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系列心得 - 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電子書系列心得 - 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從一隻小雀鳥的八卦開始
故事從一隻急切的小雀鳥想要告訴大棕熊一件「驚天動地」的八卦開始。大棕熊並沒有像我們一樣急著追問細節,而是展現了他身為「森林智者」的沉穩。他為所有傳播中的訊息,設定了兩層嚴格的濾網:
第一層:正確性(Is it True?) 第二層:實用性(Is it Useful? or Is it Kind?)
如果訊息的正確性無法確定,或者對大棕熊的生活毫無實用性(甚至是惡意的八卦),那麼這些訊息就不需要放在心上,更不應該流傳出去。這便是「謠言止於智者」最可愛且最實用的現代應用。
科技的轉機與危機:尋找消失的源頭
然而,在大棕熊的世界裡,訊息的傳播是「人傳人」(鳥傳鳥),源頭相對單純。但在我們這個科技爆炸的時代,情況變得複雜且危險:
- 多管道的陷阱: 網路上有許多的訊息都是以訛傳訛、到處聽說而來的。當你想要找到消息源頭時,也因為擁有太多的資訊流通管道(社群媒體、通訊軟體、短影音),而難以分辨究竟是從哪裡流出的。
- 假消息的專業化: 現在有許多假消息以假亂真,透過專業的包裝和技術(例如深度偽造),使它們看起來毫無破綻。這已經不是只有小孩或老人家需要多加注意而已,而是全民都面臨的認知挑戰。
科技不只帶來了轉機,更帶來了全民的「信任危機」。
跟風的危險:科技放大了同儕壓力
科技的危機,尤其體現在年輕世代的「跟風」行為上。
年輕世代因為同儕之間的相處壓力,許多跟風流行的行為往往伴隨著危險而不自知。他們仍然會因為「不想被排擠」的同儕壓力而盲從,這正是科技危險之處:
- 傳播的極致化: 像【抖音】等短影音平台,將這些危險挑戰以病毒式的速度傳播。我們已經看到,許多不經思考的危險挑戰,最終奪走了無辜的生命。
- 心理的盲區: 當所有人都做了,這件事情就看起來是「合理的」。科技的高速傳播,放大了這種集體從眾的心理盲區。
現代人的課題:讓大腦執行「心靈斷捨離」
在這個資訊與誘惑氾濫的時代,我們必須嚴肅地面對一個現代人的共同課題:如何讓大腦執行「心靈斷捨離」?
我們必須像大棕熊一樣,為自己的心智把關。
🐻 學習大棕熊的兩步濾網:
- 審視「正確性」: 認真審視消息的來源與內容。問自己:這是來自官方/權威媒體,還是匿名/缺乏根據的轉發?是否有兩個以上獨立的訊息源能夠佐證?
- 審視「實用性/善意」: 即使消息是真的,這對我的生活有幫助嗎?它是在散播恐懼、焦慮,還是具有建設性?畢竟你聽完後不經意說出口的話,也許也會被拿來人傳人,成為謠言的幫兇。
我們都是謠言的「守門人」
謠言止於智者,在這個科技時代,依然是可行的,但它需要我們每個人主動站出來,扮演「守門人」的角色。
期許大家都能像大棕熊一樣,在接收和分享任何消息前,先進行兩層濾網的檢核。只在大腦內放重要的事物,不讓那些無用的八卦和虛假的恐懼佔據我們寶貴的心智空間。
你的每一個「不分享」,都是對這個資訊過載的世界,最好的善良與貢獻。
謝謝你們看到這邊,可以幫我點個愛心、留言和我分享你們的想法,
也歡迎追蹤我,這樣就不會錯過任何一篇文章~
你的每一個愛心都是對我寫作大大的鼓勵~ ❤️
想看看我的日常,歡迎追蹤我的IG:@脩奕
單看文章很無趣,歡迎搭配我的YT:@脩奕夏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