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分析】阿曼的希望-在山窮水盡之處,女孩也能攫取撼動世界的光

2022/02/12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文本概述
十二歲的巴基斯坦少女阿曼,喜歡閱讀和上學,一直夢想成為一名教師。某一天,她因為堅持正義、不向惡勢力屈服,不小心得罪了村子的大地主,因而受到懲罰,為了贖罪還債,她被迫離開家人,住進可汗大人的莊園工作,成了一名小奴工。
在可汗大人家,阿曼感受到奴工與主人間的不平等待遇,她在心裡仍懷抱著希望,夢想著還能繼續上學、寫詩,和家人幸福的住在一起,她鼓起勇氣,努力讓自己適應這個充滿不公平規則的新生活,然而一旦成為契約奴工,就永遠沒有辦法翻身,阿曼該怎麼做,才能幫助自己重獲自由?
少女-阿曼成長歷程
滿懷夢想:喜歡閱讀、期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名老師
遭逢巨變:母親生產、迎來第五個女兒後一蹶不振。阿曼不得不姊代母職,離開了學校。
挑戰權威:在市集頂撞了賈瓦德大人,以積欠債務的名義成為奴工,贖罪還債。
跌入谷底:奴僕的生活視如敝屣,不但生活惡劣,更沒有自主權。
重燃希望:找到艱苦生活中的光,偷偷閱讀書庫的書籍、教法蒂瑪識字。
自性成長:勇敢揭發賈瓦德大人的罪刑,奴役生活獲得釋放。
文本分析
女性的歧視-被犧牲的「長女」
社會風氣的使然,阿曼雖然出身小康家庭,能夠上學、受教育,但社會對女性的不公不義仍如影隨形。從他需要向男性朋友-借閱男子學校圖書館的藏書便可以知道,就連書籍的選擇,都是男性相對優渥。
更遑論人們對於女性的眼光,不可以拋頭露面、盡量低調,少惹來異樣的眼光。就連阿曼的母親也對他的舉止頗有微詞,「你當然還是可以在家附近跟他見面,偶爾聊個兩句也無傷大雅,可是現在這樣一起走路上學,毫不避諱的聊天……別人看到會說閒話的。」(p.16)
而從阿曼一家人迎接新生命的敘述裡,便更能看出巴基斯坦社會對女性的殘忍。 出生在滿是女兒身的六口之家,面對新誕生的女嬰,即使大人們嘴裡喊著期待,也不難看出他們心裡最真實的無奈與失望。大家此起彼落的問候母親,卻對新生兒不聞不問,母親也只是悲傷潰堤,滿口抱歉,一個女孩的出生是一件需要抱歉的事嗎?「我當然知道他們想要兒子,我聽見鄰居的談論,也聽過家裡的竊竊私語,看著爸媽的表情,眼前的他們不只是失望,而是徹底的絕望。(p.27)」
更糟糕的是隨著母親的一蹶不振,阿曼必須肩負起照料家庭的責任。他不得不離開學校、照顧年幼的妹妹以及生產完的母親,內心極度渴望學習、閱讀的他,頓時向折了翼的小鳥,從充滿夢想的空中墜落。
爸爸那一句「你身為長女就應該留在家裡幫忙」似乎為阿曼的命運扣下沉重的錨,難以掙脫的枷鎖。「我想告訴他,又不是我自己選擇要當長女的,隨機發生的事,為什麼能支配我的命運?(p.43)」這使得阿曼不禁思考著,如果他是男的,也會被這麼若無其事地逼迫放棄夢想嗎?如果性別正確,他還只能聽從命運,待在家裡摺衣服、燙衣服嗎?
但爸爸的回應才是真的令阿曼心灰意冷的關鍵,「人生哪時候公平過了?你會讀書,可是你卻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運作的。(p.68)」難道就因為知道這世界就是如此不公平,我們就不能勇敢做夢了嗎?大人們用自己走過的路告訴孩子千萬不可以以卵擊石,抗爭都是無謂的掙扎,但那些被勸誡而不敢飛翔的孩子,在忍氣吞聲的生活裡就真的幸福了嗎?
這也使得本身就有「自主意識」的阿曼在面對賈瓦德大人傲慢無禮的行徑時,按耐不住內心的憤怒,憤而為自己辯白。那看似逞一時威風、稚氣未脫而不經大腦的反擊,實則說明了阿曼衝撞體制的勇氣。大人們總告訴她「忍耐」、這世界就是如此的不公平,也許在賈瓦德大人家裡做奴僕的經驗讓阿曼後悔當初,但他仍然憑著那份無畏、不屈不撓的態度絕處逢生。
女性的歧視-嫁作為玻璃瓶中的花朵
阿曼奉命服侍賈瓦德大人的母親-娜思琳夫人,娜思琳夫人溫和謙讓、舉止有禮,是人們眼中的大家閨秀。雖出身村莊,卻是望族,同樣來自相同村落的出身背景令阿曼安心許多。隨著時間相處,阿曼慢慢發現娜思琳夫人的生活並不如自己預想的那麼美好。他跟著夫人出去購物、逛街,夫人卻過家門而不入;夫人擁有百花爭鳴的璀璨花園,卻怕惹人非議而無法自在栽種……嫁入豪門卻與娘家音訊全無,每天與奴僕在偌大的房間裡相敬如賓,這樣的生活與供奉在玄關的花朵有何差別呢?「就算擁有娜思琳夫人這樣的身分地位又有什麼好處?他這麼有錢,可以對這麼多人發號施令,但如果不能自己動手種花種草,這算哪門子的自由?(p.123)」
娜思琳夫人就像高居塔上的薔薇,舉手投足都受到重視,只能透過阿曼的描述了解娘家的生活。站在一個制高點懷念自在的過往,那或許是雍容華貴的代價。
而另一邊,村莊裡的人卻用不諒解的態度檢視著娜思琳夫人。對他們而言,娜思琳夫人是個見利忘義的女人,嫁作可汗大人的夫人以後,便對他們的生活不聞不問。「他以為自己翻身了,連家人都懶得探望。」權力在人們的心底劃了一條深不見底的鴻溝,中間的屏幕密不透風,失去了溝通,便失去了辯解的可能,而終究在高塔上供人仰望的娜思琳夫人,只是一朵孤獨的花。
女性的歧視-永不能翻身的奴僕制度
在賈瓦德大人的莊園裡,阿曼認識了同為奴僕的幾個女孩子。其中,因為自己的出現而剝奪娜比拉原本的職位,使得在莊園的生活裡,少不了娜比拉對自己劍拔弩張的猜忌與妒嫉。雖然彼此互看不順眼,阿曼也踩了不少娜比拉暗中設下的陷阱,但仇恨並無法為生活增添色彩,反而會將兩人往更深淵拉近。兩個人在穆塔思的勸說下,隨著時間互相了解、相處,漸漸打開了心房。
於此同時,阿曼也從娜比拉的故事中領悟到自己其實掉入了一場大魚捉小魚的騙局。賈瓦德大人透過債務掌控了整個村莊的人,自己和家人就好像繫在他掌心的魁儡,沒辦法獨立生活,依附的代價就是失去更多的自主。知道更多祕密的阿曼被深不見底的悲傷腐蝕,絕望就在一夕之間鋪天蓋地的席捲而來,無預警地讓他不得不徹底斷了念想。「剛開始會很難熬,但時間一久就會好了。把家人、朋友和以前的生活統統放在心裡的某一個角落,忍著不要太常到那裏去,愈少觸碰娜些地方,也就愈不會傷心。」娜比拉的一席話令人看了更加淒涼,原來傷心的麻木更讓人無從發洩憤怒,那是心碎的石頭堆疊的牆,走不出去,也沒辦法讓光透進。
山窮水盡後的重生
雖然處在看似難以轉動的命運牢籠裡,阿曼依然能在萬惡聚集的焦土中抓住續命的繩索,比方說窺探了賈瓦德大人的書房,或是在法蒂瑪身上重燃作為教師的夢想。
他讓百無聊賴的奴僕們團結起來,甚至幫他把風,讓他能在賈瓦德大人不在的時候盡情閱讀。他也讓不敢奢望夢想的法蒂瑪開始識字,開始能自己閱讀。雖然被世俗價值蒙蔽,不得不隱藏自我意識,但阿曼骨子裡孤傲、見義勇為的性格更讓他與眾不同。看似微小的力量,卻能成為足以燎原的光,更成為扳倒可汗大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你永遠都有選擇,即使選項讓你感到害怕,你卻依然做出選擇,因為你知道這樣做才對,這就是勇氣。(p.246)」面對賈瓦德大人盛氣凌人的態度,阿曼選擇據理力爭,卻落得作賤為奴、失去夢想的生活。當他再次必須為自己的行為做決定,告發賈瓦德大人的罪刑時,雖然害怕,但他仍然選擇了真理。在本被眾人認為不公平的社會哩,唯有阿曼,憑著勇氣,堅持走對的路。阿希弗老師的出現,就像給阿曼重新懷抱夢想打上一劑定心針一樣,而能和美好結局相遇,也多虧了他一路困頓,終於更貼近了自己。
被權威盯著的自由
鎮上開了免費的讀寫中心,希望可以提供給更多想要識字的孩子受教育的機會。如此千載難逢的美事,為何卻乏人問津?原因是這間讀寫中心是賈瓦德大人贊助的,鎮上的人們只要想到這一點,便聞風喪膽,更遑論到讀寫中心自在的學習了。
不食人間煙火的貴族們,只覺得讀寫中心無人使用的問題出在沒有人願意學習,這讓阿曼聽了不免嗤之以鼻:「我想起我們教室擠了三十四個女孩,兩人共用一張桌子。即使如此,只要能上學,我們絕不缺課。」在巴基斯坦,女孩能夠學習是種奢侈。在利益面前,他們往往是先被推出去犧牲的羔羊。不論是身為長女的阿曼,還是 不在同一條平行線上思考的人們,思緒終究無法相交,不論釋出的是否為善意,那始終是無法互相理解的謎。
文本中的插敘手法
文本敘述中不免穿插許多今昔對比,真實在過往的美好上用力刻畫,刀刀見血。故事一開始,描繪了巴基斯坦女孩在學校讀書的情景。透過阿曼與老師的對話,描寫出女孩對文學的渴望。而在教室學習,一切都是那麼稀鬆平常。「那是我最後一天上學。如今那天下午在我記憶中最鮮明的,是教室裡瀰漫著粉筆灰黑板的味道,以及學生們門外逗留的聲音。但我大多時候想起的,是我輕易將那平淡無奇的生活視為理所當然的態度。(p.7)」然而阿曼卻在最後用倒敘的方式回憶當時的情景,敘述裡隱含著懊悔,更增添了對後續情節的想像。
作者透過阿曼與姊妹、阿姨們旁觀者的視角,塑造出可汗大人的莊園那股不可動搖的權威。然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直到虎落平陽,阿曼才著實了解到小蝦米為何難以撼動大鯨魚的滋味。命運多舛的阿曼,在可汗大人的莊園裡備受欺凌,不得不收起過往的自主。隨著待在莊園的時間越久,阿曼越能看清自己現在的生活與過去的差異。「每天早上醒來,空氣中散發的不是媽媽做的早餐香味;每天早上醒來,聽到的不是妹妹的笑聲和尖叫聲,而是震耳欲聾的沉默。每天我都記得自己失去的一切。(p.154)」即使終於告假回家與家人團聚,媽媽一句「你是來家裡作客的」又將一切打回原形。阿曼才了解到,那些他以為很快就能恢復原狀的,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變形,而那些無心的話語卻像鋸齒狀的石頭在他的心尖來回滾動,割痛了他。「以前天氣熱得讓人受不了的時候,我常說,這下得走一輩子才到的了市集。直到現在被困在這裡,我才明白『一輩子』是多麼沉重的三個字。(p.157)」
沒有遭逢變故與身處窘境,便很難懂得珍惜。平行時空本該是自己應得的生活,懊悔將此一分為二,那是自己失足跨越了界線,從此成為永恆的恨。「當我在擦盤子,幫娜思琳夫人按摩他的偏頭痛時,哈芙莎卻和班上同學練習跳舞。他們都能上學,能編織對未來的夢想。他的人生一帆風順,而我的未來卻完全走樣了。(p.195)」這樣的對比,在在加深了阿曼內心的後悔,也深刻描繪了奴役如同囚鳥一般,難以翻轉的可悲命運。
補充-馬拉拉v.s.阿曼
2012年,在巴基斯坦的史瓦特山區,馬拉拉於放學回家的途中,遭人持槍近距離直射子彈。他犯了什麼罪?他只是想上學,只是經常公然駁斥女性享有受教權的人。
馬拉拉抵抗威權,落得身負重傷、性命垂危的窘境。現實生活中的勇氣,比起故事中的阿曼,馬拉拉必須提起的是翻倍的勇氣。雖然馬拉拉與阿曼一樣,有著令人心安的結局,他創辦學校、譴責暴力,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但現實中有更多無名的女性,即使盡力抗爭、堅持對的事情,依然在威權殘忍的齒輪下,被輾壓犧牲。
文本中最後提到「有一天賈瓦德大人會被放出來嗎?他會來找我嗎?」,事件終無法如想像中的那樣完美無瑕,但阿曼也告訴了我們雖然恐懼如影隨形,「即使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我知道自己正在回家的路上。而現在,此時此刻,這樣就夠了。(p.264)」只要滿懷希望、懂得在生活裡拾起一掬甘甜,那麼在悲慘的故事,都有流瀉美好的機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38內容數
    嗨歡迎登陸疑問的星球 YOLO的生活態度、慢活的人生哲學、幽默的處世之道 我的韓文名字의문在韓文中有Question的意思,如同我本人總是給人一種神祕感,希望認識我的人都能從我身上挖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