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核心崩解:一位教授與思覺失調症奮戰並共存的人生》心得整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是一本傳記,從作者艾倫於法學院跟同儕做報告中「發病」開始

時間序從1970年起,那時百憂解尚未問世, DSM手冊才剛於1968年出第二版,社會對思覺失調症沒有那麼清楚(2014年前台灣中文翻譯為「精神分裂症」),給了很多污名及錯誤處置(因為社會害怕,所以錯誤處置)

作者童年隱約覺察自己有怪現象,只是她把自己隱藏得很好,直到大學在眾人面前發病

raw-image

本書三分之二的內容都在治病

作者很抗拒藥物治療,一方面是強烈的副作用,另外則是認為靠意志力與自律可以完成社會任務,其成就會替她洗刷污名

結果壓力大誘發病,被抓去住院進進出出,飽受四肢被拘束沒了尊嚴

治療內容除了醫院,更精彩的則為好幾任精神分析師(與現代的心理師並不相同)做談話治療,分析詮釋

艾倫怎麼跟她們合作、對抗、移情、依賴,都有真實紀錄

艾倫是高智力,再撰寫回憶時寫了很多一般病患無法描述的心理狀態,讓我們知道思覺失調患者「不是發瘋」,是跟你我一樣追求生存,但是飽受內外夾擊之苦的人

我自己看完後的比喻是:他們有情感需求,簡單的喜怒哀懼能直白表現,但是複雜的衝突、無措,會因為「認知障礙」的關係而妄想出情緒災難,也在表達上語出驚人(破碎語言、夢境象徵、極端用語)。作者說這是「我們把自己嚇得半死,無法思考」,是說/做出更極端的言行,以掩飾自己正在害怕的狀態。如果能夠看懂,在對待上就比較能溝通。

艾倫最後在醫師、友人及伴侶的協同下,達到了終身教職,並在「精障患者的法律權益」上有所成就,替這個族群發聲(因為她就是這樣走過來的)。艾倫也參加心理分析學會的訓練,臨床工作過一年,後來專心寫書不再治療,本書(2007出版)榮獲多項殊榮,並巡迴演講分享她如何與精神病共存的經驗。

要特別注意的是,艾倫深知自己是集合諸多例外於一身的人,才能幸運有今天的成就。她認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障礙,非特定族群,其才能、智力分布也與一般人差不多,然因罹病關係,資源分布會嚴重偏離(被認為是不會恢復的病人而不再給資源),很容易錯過治療。艾倫呼籲大家要重視這一塊:障礙者需要更多資源與理解他的人,他一定可以追求穩定生活與發揮才能。

書裡有很多治療方面的對話,也對助人者的專業很有幫助,我摘錄有感的句子與心得如下

以下句子主詞。用「我」時,是心理師自己的心得整理;用「艾倫」時,是書中文字,並精簡組合過

P110.分析師瓊斯太太的分析與詮釋:

佛洛依德認為精神病來自「過度自戀」與「過度內視」所產生的衝突,以致無法適切的產生移情關係。

分析師是白紙,讓案主移情在白紙上看清自己的心智如何運作。

P114.經談話傾吐與詮釋後,艾倫覺得妄想症狀已經不可怕,真實人類略可親近(並非要加害於她)

P118.艾倫:精神病+妄想,讓自己感到驚恐,嚇到魂飛魄散而無法思考

P126.需要設法填滿無所事事的時刻

P186.在醫院:多次的拘束行為後,艾倫終於學到要向當事人道歉才會被鬆綁。當時同時對抗內在和外來的攻擊

P198.艾倫不接受生病,會使用各種想像及極端用語來形容情緒(暴力的、攻擊或被殺的,不連貫的破碎語...)

P228.有深刻的孤立感。以為自己是異類,而非真正人類

P253.懷特醫師為艾倫的行為詮釋:精神病狀是如何保護艾倫免於痛苦意念和感受的影響。

醫師在艾倫面前不會懼怕,不會退縮(動不動就送醫),堅持立場,保護案主利益

P254.艾倫的好友(史蒂夫)是靈魂伴侶,能看清並接納疾病,不會把障礙當成核心本質,讓她感受到自己是真正的人。

艾倫需要等量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時間,類似日間照顧計畫那樣的框架

建立一些生存工具也是重要的。所以艾倫有(1)大學工作,以成長(2)精神科醫師、分析師,讓她覺得活著有價值(3)朋友,讓她像個人。日後再有友誼基礎的同事前發病,她也可以信賴和安心。

艾倫後來有結婚,與對象互補,也經歷過她的嚴重發病,關係仍在。愛情關係讓她覺得像個女人。

P257.艾倫的生活模式:設下目標、成功達成、(無事可做)崩潰

P261.也要注意「憂鬱症」的影響,不是單單只有思覺失調

P269.離開熟悉的環境,或支持的朋友、醫師時艾倫會崩潰,會以發病來處理情緒。

會讓很多外在的事物來爭奪她的注意力,以逃避面對,但同時也被情緒淹沒。

我認為此刻或許可用NLP技巧來將注意力移到當下,但也可能認知系統被關掉了根本無法自主。

我認為可助其「定錨(架構、可預測性)」、「恢復理性/秩序」,雖然案主會覺得失去隨性、自發性

P273.艾倫若要恢復理智,就需要事情的「終點」在正確的時刻和地點來臨。(可預測性)

P291.真正的問題,是精神病何時會發作

P309.依照分析師的思維,艾倫總是用三種濾鏡凝視自己,就像是三個我/主體/人格。分別是「艾倫」、「薩克斯教授」和「病歷表女士」,其中艾倫的時間最少。分析師認為艾倫在逃避自己

P331.談論吃藥。

艾倫反抗吃藥,因為吃藥等於承認自己有病。

但不要抵抗吃藥。發病時就像是陷入激流,不要跟激流鬥力。停止掙扎,暫時讓浪帶著你走,保留力氣,別抵抗(服藥後等待),激流會帶你走到平靜的水域。懂得放手,保留體力,屆時即可游回岸邊

艾倫自行調整藥量的歷程在他人眼中很可怕,但此歷程卻是她認為重要的發展階段(掌握,或親身驗證?)

P336.有了終身教職,生命核心議題就會從「生存」轉向「欲望」

P337.不能一直發病又復原,這會讓功能損傷

P380.分析師的態度強硬:在藥物上合理,因為艾倫也試過了就是不行,為了不讓她無效重複,所以強硬。

但其他方面若強制太多沒有協商空間,則被艾倫覺得威脅、推逼、背叛。(但也可能是艾倫的自我中心觀點)

P383.艾倫認為他自己在人生中執行兩種騙局,兩種交織

(1)疾病:幻象。騙自己以為這不是病,自己可以做到,是萬能的(2)試圖欺騙他人,說「我沒問題」「我很好」「功能健全」

P384.思覺失調的心智,是碎裂(混亂失序的思維)不是分裂。

不會一直發病瘋狂。正性症狀--產生幻覺;負性症狀--無情感或疏離。

#我認為事件一樣會引發情緒,但病患因「認知思考障礙」,故逃避面對情感(主要是衝突、負面情緒),同時經過認知障礙再被扭曲,是雙重的

P388.談話治療

一段關係,可信賴,以建構病識感為主

艾倫需要有人來說哪裡安全、真實、值得掌握

P389.還是需要與身體共處。身體是心智的棲息之所

P390.與心魔和平共處,而不是虛耗在無形上

P412.人們之所以有暴力意念,絕大部分是恐懼,隨之而來的是在防禦這個恐懼

在書的結尾作者有幾個重點:

1.即使是思覺失調,談話治療+藥物治療都是核心。

談話治療是一段關係,有人接受與告訴他安全、真實、值得掌握的。

不是什麼都案主自覺、自決。

2.案主所學習的是「接受現況」

認識精神病症是來保護自己的

要學習即使無法完全掌握現實,該怎樣在職場和親密關係裡理出一條路

隱藏在自己混亂思維及感覺背後的真正東西是什麼(例如恐懼,嚇到自己;例如有什麼需求)

#心理師的整理

我早年即認為思覺失調症者並非發瘋,而是前端的資料收集失調(對方是外星人要控制我),中段邏輯正確(躲避或對抗才會安全),但運算結果仍是錯誤的(躲不了乾脆自傷傷人)。而究其需求,是他們如同一般人有「關係需求」和「成就需求」,所有症狀也會繞著此兩項基本需求在轉。

如今這本書講更清楚了

1.需求都是有的,因為都是人。

2.但是當現實情境無法掌握時,壓力及情緒會把自己嚇死,那種無法掌握的恐懼無法述說,便以症狀表現。

3.認知障礙:不同於精神官能症對情緒有障礙,思覺失調能感受情緒,但因為認知障礙「碎裂把感受的解釋扭曲了」,大概類似你吃了一道蛋炒飯,但是認知扭曲成:一隻雞、農夫、稻穗、劊子手、火焰...都有相關之處但不相連,最後連自己要什麼都不清楚了,他人更不用說簡直被嚇到了。

#關鍵的協助:

1.談話治療:不是助其思考,因為是認知障礙啊,反倒是詮釋,幫他解釋安全、真實、要掌握之處。

2.藥物治療:暫時幫碎裂的部分連起來

3.關係支持:人際安全網。知道他發病時的處理程序,能冷靜對待、尊重意願




avatar-img
326會員
236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
給思覺失調者平常保健的方向:「藥物治療(身心科)」+「談話治療(心理諮商)」+「有生產性的創作活動(從己而出的作品,工作、烹飪、繪圖、跑步紀錄…都可以)」 #前端資訊過少時的妄想運算 思覺失調在面對情境時,大腦的邏輯運算是正常的 差別在「接受資訊」時所思所覺『看到的資訊很少,自己補充的內容太多』
ADHD特質如狗;AAD特質如貓。遛狗、逗貓。 最近晤談時,成人過動案的比例變多了,所以今天來整理過動的建議解方: 1.接受與認識「過動特質」 如果有些行為你無法解釋,也沒有明顯創傷,但從小就會這樣(附帶常群體被排擠,但你本人一直不清楚發生什麼事) 上述莫名的事若在成長中常常發生,你會覺得原
「親愛的,你有看到那頭大象在屋裡嗎?」 「沒有啊,屋裡怎麼可能會有大象?你在亂說什麼啊」 「是真的啊,大象很生氣的時後要去安撫,不然房子就被拆了;大象很難過的時候不動如山,擋住家裡很多地方,什麼事也不能做...你真的都不知道嗎?我希望你來幫幫我」 「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就物理上房子裡不可能有大象
給思覺失調者平常保健的方向:「藥物治療(身心科)」+「談話治療(心理諮商)」+「有生產性的創作活動(從己而出的作品,工作、烹飪、繪圖、跑步紀錄…都可以)」 #前端資訊過少時的妄想運算 思覺失調在面對情境時,大腦的邏輯運算是正常的 差別在「接受資訊」時所思所覺『看到的資訊很少,自己補充的內容太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是由一位兒童精神科醫生來檢視現今社會的變遷和各種社會問題,同時著重於腦科學和科技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書中也涉及了疫情期間的社會反應和網路攻擊言論的分析。
Thumbnail
(00:00) 精神病這件事(11:23) 什麼是自閉症(16:15) 自閉症的規模與經濟衝擊(20:25) 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ity)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本文是一篇論文,文長,具某些難度。可以藉此更瞭解思覺失調症。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是由一位兒童精神科醫生來檢視現今社會的變遷和各種社會問題,同時著重於腦科學和科技對人類行為的影響。書中也涉及了疫情期間的社會反應和網路攻擊言論的分析。
Thumbnail
(00:00) 精神病這件事(11:23) 什麼是自閉症(16:15) 自閉症的規模與經濟衝擊(20:25) 神經多元性(Neurodiversity)
Thumbnail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
Thumbnail
海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照顧者因為承受長期的照護壓力,約40~50%有憂鬱症狀,你也總是燃燒自己,照亮家中失智長輩嗎?從小君的故事裡可以看到失智症照顧者常見的挑戰與壓力源。
Thumbnail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失智症的症狀包含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退化,與一般老化的短暫忘記不同,失智症者常完全忘記所做所為,甚或自己是誰等重要記憶。這也經常導致生活上的干擾、個性改變或妄想,影響自己與身邊的人。
Thumbnail
A :不一定 解離症的常見症狀分類,大概分成以下六項: 失憶、現實感喪失、自我感喪失、身份認同混淆、身份認同轉變、功能性神經症狀 每個症狀各自都有不同的表徵型式、持續時間、輕重之分 每位患者的病況都不相同,有沒有身份認同轉變症狀,要看的是患者本身的病況,而不是單以病名去看待。
Thumbnail
本文是一篇論文,文長,具某些難度。可以藉此更瞭解思覺失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