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跟本名詞不是在分類,而是嘗試為當事人在成長困惑中找一個解釋,有方向可循。
首先,「困惑、矛盾、衝突」甚至「莫名的憂鬱」都是更認識自己的線索,憂鬱情緒是最後結果,所以不要責怪自己、不要歸因個人抗壓性低、爛、糟,也不是要找始作俑者報復,若全歸咎過去傷害而不前進,對未來也沒有幫助。
我們要擴大視野,知道「整個脈絡與歷程」,誰在什麼時間點對自己造成影響,而自己當時不知情也無從選擇,當然不是自己的錯,現在的探索是更認識自己,重新定位,再規劃未來的路,也許相當艱難,但可以自己負責就不會無力。
亞斯父母在生活上很照顧他,也真的很努力,孩子也認真學父母,然他情感得不到回應,那種卡、怪說不出口,以為都是自己的錯。而當進入學校,亞斯系統的人際價值以為世界就是二分法,卻常被團體排擠,搞的莫名痛苦、莫名憂鬱。
以下我列出幾條對「假性亞斯」的共同特徵匯整,以條列寫出(先寫草稿):
1.父母其中一方是泛自閉症族群
這很難先知道,除非父母有診斷
另一種的方式是「是否有確診泛自閉症的手足」來反推
2.你覺得父母在生活上很照顧你,很認真打拼,不打不罵,但是你仍然不確定是否被愛
這是「情感疏忽照顧」,父母能在物質上豐富提供你,甚至安排才藝班,但是情感上沒有互動,也對你沒有期待(可能說:活的好就好,沒有其他了)。孩子會「看到」被照顧,但是無法「體驗」被愛的情感。
不過很多窮忙為生活打拼的父母可能也是這樣,自顧不暇、沒有時間,但仍有些差別存在:「你是否能回憶出那僅有一兩次,即使很短暫卻明確有的父母關愛呢?」如果父母是亞斯,回憶就幾乎找不到,有的是她們作為父母的「行為」,而非「情感」。
3.由於不懂情感,上學後不容易有人際關係,可能會過於順從或格格不入被排擠,而你常有「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的自我懷疑。
4.如果有機會看到同學的家庭,會發現家人的互動「好不一樣」,能分享彼此的小事(不一定要有目的),充滿活力和熱情,家人互動很自然,不像自己家「很多規矩沒有彈性」。
5.遇到人際上不能理解的事,覺得別人可以自己卻不行,故多責怪自己。在人際關係裡曾被抱怨—沒有情感回應;或理智上知道要同理,但無法回應情感,使用的詞彙有限,且多是用背的反應。
6.線上亞斯特質測驗分數超過32(或在邊緣徘徊)
7.對人事物的理解:看得見、有道理,靠規則,需要先理解否則很難繼續。
8.內心戲:太過孤單時,內心會出現不同顯明性格的人物自我對話,類似電影「腦筋急轉彎」那樣(只是更複雜的類型)。這是不由自主的出現,人物彼此常吵架,呈現矛盾。
9.作夢:夢境會重複出現「不能動」、「不敢動」的束縛,或者被殺死、消滅,常有痛苦感,醒來身體超僵硬。
10.能理解情緒是頭大象,只是無法互動,有距離的那種,能認知情緒是動詞,要體驗,然那頭大象是在動物園柵欄裡,是被抽離的。對照下,不是像亞斯特質下的情盲摸象(情緒是名詞)。
11.若有認同和信任的對象(如好友),能被影響而在情緒感知上略有成長,像是意識到感動而哭(而非莫名流淚不知原因),但無法表現脆弱、憤怒、依賴,無法表達想要被滿足的需求。
12.對情緒易感而導致有「高敏感特質」。雖難以情感回應,但會主動滿足他人需求,結果更顯疲憊,寧願遠離他人。
13.長大後會對父母反感,又知道她們已經很努力而矛盾。
後來發現是自己的父母和社會格格不入,過去的教導讓自己吃了不少苦,且常幫他們收拾人際殘局。但知道這是他們的極限,不該怪他們,會壓抑情緒轉回頭怪自己。
14.自我認同: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
從小就覺得自己哪裡不對、很奇怪,或壞掉沒救了,腦袋跟身體/情緒永遠有著一個巨大的落差,常常覺得自己不值得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
假性亞斯,會很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
15.孤寂,甚至憂鬱症:
感覺寂寞、孤單,是一種淡淡、長期地、慢性、卡卡霧霧的,全世界沒人理解自己的隔絕感。
搞不懂自己的家庭哪裡不對勁,但從約青春期起陷入越來越嚴重的低潮、低落,情感麻木。可能擁有好成績、好工作、好人緣,卻常常覺得活著一點意義都沒有。外在一切看起來都很好,甚至情緒很穩定,講述論理也清楚,父母都在該做的也做了,但自己就是一直想死,很悲觀,找不到原因。
16.經營親密關係有困難:
常在依賴與獨立、信任與恐懼的掙扎中。
(1)早期與NT人談戀愛,因為無法回應情感而常衝突與挫折
(2)後來下意識選擇有亞斯特質的對象,回到童年比較熟悉、習慣的亞斯方式相處
(3)長期下來仍回到那種孤寂、不滿足與懼怕的束縛裡
17.非常害怕在一段關係裡面信任他人,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感受
很難相信自己是被在乎、被愛著,太害怕別人又會反應自己的感受與需求是荒唐、無理、荒謬的,然後對其請求嗤之以鼻,甚至傷害...(來自過去亞斯父母的淡漠反應,以為被拒絕)。
後來學習到明白健康的關係裡人與人本來就是互相需要互相倚賴的,但還是很害怕,不知道為什麼怕到完全不想面對。
我曾用一部卡通電影形容:肉食性恐龍被草食性恐龍長大,當他情不自禁吃了肉時,他覺得好吃,但隨即嘔吐又覺得罪惡。
他帶著這種身心矛盾的困惑長大,學校同儕比喻是肉食性恐龍,原生家庭是草食性恐龍,他實在是無所適從。
以上越多條就可能是假性亞斯,但也有可能全中也不是,人不可能靠這些條列分類。
用這些條列對照後,看看是否能解答你的內在困惑,是否可以解套你多年來嘗試上過各種心理課卻無法真正搔到癢處的原因。
你覺得是就先是吧,那就可以來聽聽假性亞斯的課
不然同樣表現症狀,也會出現在創傷導致的情緒障礙裡,真的不是那麼容易分辨,「情盲」是關鍵,但我很難用文字寫出區別診斷啊。「評估」是靠人,人才是工具,互動才是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