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是保母,還是領薪水的奴隸?(下):籠中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接續上篇「她們是保母,還是領薪水的奴隸(上):安娜不見了,文章的最後,仲介說安娜要回國照顧家人所以倉促消失,然而,發生這種狀況的可能性並不高,本篇文章將藉由另一個黑人保母的故事,說明箇中原由。

保母價目表

  1. 伊索比亞:12,000~13,000 埃鎊/月
  2. 肯亞:10,000 埃鎊/月
  3. 奈及利亞:7,000~8,000 埃鎊/月
  4. 蘇丹/其他:5,000~6,000 埃鎊/月
  5. 附註:會說英文者價格較高

籠中鳥

1.艾美想回家

那天,艾美*的朋友傳給她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她們的國家(非洲某國)將派飛機來載她們回家!那班飛機將載著朝聖者們前往麥加,回程停靠埃及,所有公民都可以申請搭飛機,而且機票免費、還不用付逾期居留的罰鍰。

她幾乎紅了眼眶,無法相信有這麼棒的事情!朋友與幾個同國籍的女孩們在開羅合租了間小公寓,她和朋友說好要先搬過去住,然後一起申請機位。

將近五年沒有回家,她的家人們都催她趕快回去,日夜的視訊已不足以壓抑她的思鄉之情。隔天早晨,她和雇主毅然決然地辭職,告知隔天就要離開。

「強留妳對我沒有好處,但妳這麼突然的離開,我來不及找新的保母。而且,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事情?」雇主莎白*被突如其來的消息嚇傻了,她有四個年紀不到四歲的幼兒,保母明天要走了、她的家人又住在開羅的另外一端....莎白的腦袋一陣空白,開始大哭了起來。

艾美看著莎白哭了一天一夜,焦急的不停打電話,希望能找到這周就能上工的保母。隔天早晨,艾美答應莎白再多留一個星期,好讓她可以安心地找到新保母。

「艾美,妳的政府不可能這麼好心!埃及政府也不是笨蛋,怎麼可能讓一群非法移工這麼輕易的離境?」莎白憂心的勸告,她知道一些非洲國家的政府,是多麼的邪惡與腐敗,「而且現在妳的政府知道,妳在埃及工作這麼多年,一旦回國,他們一定會逼妳繳一大筆稅金!」

一個星期之後,莎白找到了新保母,艾美也按原定計畫搬進朋友家。

幾個星期過去,還是無法確定飛機抵達開羅的時程,艾美偶爾會和莎白通話,莎白知道艾美的狀況,熱心地要幫她介紹新工作,因為有太多家庭需要保母了。

「好的,女士,好的......可是我還想要再等等看,也許飛機快要來了,我不能錯過飛機......」

*本文為真實事件改編,文中均為化名。

2.名為埃及的牢籠

進得來,出不去,是許多非法外籍移工的共同困境。

艾美是相對幸運的,她不受勞力仲介約束、護照在自己身上,雇主莎白對她非常好;莎白在旅外期間,也都會將她送往需要幫傭的朋友家,確保艾美有穩定的收入與住所。

然而艾美不能外出,即便休假也無處可去,因為踏出家門就有可能被逮捕。

她就像被豢養在籠內的鳥,只能在雇主的家、私家轎車、雇主朋友/親戚的家之間移動,走在街上、出現在公共場合,就有被逮捕的風險。

從2023年開始,埃及政府嚴格查緝非法外籍移工,逮捕後不會遣返,而是監禁,必須付1000美元的罰金(或是用1000美金換成的埃鎊),才能獲釋

不想被逮捕的人,則可以用1000美金,購買居留資格,聽說至今已有500萬人購買。

這個離譜的政策,源於埃及政府嚴重的外幣透支外國人辦理居留證等事務,都必須用「美金換成的埃鎊」支付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移工們不申請工作簽證?

答案很簡單,也很離譜:埃及政府不願意發工作簽證給勞動外籍移工。

人口爆炸、失業率高的埃及,為了保障國民就業機會,不鼓勵、甚至反對國外人力的移入,也因此不發放任何工作簽證給從事勞力工作的外籍移工。

沒有法律保障的外籍移工進入埃及之後,就算發現薪資不如預期、仲介抽成太高,工時太長、工作量過大,也無法輕易地離開了:護照可能被扣押,要付高昂的金額才能贖回;就算護照在自己身上,也買不起機票、付不出逾期居留罰金。

3.逃離絕望,卻走入地獄

移工們都期望能賺更多錢,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才會遠赴他鄉工作;仲介畫了各種大餅,利用資訊的不對等,誘導一批又一批求溫飽的人們,落入海外工作的陷阱。

他們在故鄉感到經濟上的絕望,所以決定到異鄉闖蕩,反而走進了人間地獄:被雇主錯待或虐待,無法外出、失去人身自由,有些甚至被管控手機的使用,形同軟禁;沒賺到幾分錢,卻積欠高額的仲介費用,甚至沒錢贖回自己的護照。

只是想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結果卻讓自己身陷泥淖,被困在異國,只能任人擺布。

中東國家錯待外籍移工的新聞層出不窮,2015年,印尼曾禁止國民前往21個黑名單國家從事幫傭工作(埃及也在名單中);在科威特爆發菲律賓移工冷凍庫藏屍命案後,菲律賓也短暫的禁止國民前往科威特工作,直到科威特允諾改善移工待遇(如不可沒收移工手機、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才再度開放。

我的觀點

1.保母代親職的問題

曾看過誇張的父母,只顧著滑手機,完全沒發現小孩差點跑到馬路上,將小孩追回來的是保母;也聽聞埃及金字塔頂端的富人對小孩漠不關心,將小孩教養全丟給僕人。

小孩對著父母哭,保母帶到旁邊安撫;小孩要吃飯,保母張羅;小孩做功課,保母陪寫;小孩要玩,保母陪玩......保母的本意是輔助親職,讓忙碌的家長可以喘口氣,然而許多家長濫用保母的功能,直接將親職外包。

小孩與保母的關係非常微妙,既是親子、又是老闆與員工,小孩的無理取鬧,如果父母不插手教導,身為員工的保母沒有選擇,只能不斷滿足無理的要求;父母與保母有僱傭關係,因此都是以上對下的語氣指使保母做事,小孩也依樣畫葫蘆,甚至誤以為保母是父母「買」給他們的

面對失能的父母,小孩只能依附著代親職的保母,但她同時又是可以隨意指使、對待的傭人,這樣的教育環境,恐怕對下一代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負面影響。

2.不論雇主再好,仍無法改變移工沒有基本保障的事實

埃及政府無意合法化外籍移工的身分,代表外籍移工永遠被排除在社會、健康與基本法律保障之外。移工不幸被逮捕時,仲介與雇主不可能花1000美元保釋移工;就算願意支付1000美元為移工購買居留資格,屆時雇主勢必需要「移工不會跑掉的保障」,也就是扣留護照。

埃及非法移工的數量龐大,難以統計,是埃及社會共同默許的「違法現象」(我就不信執法人員的親朋好友都沒雇用外籍保母);而且非法保母、幫傭們都被深深藏在宅邸內,有些更是在郊區的莊園內,外界沒有人知道她們的存在,她們若不幸遭到虐待、性侵時,不但求助無門,更無法逃離。

3.為何不請埃及人當保母?

保母是埃及人,代表他們更常需要放假、回去陪家人;她們有絕對的自由,不爽可以隨時辭職走人;她們會說阿語,可以要求更多、更懂為自己爭取權益。

同樣(或更便宜)的價錢,何不請24小時、365天都無法離開你家,隨叫隨到的外籍保母?

雖然可能出於無奈(價格考量、政府政策不友善),但已知外籍移工不可能有工作簽證,仍繼續聘雇外籍幫傭的人,也在有意/無意之間,成為助長非法人力買賣的共犯


🐪更多雪莉思的文章,都在「埃及生活記事」
🌵本沙龍文章未經本人許可,請勿轉載。(轉載不可全文轉貼,並需註明出處。)



avatar-img
106會員
65內容數
埃及文化觀察與異國日常散文,穿插旅遊與時事,帶你發現這個混亂又迷人的國度背後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羅小日子 的其他內容
她叫作安娜,來自迦納。她是保母,也是幫傭;她要陪玩、換尿布,也要做家事;吃飯時,她總是回到自己的房間吃。聽說會聘用她,是因為迦納人會說英文,希望她能幫助小孩練習英文。
在咖啡館裡,每人一杯熱紅茶,加進一朵新鮮薄荷葉、數包白糖;一杯土耳其咖啡,不另外加糖,因為糖早在烹煮咖啡時就加進去了。服務生會先問你要加多少糖,一匙、兩匙、或是無糖,全憑個人喜好,不喜甜的人,也建議至少加一匙糖,因為咖啡本身的風味非常濃烈。
休息超過半年後,我回到語言中心繼續學習阿拉伯語。在埃及話與阿拉伯文之間,我決定繼續學習標準阿拉伯語。
我愛麵,愛到可以餐餐都吃麵,尤其是白麵;來埃及後,不容易取得白麵,竟然對我產生異想不到的衝擊......
今年熱浪席捲全球,向來炎熱的沙烏地阿拉伯氣溫更高達攝氏52度,面對漸趨嚴峻的夏季高溫,沙烏地的朝覲管理難題,恐怕只會越來越燙手。本文簡述朝覲的背景,並探討今年朝覲產生大量熱死案例的原因。
幾年前,就診診所的護理師得知我的伴侶是埃及人之後,好奇地問我:「你們的飲食習慣差這麼多,妳晚餐要怎麼準備?」她接著激動了起來,「我每次下班累得半死、煮了一桌菜,結果先生回家看了一眼之後,就給我去煮泡麵來吃!氣死我了!」
她叫作安娜,來自迦納。她是保母,也是幫傭;她要陪玩、換尿布,也要做家事;吃飯時,她總是回到自己的房間吃。聽說會聘用她,是因為迦納人會說英文,希望她能幫助小孩練習英文。
在咖啡館裡,每人一杯熱紅茶,加進一朵新鮮薄荷葉、數包白糖;一杯土耳其咖啡,不另外加糖,因為糖早在烹煮咖啡時就加進去了。服務生會先問你要加多少糖,一匙、兩匙、或是無糖,全憑個人喜好,不喜甜的人,也建議至少加一匙糖,因為咖啡本身的風味非常濃烈。
休息超過半年後,我回到語言中心繼續學習阿拉伯語。在埃及話與阿拉伯文之間,我決定繼續學習標準阿拉伯語。
我愛麵,愛到可以餐餐都吃麵,尤其是白麵;來埃及後,不容易取得白麵,竟然對我產生異想不到的衝擊......
今年熱浪席捲全球,向來炎熱的沙烏地阿拉伯氣溫更高達攝氏52度,面對漸趨嚴峻的夏季高溫,沙烏地的朝覲管理難題,恐怕只會越來越燙手。本文簡述朝覲的背景,並探討今年朝覲產生大量熱死案例的原因。
幾年前,就診診所的護理師得知我的伴侶是埃及人之後,好奇地問我:「你們的飲食習慣差這麼多,妳晚餐要怎麼準備?」她接著激動了起來,「我每次下班累得半死、煮了一桌菜,結果先生回家看了一眼之後,就給我去煮泡麵來吃!氣死我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黑人大媽看著艾菲莉˙因達斯的檔案。
Thumbnail
角色-藍海秋 自介傳 母親年輕時是個娼女 父親為工人 第一次見到母親,父親便深深的愛上她 甘願花了畢生的積蓄為她贖身, 母親很感動、嫁給了一貧如洗的父親。 婚後生了一個兒子, 原以為往後日子都能幸福美滿。 但事實往往只會雪上加霜, 原就入不敷出的經濟! 剛生下兒子又懷上了
Thumbnail
本來不太敢分享這篇,怕寫得充滿偏見,但想挖掘的也真的是兩種文化中母性的刻板、傳統印象。 我們若用兩三個句子形容一個人,一定無法精確,或總有例外,但也有其意義。 以前不覺得母性有什麼好,甚至覺得中華文化提倡的母性背後的意義頗為恐怖,最好不要跟它扯上關係。可能是在家繡花煮飯的溫柔媳婦妻子,兒孫滿堂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不過你媽還是因為怕你蝕底才這樣決定,她還是算有良心的,你就要啦,等他們不在,你們賣掉或收租,正言順有一半錢,錢也可以送給你弟。 所以你老豆老母來澳洲,會住哪,房子買好了?你老豆來到如果沒工作日日對著你阿媽,他受得了嗎?
Thumbnail
艾瑪是家中獨子,自小就看著父母操勞度日。父親在工廠當了幾十年的工人,母親在外頭打理家務和縫紉賺外快。她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將來就不用像父母一樣辛苦。 大學畢業後,艾瑪如願進入一家知名公司擔任行政助理。她賣力工作,希望藉此爬上職場階梯。除了处理日常瑣事,她也時常提供建議,協助上司做決策。漸漸地,
今年有則新聞是關於托育補助的,我抓了一個標題「全職媽媽哭了:難道我不如保母?2024北市托育補助,最高可獲1萬8000元,在家帶孩的媽媽卻只有5000元,整整差3.6倍」。 全職媽媽比較辛苦還是職場媽媽比較辛苦這話題見人見智,但就從財政補助的角度來看,在資本社會確實只能做到起點的平等,而不能要求齊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黑人大媽看著艾菲莉˙因達斯的檔案。
Thumbnail
角色-藍海秋 自介傳 母親年輕時是個娼女 父親為工人 第一次見到母親,父親便深深的愛上她 甘願花了畢生的積蓄為她贖身, 母親很感動、嫁給了一貧如洗的父親。 婚後生了一個兒子, 原以為往後日子都能幸福美滿。 但事實往往只會雪上加霜, 原就入不敷出的經濟! 剛生下兒子又懷上了
Thumbnail
本來不太敢分享這篇,怕寫得充滿偏見,但想挖掘的也真的是兩種文化中母性的刻板、傳統印象。 我們若用兩三個句子形容一個人,一定無法精確,或總有例外,但也有其意義。 以前不覺得母性有什麼好,甚至覺得中華文化提倡的母性背後的意義頗為恐怖,最好不要跟它扯上關係。可能是在家繡花煮飯的溫柔媳婦妻子,兒孫滿堂
Thumbnail
直接說結論:如果你對保母虐童案感到生氣、失望、心痛、無力、悲傷... 請不要再以獎賞或利益做為誘餌,讓孩子去做原本就屬於他責任內的事了! - 這個事件發展至今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能做些什麼? 有一則新聞報導讓我記憶特別深刻: 對於為何要虐待男童? 劉姓保母竟
不過你媽還是因為怕你蝕底才這樣決定,她還是算有良心的,你就要啦,等他們不在,你們賣掉或收租,正言順有一半錢,錢也可以送給你弟。 所以你老豆老母來澳洲,會住哪,房子買好了?你老豆來到如果沒工作日日對著你阿媽,他受得了嗎?
Thumbnail
艾瑪是家中獨子,自小就看著父母操勞度日。父親在工廠當了幾十年的工人,母親在外頭打理家務和縫紉賺外快。她下定決心要好好讀書,將來就不用像父母一樣辛苦。 大學畢業後,艾瑪如願進入一家知名公司擔任行政助理。她賣力工作,希望藉此爬上職場階梯。除了处理日常瑣事,她也時常提供建議,協助上司做決策。漸漸地,
今年有則新聞是關於托育補助的,我抓了一個標題「全職媽媽哭了:難道我不如保母?2024北市托育補助,最高可獲1萬8000元,在家帶孩的媽媽卻只有5000元,整整差3.6倍」。 全職媽媽比較辛苦還是職場媽媽比較辛苦這話題見人見智,但就從財政補助的角度來看,在資本社會確實只能做到起點的平等,而不能要求齊
Thumbnail
一個白人女孩,一個黑人保母。 一個經濟生活無憂,一個為了生活遠赴他鄉。 一個還只是孩子,一個即將成為阿嬤。 但他們都失去了母親。 他們緊密地依附著,卻也要遇到分離前最後的狂歡。 這部電影大概就是講了,這樣一場為了分離而出現的狂歡,既讓兩人享受最後的時光,卻也讓彼此理解,人生終究要分離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