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談亞斯】大象在哪裡?

【週六談亞斯】大象在哪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你太神經質了,想太多了」

「親愛的,那頭大象正在過來,牠好像想要做什麼,很可怕」

「你到底有完沒完啊?明天請個假去看醫生吧」

raw-image

心理學對於「人類情緒」有很多譬喻,其中一種是「大象」。大象=情緒,要不要餵養?如何一起照顧?

「情緒」動力就像大象,動起來誰也擋不了,而「認知」則是馴象人,坐在上頭引導大象往適切的方式前進

大象不會說話,但有肢體語言,有被在乎、關愛、注意、肯定、安撫、照顧的需求,是天性的

但有時候認知當機,我們不見得能自己馴象,此刻便會期待另一個瞭解我們的人來幫忙安撫心裡那頭大象

關係裡有兩個人,有兩頭大象、兩位馴象人,如傳接球般互相照應與幫忙,互相馴象,攜伴同行

可若你的伴侶或家人有亞斯特質時,你們生活在一起,他認為那屋裡(心裡)到底有沒有大象呢?

亞斯特質阻礙了情緒感受和表達,我稱為「情盲」,它對情緒如同瞎子摸象

他看不見那頭象,或者他看見的大象只是一部分而已,所以他會說情緒只要這樣那樣就好啦,怎麼可能這麼麻煩

亞斯人看不見大象,自然不需面對牠,他隱隱知道只要生活穩定,房子就不會莫名震動,也只能這樣,不然呢

可是你能看見大象,每天無時不刻面對兩頭大象,都是你的責任

你能預知大象要做什麼,你獨自傾聽、秀秀大象、陪笑安撫,有時被轟炸,也只能精疲力竭地收拾殘局

沒有人知道你怎麼了,你說有大象也沒人相信,外人還說你是不知足啦、要求太多

當孩子出生後,孩子更像是那頭大象的具體化,你的壓力更大了,家裡有三大象,而你那頭永遠是最後處理

你的亞斯伴侶、家人,或許生活上可以當室友、隊友,但是情緒的安撫、關係的親密,那頭你看得見他卻看不見而你又無法解釋清楚的大象,你只能默默承受一切

後來那頭象有了公認的名字,叫「卡珊德拉」

坊間有很多教導與亞斯伴侶、亞斯家人相處的方式,方法正確,他們需要你提供明確的資訊、你坦然說出自己的心情,說出需求、提出請求,有行為共識,可是喔,沒經歷過的人不知道,亞斯特質影響讓他是雙標的,他看不見大象需要你清楚地說明,可反過來換亞斯人跟你說話時,他可不會給你明確的資訊八拉八拉,他就簡短幾句或根本不說話,讓那頭象自己亂竄。

老實說,這不是那麼公平。因為能者多勞,能看見大象的要多負擔,而且不一定會被謝謝。

當你知道、獨眼龍也知道但就他不知道時,究竟要怎麼繼續怎麼生活呢?

「亞斯二書」是我寫給非亞斯人看的(今年會寫完)

抱歉地沒有要公平寫雙方都苦,而是專書為非亞斯人面對亞斯伴侶或家人時的煩悶而寫

人的情感本來就正反同時存在,與亞斯人相處時是情緒照顧者,能者多勞,總需要有個空間抱怨一下吧

在想盡辦法愛亞斯人之前,先好好地愛自己,以自己為優先吧

抱怨完了,舒暢了,再回到關係裡當馴象人

PS:特質不是性格。擁有主動性格的人即使情盲,他仍會知曉那個莫名的存在,一樣也追求自我成長,這樣的人無論是否有亞斯特質,在相處上都比較容易一起並肩同行,只是亞斯特質太不容易被看到,太多可以掩飾的,導致「要自知是否有亞斯特質」都很難。

#亞斯特質

avatar-img
林仁廷心理師的沙龍
331會員
240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是一本傳記,從作者艾倫於法學院跟同儕做報告中「發病」開始 時間序從1970年起,那時百憂解尚未問世, DSM手冊才剛於1968年出第二版,社會對思覺失調症沒有那麼清楚(2014年前台灣中文翻譯為「精神分裂症」),給了很多污名及錯誤處置(因為社會害怕,所以錯誤處置)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給思覺失調者平常保健的方向:「藥物治療(身心科)」+「談話治療(心理諮商)」+「有生產性的創作活動(從己而出的作品,工作、烹飪、繪圖、跑步紀錄…都可以)」 #前端資訊過少時的妄想運算 思覺失調在面對情境時,大腦的邏輯運算是正常的 差別在「接受資訊」時所思所覺『看到的資訊很少,自己補充的內容太多』
這是一本傳記,從作者艾倫於法學院跟同儕做報告中「發病」開始 時間序從1970年起,那時百憂解尚未問世, DSM手冊才剛於1968年出第二版,社會對思覺失調症沒有那麼清楚(2014年前台灣中文翻譯為「精神分裂症」),給了很多污名及錯誤處置(因為社會害怕,所以錯誤處置)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給思覺失調者平常保健的方向:「藥物治療(身心科)」+「談話治療(心理諮商)」+「有生產性的創作活動(從己而出的作品,工作、烹飪、繪圖、跑步紀錄…都可以)」 #前端資訊過少時的妄想運算 思覺失調在面對情境時,大腦的邏輯運算是正常的 差別在「接受資訊」時所思所覺『看到的資訊很少,自己補充的內容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