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腦筋急轉彎2》:從今以後,再也不認識自己(也沒關係)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九年前的《腦筋急轉彎》在我心底貼著兩張標籤:一是「皮克斯史上最好的作品」,二是「幾乎不可能有續集」。如此高概念的精神世界觀,要在分析的合理性與戲劇性的需求間取得平衡,已經夠難了,還能在上面建構動人的故事曲線──後面這點,正是它偉大的理由。

而如今,我要很開心地回報:《腦筋急轉彎2》沒有辜負它的首集。在創意、美感、對人心的理解和情感的撼動力上,它都延續前緣,找到方法具現「下一個階段」的人生複雜性──這次是邁入青春期之際──把首集的設定延展得更豐富、也更開放。

本片接續當初「情緒 vs 記憶」的結構,提出自我意識(Sense of Self)的概念,作為我們應對世界的主體。十三歲的萊莉的外在課題,是新/舊群體的社交與人際形象,對應到內在則是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與自我認知的建立。如果說,第一集教會我們要「擁抱所有情緒」,這次就是要面對「長大」:接受世事的無法確定,以及自己的難以捉摸。我們不再是一個永遠都自信,或是懦弱,或是自私,或是羞赧的人,而是有無數個面向在時時變換。

raw-image

為此,《腦筋急轉彎2》打造了一趟似曾相識的奧德賽,讓樂樂(Joy)為首的初代情緒們前往天涯海角,與童年做最後的道別。在篇幅不長,節奏高亢,視覺又繽紛飽滿的情況下,敘事甚至從第二幕開始拆成三條線,隨著危機一波一波來,觀影當下不免會感到 too much going on──但這樣的應接不暇和慌亂感,恰恰剛好,就是青春期的體感。

能用單純、完整、絕對的情緒理解自己,和面對外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當樂樂決定乘著(一直以為能夠轉頭就忘的)「負面記憶」的土石流回家,也就代表萊莉接受了生命中,會有許多自己無法理解、難以承受、無能面對、無處安放的經驗。

承認它們存在,會讓人變得不認識自己。但認識自己(Know thyself)從來就是人生最難的課題。

raw-image

令我意外的是,首集《腦筋急轉彎》的編導 Pete Docter 願意將自己的 brainchild 交付出來,接手的導演 Kelsey Mann 和編劇 Meg LeFauve(Mann 是業界老手但第一次執導長片,LeFauve 則是首集的編劇之一)不只大膽接棒還大鬧天宮,拆台、毀地、砸螢幕(註),許多一語雙關的巧思設定例如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嘲諷谷(Sar-Chasm)、腦風暴/動腦會議(Brain Storm)⋯⋯都慧黠得叫人著迷;片中幾段 2D 卡通/紙質手繪/低畫質電玩等等多媒材的運用,也延續上集的精神;而最後不論是片中角色、或戲外的創作者們,彷彿都一起承認了:要清晰地定義/預期/以理性掌握感性的世界,就是不可能的。

raw-image

本次新增的 4 又 1/2 個情緒也各有魅力:Ayo Edebiri(Envy/羨慕)和 Adèle Exarchopoulos(Ennui/無趣)都有討喜的聲音特質,但真正扛起《腦筋急轉彎2》的,還是永遠可靠的 Amy Poehler(樂樂),以及這次搶足風頭的 Maya Hawke(Anxiety/阿焦)。焦慮這個(長大後的你我最熟識的)情緒/角色,儼然為 Maya 量身定做,配合她的語速和那迫切的偏執的誠懇感,讓人很難對她說不。焦慮往往是為了讓事情變好,或至少是要避凶、趨吉,但同時焦慮也會削減自信,越是想要把事情做好,越會擔心有一百種做不好的可能性,就越不相信自己。

全片最關鍵的一場戲,發生在焦慮大爆發的斷裂時空漩渦裡,她眼角流下的那滴淚,讓人好想抱抱她/抱抱自己。焦慮是一股停不下來的力量,只會越轉越快,因為焦慮無法被焦慮解決;但同時,它是我們避免靜下來、和自己內心的害怕與悲傷對話的保護機制。只是──不斷不斷地焦慮的人生,真的好累啊。而且讓人好孤單。

raw-image

也是在這裡,樂樂對她說的那句話是:「放手吧。」

第一次看的當下,我對這句理應是全片最關鍵的對白,有點失望,我期待樂樂(aka 編劇)能說出更有智慧性的話語。但過了一夜一天、看完第二次之後,我再想想,覺得這才是最好的一句話。正因為焦慮是期待事情變好,但長大後的我們知道:世事不會永遠順利,不總是操之在己,如果這時候的樂樂依然篤定、樂觀、有自信,那就還是在騙自己,甚至逞強。唯有放下過度的焦慮,退後一步,坦然接受自己的無力──以及有時焦慮的必然/必要性──才是超脫,才能得到更高層次的平靜和喜樂。

《腦筋急轉彎2》一如第一集,是皮克斯不屈從「正能量敘事」的優秀傳統的繼承者,放在被迪士尼收編的大環境下,更顯難得。這也再度是一部適合全年齡、兼具智性與冒險趣味性的故事,甚至片中「主角」們的心境轉變──We don’t get to decide who Riley is──也是在對觀眾席裡的爸爸媽媽們提醒。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擔心一部續集的成敗了,如今終於可以呼籲:如果你也是《腦筋急轉彎》的超級粉絲,可以請心裡面的阿焦,鬆一口氣囉!

全文劇照:IMDb、迪士尼影業

raw-image

:在「枕頭山」那場工人革命有一小段,正是致敬 1984 年由雷利史考特為 Apple 拍攝的麥金塔電腦廣告




4.6K會員
1.8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釀影評|當腦海中的想像成為實際的作品──2023 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高中職、國中小組作品以鼓勵年輕學子從事影像創作,培育未來人才為目標的「新北市學生影像新星獎」,日前公布入圍名單,其中最令我感到好奇的是難得有機會看到的「國中小、高中職組」作品,九部入圍影片涵蓋動畫、紀錄片和劇情片等不同類型,這幾部短片的成品或許陽春、不夠精緻,但已能讓人感受到年輕創作者的豐沛能量。
Thumbnail
avatar
香功堂主
2023-10-20
釀影評|《如果驢知道》(Eo):如果驢子並不知道就像美國知名科幻小說家菲利浦.K.迪克書名問我們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讓我們回到這部片的中文片名:《如果驢知道》,我們見證的到底是驢子的歐洲,還是人類的歐洲?如果驢子知道歐洲是什麼呢?如果驢子並不知道歐洲是什麼呢?
Thumbnail
avatar
沈怡昕
2023-03-12
釀影評|《法貝爾曼》:史匹柏的初心和痛心史匹柏的意識也潛藏成了電影的一部分,調皮的尾鏡留下了無比餘韻,讓影像真正有了生命力般地誕生成夢。這樣的把戲讓電影雖然有著些許散漫,但也能夠用創作者的浪漫蓋過。當那些畫面不斷被放慢、暫停、倒帶,這都一一提醒我們電影不過是一種把戲、不過只是照片串成的,而創作者的手可以恣意地擊碎其連續性。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3-02-25
釀影評|拆解《日麗》──虛構影像的真實之力前文我們定義了銳舞場景乃編導利用電影之力連結「虛、實」與「戲裡、戲外」的關鍵,那麼片尾讓劇中父親堅定地走入舞池,等於是賦予了他主動性,使他不只是被夢見,而是「選擇」走進 Sophie 的夢中,召喚女兒來面對、完成她未盡之遺憾。 而且這名父親帶著攝影機。
Thumbnail
avatar
花神沒有咖啡館
2023-02-21
釀影評|是枝裕和《嬰兒轉運站》是一部優異的電影嗎?是枝裕和與他融合台灣新電影寫實拍攝「方法論」的神話,被社會上流行的一種造神運動,反覆堆疊,彷彿我們都忘了是枝裕和作為「類型」嘗試者、失敗者的過去。這段作為嘗試者、失敗者的「黑歷史」其實歷歷在目,觀眾別因為《小偷家族》的盛名在外,就把《嬰兒轉運站》當作是「亞洲驕傲」的重挫⋯⋯
Thumbnail
avatar
沈怡昕
2022-10-24
釀影評|《時代革命俄羅斯》:當代俄國的異議之聲本片是一部異議與溝通並存的作品,導演揀入的許多新聞片段、歷史畫面不僅定錨時代,亦代表了俄羅斯社會的集體記憶與共享文化。許多歌曲、電影和文學塑造了一直以來的俄羅斯政治及文化基礎,而今也有完全不同的多股激流正試圖衝破、溶入這套既定的俄羅斯模式,《時代革命俄羅斯》正是其中既堅定、激進,但也溫柔的一種。
Thumbnail
avatar
吳思恩
2022-10-24
釀影評|從唐代傳奇文本到《刺客聶隱娘》:在隱娘有了名字之後侯孝賢醞釀十多年,終於拍出他心目中的聶隱娘,《刺客聶隱娘》在 2015 年上映,替他拿下當年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不同於原著裴鉶的小說,在電影裡,侯孝賢讓隱娘有了本名──姓聶,名窈,排行七,多稱窈七,於是,讓觀眾有機會走近、窺視隱娘私底下的樣子,不再只是裴鉶筆下遙不可及的傳奇女子。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2-08-13
釀影評|《花樣年華》:經不得數的好年華王家衛說《花樣年華》不是愛情故事,而是懸疑片,一對男女試圖明白枕邊人為何出軌,試圖理解這種絕望為什麼會發生?他們依舊死抓著這永遠無解的問題,不願面對事實,而是絕望地推開這問題的答案,試圖利用角色扮演揣摩一切,卻在嘗試道破這份不道德的情感時,自己深陷其中,不停重演一份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姦情。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2-06-27
釀影評|實幻共存的娑婆世界──《飛俠阿達》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人間八苦反覆刷蝕生命,濁水凝聚成娑婆世界,而我們沉溺其中,《飛俠阿達》建構出實幻共存的世界體系,並從人世寄發最誠摯的邀請,且讓我們一同髒水洗身,以生命赴宴,看見每個情緒、每個思量、每個重生與殞落,在生命離合時。
Thumbnail
avatar
默風
2022-06-01
釀影評|《漂浪人生》揭示千瘡百孔的歷史共業,動畫成為樹洞讓傷痛安放《漂浪人生》霎時成為冷戰時期鬥爭下的產物,致使阿富汗國內分裂的一大主因,即是美蘇於背後暗地操盤。阿敏作為「真聲」口述,以及動畫「虛影」呈現,讓此段浮於檯面底下的歷史重現,令人看清致使阿敏一家四散分離、家破人亡的原因,即是國際政治角力的共業。
Thumbnail
avatar
釀電影
202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