於,人們往往認為自己對自己的內在狀態和過程有很深入的了解。然而,實際上,人們往往只能觀察到表面現象,無法真正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和過程。此外,人們還受到許多心理因素的影響,比如情感和認知偏差等,這些因素也會影響他們對自己的判斷。

例如,當人們試圖解釋自己的決策時,他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的決策是基於理性的思考,而實際上是受到情感因素的影響。此外,當人們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現時,他們可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現,這種現象稱為「過度自信效應」(overconfidence effect)。

總之,內省錯覺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會影響人們對自己的了解和判斷,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和決策。


自我探詢中找到真實性或準確性的信念

書中提到,這種認為在自我探詢中會找到真實性或準確性的信念,被稱為「內省錯覺」,是一種過度鑽牛角尖的反應。因為我們如此堅信自己的信念,當有人不同意我們的看法時,通常會出現三種反應:

  1. 反應一「無知的看法」:他們缺乏必要的訊息,如果他們知道這些訊息的話,一定會支持我的!(政治人物屬於這類,他們往往認為可以透過宣教說服他人。)
  2. 反應二「白癡假設」:他們已經獲得必要的訊息,但大腦還沒完全發育,所以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他們就是笨蛋!(這類人特別受到官僚喜愛,他們總是期待「愚笨的」消費者能夠保護自己。)
  3. 反應三「惡意假設」:他們不只知道必要的訊息,甚至可以理解,卻選擇故意對抗,惡意找麻煩!(就像狂熱宗教信徒認為不信他們的宗教的人就是魔鬼。)
反思和內省,大部分都是捏造出來的東西,太相信自己或相信自己太久,覺醒時往往更殘酷。愈是相信某樣東西,愈是應該以批判的角度來看待它。

現在的人都在說冥想,還有探索內在內觀自己的內心,說是會有高我傳來像是靈感一樣的訊息,這種想法算是內省錯覺的一種嗎?

當我們探索自己的内在時,我們需要注意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覺,並且保持客觀和理性的態度。如果我們一味將自己的感覺、情感或想法視為事實,而不經過檢驗和評估,那麼我們就可能陷入内省錯覺的陷阱。

我們需要保持謹慎和批判性思考的態度。可以將這些練習視為一種增強自我意識和促進心理健康的方式,但是我們也需要避免過度陶醉於這些想法,並保持開放的態度。廣泛閱讀和吸收不同觀點的新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擴展視野、建立人際關係、建立自我意識和更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事物。


身心靈療癒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 「自癒力」!

療癒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過程,它可以幫助我們減輕壓力,舒緩焦慮,增強內在的力量和平靜感,改善身心健康,增強自我意識,甚至提高生命質量。

自癒力是現代人普遍需要加強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如何在壓力和情緒中自我調節和保持內心平靜,以提高自己的內在力量和自我恢復能力,是需要不斷練習的,這邊就不多說了~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Die Kunst des klugen Handelns: 52 Irrwege, die Sie besser anderen uberlassen(Rolf Dobelli)#西方哲學 #邏輯/思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在地女子曼蒂說 Mandy’s talk
8會員
16內容數
記錄在地人的生活故事,傳承這片土地的人情味。
2024/09/04
業力種子法則及其與吸引力法則,意識和情緒能量對生活和成功的重要性。藉由量子力學的觀點,論述如何透過轉念、提升頻率和運用四大關鍵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生命導演,理解業力的運作規則,實現自我成長與內在成就。透過工作坊的分享,學習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生活中,讓人生更加豐盛與美好。
Thumbnail
2024/09/04
業力種子法則及其與吸引力法則,意識和情緒能量對生活和成功的重要性。藉由量子力學的觀點,論述如何透過轉念、提升頻率和運用四大關鍵力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和命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生命導演,理解業力的運作規則,實現自我成長與內在成就。透過工作坊的分享,學習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生活中,讓人生更加豐盛與美好。
Thumbnail
2024/05/28
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來貶低他人,這種行為可能源於心理和社會原因。文章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這種行為的可能原因,並指出成長背景對這種行為的影響。最後提出了應對這種行為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5/28
有些人喜歡用「下馬威」的方式來貶低他人,這種行為可能源於心理和社會原因。文章從心理學和社會學角度探討了這種行為的可能原因,並指出成長背景對這種行為的影響。最後提出了應對這種行為的建議。
Thumbnail
2023/05/16
你是老靈魂,是一種說法。說是用字遣詞和想法的關係,跟年紀無關,是一種心理和精神層面的累積。 雖然我不是語言相關學系,也沒有特別研究,但對於如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是需要持續思考和練習的。
2023/05/16
你是老靈魂,是一種說法。說是用字遣詞和想法的關係,跟年紀無關,是一種心理和精神層面的累積。 雖然我不是語言相關學系,也沒有特別研究,但對於如何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的能力是需要持續思考和練習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自我認知和內省是心理學領域中重要的概念,它們涉及到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概念、自我價值觀、自我表達等方面。 內省是指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深入反思和探索,包括思想、情感、信念和動機等方面。
Thumbnail
自我認知和內省是心理學領域中重要的概念,它們涉及到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認知和了解,包括自我意識、自我概念、自我價值觀、自我表達等方面。 內省是指對自己內在世界的深入反思和探索,包括思想、情感、信念和動機等方面。
Thumbnail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覺察雜訊就是看清楚潛意識究竟在渴望什麼,在抗拒什麼。接著,就能理解、接納全部的不管好或壞的自我,並體驗「決定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感覺,放下心中大石,從此過著輕鬆自在的人生。
Thumbnail
人類最具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從錯誤的推理中衍生出來的。想要獲得幸福的人生,要先從糾正你腦中錯誤的觀念開始!「邏輯思考」是解決你生活困擾或情緒問題的好工具,幫助你找出阻礙幸福的「錯誤思考模式」。上篇有跟大家分享五個常見的「錯誤規則」,這篇繼續分享接下來的六個規則!
Thumbnail
人類最具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從錯誤的推理中衍生出來的。想要獲得幸福的人生,要先從糾正你腦中錯誤的觀念開始!「邏輯思考」是解決你生活困擾或情緒問題的好工具,幫助你找出阻礙幸福的「錯誤思考模式」。上篇有跟大家分享五個常見的「錯誤規則」,這篇繼續分享接下來的六個規則!
Thumbnail
上篇我們提到許多人從來沒有質疑過深植於潛意識裡的錯誤信念,這些錯誤信念可能是來自成長環境帶來的價值觀,或是成長過程中的遭遇讓自己產生了某種假設,成為我們日後在思考與判斷的前提。這些信念或認知不一定是正確的,可能會使我們做出扭曲的判斷,甚至對往後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我們要怎麼發現這些錯誤的假設呢?
Thumbnail
上篇我們提到許多人從來沒有質疑過深植於潛意識裡的錯誤信念,這些錯誤信念可能是來自成長環境帶來的價值觀,或是成長過程中的遭遇讓自己產生了某種假設,成為我們日後在思考與判斷的前提。這些信念或認知不一定是正確的,可能會使我們做出扭曲的判斷,甚至對往後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我們要怎麼發現這些錯誤的假設呢?
Thumbnail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Thumbnail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Thumbnail
「人」似乎是一個極為不理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根據自己的「情緒」,或是自己「已知(但可能有限)」的了解來做出判斷,而陷入自己的「慣性思考」模式中! 我們很容易以為自己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過審慎判斷之後決定的,但事實往往都不是! 所以,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考模式為何,可能會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
Thumbnail
「人」似乎是一個極為不理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根據自己的「情緒」,或是自己「已知(但可能有限)」的了解來做出判斷,而陷入自己的「慣性思考」模式中! 我們很容易以為自己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過審慎判斷之後決定的,但事實往往都不是! 所以,如果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考模式為何,可能會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
Thumbnail
這些年,我諮商過大量的個案中,大概有一半的人符合這個狀況。 諮商室外,他是活潑有趣、陽光般的溫暖、帶給他人正向的勇氣與力量。走進諮商室前,他仍看似自信滿滿,只不過臉上微露陰影。坐下來開始談話後,能夠感受到他的語氣中帶有防衛,那可能不是他願意,而是他沒辦法拋下理智的、社會化的面具。
Thumbnail
這些年,我諮商過大量的個案中,大概有一半的人符合這個狀況。 諮商室外,他是活潑有趣、陽光般的溫暖、帶給他人正向的勇氣與力量。走進諮商室前,他仍看似自信滿滿,只不過臉上微露陰影。坐下來開始談話後,能夠感受到他的語氣中帶有防衛,那可能不是他願意,而是他沒辦法拋下理智的、社會化的面具。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腦袋裡總是有很多內心戲?容易受他人的表情及反應影響、產生各種焦慮?這篇文章將與你分享面對這種面對腦中的焦慮與自我質疑的改善方式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腦袋裡總是有很多內心戲?容易受他人的表情及反應影響、產生各種焦慮?這篇文章將與你分享面對這種面對腦中的焦慮與自我質疑的改善方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