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忍辱

更新於 2024/07/04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續前篇...

13、觀瞋恚其咎最深

復次,當觀瞋恚,其咎最深。……諸心病中,第一難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觀罪福,不知利害,不自憶念,當墮惡道!善言忘失,不惜名稱,不知他惱,亦不自計身心疲惱;瞋覆慧眼,

專行惱他。

這跟前面有點類似。如果他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觀罪福,不知利害,不自憶念,就會墮入惡道。如果我們起了瞋恨心的話,就會覆蓋我們的慧眼,專行惱他。

如一五通仙人,以瞋恚故,雖修淨行,殺害一國如旃陀羅。

一般所說的神通,只能稱為神秘現象而已;以佛教來講,神通是要以禪定為基礎,必須要有禪定,才能引發神通。這裡談到一個五通仙人的故事,不過,五通仙人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這裡講得很簡要。

這個五通仙人是外道的修行者,是沒有漏盡通的。他在修行時,有人往他身上潑糞,他想:「沒關係!你潑你的糞,我打我的坐。」而其他人看見後,也繼續倒糞在這位仙人身上。這位仙人受不了了,便產生了瞋恨心,一發神通,把整個村莊都毀滅掉了。這就是經文說的:「以瞋恚故,雖修淨行,殺害一國如旃陀羅。」就像殺害奴隸、賤民一樣。

另外一個故事是說:五通仙人在樹下打坐時,有鳥去擾亂他;換到河邊打坐時,又有魚等來惱亂他。沒有神通還好,但有神通者一起瞋心後,破壞力就很強。

14、瞋恚之人,人不喜見,積瞋之人,甚至不受佛語

復次,瞋恚之人,譬如虎狼,難可共止;又如惡瘡,易發、易壞。瞋恚之人,譬如毒蛇,人不憙見。積瞋之人,惡心漸大,至不可至,殺父、殺君,惡意向佛。如拘睒彌國比丘,以小因緣,瞋心轉大,分為二部。……瞋罪如是,乃至不受佛語。以是之故,應當除瞋,修行忍辱。

瞋恚之人,譬如虎狼,是很難共處的。底下舉了一個例子:像拘睒彌國比丘,因為小因緣,瞋心轉大,便造成僧團的分化。佛陀希望僧團可以和合,可是僧團裡的每一個人都各執己見,連佛的話都不聽。

在《四分律》中有個比喻:佛陀希望整個僧團能夠和合,僧團不和是佛教的不幸,居士們對比丘眾也不要再火上加油,最好能夠平等地護持。所以,當初僧團分化時,有居士覺得很困惑:「我到底要護持哪一邊呢?」於是就請教釋尊。釋尊說:「僧團就好像一根金棒,如果不幸分成兩、三截,段段都還是金,所以希望居士們都能平等護持,不要挑撥離間。」

所以,瞋恨心的人對平常有恩於己的人,不管是父母、師長、或是提拔過自己的恩人,有時瞋恨心一起,真的是忘恩負義,這果報當然也會是比較重的。

15、修忍易得慈悲,易成就佛道

復次,能修忍辱,慈悲易得;得慈悲者,則至佛道。

16、寧可為無智者所輕慢,不為聖賢所輕賤

這點講得非常好!這怎麼說呢?下面以一問一答來說明:

問曰:忍辱法皆好,而有一事不可:小人輕慢,謂為怖畏;以是之故,不應皆忍。

問說:「你說的忍辱法雖然很好,可是有一件事情我一直無法想通。如果你一直修忍辱,給人覺得你是個膽小鬼,沒有志氣,會被小人輕慢,以為你在怕他。因此,這時候就不應該忍辱了。」

答曰:若以小人輕慢,謂為怖畏而欲不忍,不忍之罪甚於此也!何以故?不忍之人,賢聖善人之所輕賤;忍辱之人,為小人所慢;二輕之中,寧為無智所慢,不為賢聖所賤。何以故?無智之人,輕所不輕;賢聖之人,賤所可賤。以是之故,當修忍辱。

龍樹菩薩回答說:「如果你怕給小人輕慢,你不修忍辱的罪,是甚於此也。」你如果忍的話,人家頂多是笑你沒志氣而已,可是你不忍時,罪過比這大很多。為什麼呢?「不忍之人,賢聖善人之所輕賤。」如果我們發了瞋恨心,沒有修忍辱,賢聖的人會看不起你。

因為修行本來就是要修忍辱的,就因為一點小事,而無法修忍辱,這會被賢聖的人看不起。

如果你能安忍,聖人是讚歎你的,會輕慢你的是這些小人。不論你修與不修忍辱,都會有人輕賤你,那麼你就要衡量自己要給誰看不起。給小人看不起,這沒什麼,你不要跟他一般見識就好。千萬不要做出不合乎道德的行為,這樣不但有損自己的福德,也會讓聖人看不起。既然都會給人看不起的話,那你要選哪一個呢?所以還是修忍辱吧!

修忍辱,是聖人所讚歎的,即使這些小人有所毀謗,那也算不了什麼,因為他是外行人嘛!你不要跟他一般見識。無智的小人輕視他所不應該輕視的;而有智慧的賢聖之人,他是輕賤那些該輕賤的小人,所以我們應修忍辱。

這樣的觀想很好,如果會怕人笑你沒志氣,不妨想想這點!

17、修忍之人,常生天上、人中,後得佛道

復次,忍辱之人,雖不行布施、禪定,而常得微妙功德,生天上、人中,後得佛道。何以故?心柔軟故。因為修忍辱,心調柔了,會有種種的功德。

18、不修忍辱,常墮惡道

復次,菩薩思惟:若人今世惱我,毀辱、奪利,輕罵、繫縛,且當含忍。若我不忍,當墮地獄,鐵垣熱地,受無量苦,燒炙燔煮,不可具說!以是故知,小人無智,雖輕而貴;不忍用威,雖快而賤;是故菩薩應當忍辱。

菩薩應該這麼思惟:有人今世來毀辱我,奪取我的利益,甚至把我綁了起來,我都要忍受。如果不忍的話,自己就會墮入地獄,受到鐵垣熱地、燒炙燔煮等種種苦痛。所以,受人毀謗、奪取利益都還是小事,如果墮入三惡道中,那些苦比起現在世間自己所受的苦,還要大上千萬倍。因此,衡量之下,這個苦還算是小事。

有些小人是非不分,沒有智慧,經常輕慢他人;菩薩雖然被小人所輕視,可是愈顯得菩薩的尊貴。反之,如果我們不好好修忍辱,而用種種的威勢讓人感到不可侵犯,雖然可逞一時之快,可是反而顯得自己的卑賤,所以菩薩應當修忍辱。

19、念眾生為瞋所惱,方便治之,無所嫌責

復次,菩薩思惟:我初發心,誓為眾生治其心病。今此眾生為瞋恚結使所病,我當治之,云何而復以之自病?應當忍辱!

菩薩初發心不只是自己調練心性,也希望能夠幫助眾生。結、使,都是煩惱的別名。眾生都被瞋恚的煩惱所牽纏,我們應該幫助他化解才對;不要本來是為了度人,反而對人起了瞋恨之心。

譬如藥師療治眾病,若鬼狂病,拔刀罵詈,不識好醜,醫知鬼病,但為治之而不瞋恚。

如得了鬼狂病的人是身不由己,醫師應以慈悲心來治療這個病,不要對他種種不合理的行為而產生瞋恨心。

菩薩若為眾生瞋惱罵詈,知其為瞋恚者煩惱所病,狂心所使,方便治之,無所嫌責,亦復如是。

菩薩如果被眾生瞋惱打罵,應該體諒他是被瞋恚的煩惱所繫縛,是狂心所使,菩薩應便來治療他,不要有所嫌棄,或跟他過不去。

20、菩薩愍念眾生,愛之如子,念彼幼小,雖有過罪不瞋不恚

復次,菩薩育養一切,愛之如子;若眾生瞋惱菩薩,菩薩愍之,不瞋、不責。譬如慈父撫育子孫,子孫幼稚未有所識,或時罵詈、打擲,不敬、不畏,其父愍其愚小,愛之愈至;雖有過罪,不瞋、不恚。菩薩忍辱,亦復如是。

菩薩慈愍一切眾生,如父母親疼愛子女一樣。小孩子不懂事,童言無忌,有時還會不敬父母,冒犯長上;父母親愍念其幼小無知,寬容原諒其過失。菩薩慈憫眾生也是一樣,眾生雖有過失,不要跟他計較。

21、若不忍今世苦,後世墮惡道其苦更多

復次,菩薩思惟:若眾生瞋惱加我,我當忍辱。若我不忍,今世心悔,後入地獄,受苦無量;若在畜生,作毒龍、惡蛇、師子、虎、狼;若為餓鬼,火從口出;譬如人被火燒,燒時痛輕,後痛轉重。

菩薩應當思惟:如果眾生瞋恚加害於我,我應修忍辱。

若不修忍辱的話,今世心裡經常產生憂悔,以後也會下地獄受無量的苦。再來,起瞋恨心有可能會墮到畜生道,作毒龍、惡蛇等;也有可能會墮入餓鬼道,火從口出,常受飢餓之苦;譬如人被火燒,剛被燒時的疼痛還輕,之後這個痛愈來愈重。龍樹菩薩可能被火燒過,他很有經驗。

後面這句話「燒時痛輕,後痛轉重」也有可能在比喻,我們今世憂悔,這個還算小事;如果不修忍辱而起瞋恨心的話,墮到三惡道,那受的苦反而更重!

22、若不能忍辱,則不名為菩薩

復次,菩薩思惟:我為菩薩,欲為眾生益利;若我不能忍辱,不名菩薩,名為惡人。

如果不修忍辱的話,就不能稱作菩薩了;不稱為菩薩,那就跟一般人沒有兩樣了,而是惡人。

23、初發心誓為一切眾生,云何起瞋

復次,菩薩思惟:世有二種:一者、眾生數;二者、非眾生數。我初發心,誓為一切眾生。若有非眾生數:山石、樹木,風寒、冷熱,水雨侵害,但求禦之,初不瞋恚。今此眾生是我所為,加惡於我,我當受之,云何而瞋?

菩薩初發心是為了度化一切眾生的,故不應起瞋心。世間可分為「有情的眾生」和「無情物」,無情物如風寒、冷熱、水雨等。也就是說你不要怨天尤人,怪天氣的冷熱種種,菩薩對這些要能夠安忍。

24、知「眾生」為因緣假合,誰可瞋者

復次,菩薩知從久遠已來,因緣和合,假名為人,無實人法,誰可瞋者?是中但有骨血、皮肉,譬如壘墼;又如木人,機關動作,有去有來。知其如此,不應有瞋!若我瞋者,是則愚癡,自受罪苦。以是之故,應修忍辱。

這是須要修空觀的,要用智慧來修眾生空。菩薩之所以無法忍受,是因為有眾生相,看到這個人長這個樣子,那個人長那個樣子,總會產生種種差別的想法,有差別觀。

這時,菩薩應作深刻的觀察:「從久遠已來,因緣和合,假名為人」,是由種種因緣——色、受、想、行、識的組合,只不過是個假相,一層皮包著而已。這層皮一剝落後,哪有什麼美好、醜陋的分別呢?這是進一步對眾生空的觀察。

25、諸菩薩皆先修「生忍」,後修「法忍」,乃得成佛

復次,菩薩思惟:過去無量恆河沙等諸佛,本行菩薩道時,皆先行生忍,然後修行法忍。

「生忍」就是眾生忍,對於侮辱、毀謗我們的眾生要修忍辱,乃至對自己特別好、特別恭敬,最能吸引自己的人,也不要產生染愛。對於這些會產生染愛的,《大智度論》稱 之為「軟賊」。不是只有鹽水才會使鐵生銹,甜的糖水也能使鐵生銹。

我今求學佛道,當如諸佛法;不應起瞋恚如魔界法。以是故應當忍辱。

我們如果一起瞋心,就跟魔沒有兩樣了。我們是要學佛法,不是學魔法,所以應該修忍辱。

底下有幾句我非常喜歡的座右銘,與大家分享!

人之聰明才智,多不用以責己,而用以責人;多不用以集所長,而用以護所短。

這句話我非常喜歡!人很聰明,但往往用錯了方向,不用來反省自己,多用來責備別人。如果方向一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事實上可以改善的地方很多。若能把聰明用來積集很多的長處,把每一個人的長處都收集起來,累積多了以後,你就富有了,就功德圓滿了。

但是,往往人之聰明都拿來掩飾自己的過失,用種種巧妙的手段隱藏,不欲人知,這就像把一個臭的東西層層包裹,密封起來,那只是越久越臭,不會變香的。

常言「忠言逆耳」,我們若要各方面能夠有所長進,不管是知識或才能等等,因為自己一定有許多不足之處,所以一定要記住善知識給我們的指點。要自己成長有兩個條件:一是自己的反省力非常強,甚至能無師自通;一是藉助外在的善知識。當自己的反省力不夠強,能力沒那麼好,無法無師自通時,當然要藉著善知識來助自己一臂之力。

所以,如果有人來勸我們,我們感激他都來不及了,而不要說:「你憑什麼說我 !」所以,我們不妨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自己身上,自責而不責人;用於集所長,有過失就要馬上懺悔,才不會讓惡報漸漸增廣。

有時是忠言逆耳,感到非常難受,這時就不妨用第二句來思惟。

攻我之過者,未必皆無過之人也,若求無過之人責我,則終生不得聞過矣!

當別人來指正我們的過失時,如果他用非常和藹的態度,我們還可以接受;如果他用很嚴厲的手段,或在大庭廣眾之中數落你的不是,你就會覺得面子掛不住,非常難受。有時就會有一種自我安慰的想法出現:「如果我這麼不好,那你又好到哪裡去了?還不是半斤八兩!」但是,如果是要讓自己長進的話,這種想法是節外生枝的。

如果你想要求一個完全沒有過失的人來勸告你,那這一輩子就沒有人有資格來勸告你了。你是天上哪一尊聖賢下生的呢?要找一個完全沒有過失的人來勸告你,這種人不但難找,你又有什麼福報能這樣呢?所以,我們要感念對方的勸告。如果是對自己有幫助,講的是實話,我們就要撿起來用。至於他有沒有過失,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鏡自照見顏容,以心自照觀吉凶。

看著鏡子,可以看出我們的容貌是如何。有人喜歡去占卜算命,這是人對未來有種好奇;或是自己以前做過不好的事情,於是去占卜,看看自己將來是不是一定會受報,是種不安而想要事先瞭解一下的心理。其實,真正要占吉凶,問自己的心是最清楚的,不是問別人。

要吉,心就要清淨,凡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如果照了鏡子後,不滿意鏡中人,對他發脾氣,或是責怪鏡子凹凸不平,這是於事無補的。佛教講「如是因,如是果」,你要從當下因緣的根源做起。

除山中之賊易,去心中之賊難。

有人說:「學佛,心好就好,何必去吃素、做善事?」

其實,心好太難了!一般人在大眾面前都不敢做壞事,身口表現出來像個正人君子,這個還容易做到,但要做到心中全然沒有雜念妄想,念念是善念才難。所以,要除山中之賊易,去心中之賊反而難,須要從戒定慧下手。

一把無明火,能燒功德林。

三年打柴,一日燒盡。(不必燒三年)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以下簡單做個歸納。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要只考慮到目前、短視近利的因,而要考慮到將來可能會產生的果報。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一般人是害怕將來會得到什麼惡報,菩薩是害怕種下惡因,因為他知道有了惡因,將來就一定有惡果。

有時,我們看佛典會覺得撥無因果的是外道,其實我們自我反省:我們種了一個不好的因,也一直在逃避,有時會存著「惡果大概不會來吧」這種僥倖的心理。

嚴格來講,我們這種撥無因果的想法,事實上跟外道的邪見沒什麼兩樣。所以,我們不要把因果看得太輕,要看看自己做了某種行為和其延續的種種後果。因緣是瞬息萬變的,我們當思惟自己造了瞋恨心的因,將來會產生什麼惡果。如能從這邊下手——知解的轉變,乃至透徹地體會佛法的無常、無我,便能瞭解諸法的實相,瞭解這世間的真相、常態,就能避免許多造惡的事情。

煩惱有「見惑」和「修惑」這兩種。見惑,是屬於我們觀念上的問題;修惑,是意志上、情感上的問題。例如有人知道抽煙會傷肺,喝酒會傷肝,醫生對這些常識比任何人都清楚,但有些醫生卻戒不了煙,這是意志力不夠堅強。

所以,我們在考慮事情,遇到種種不如意時,是「我知道,我知道」,卻明知故犯。這其實是「知之深,行之淺」,有的是知的不夠深,所以行的不夠切。你說你知道,事實上是知得不夠深,所以須從知見上進一步地再下深的功夫。有的雖是知曉,但須要在情感、意志上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當機立斷。往往我們明知故犯,這就是不好的習氣使然。要對治不好的習氣,就要破釜沈舟,要用好的習慣來轉化不好的習慣。

所以,持戒的「戒」,這個尸羅的意義就是好的習慣,這才是戒體。尸羅就是習慣,要習慣成自然。

我們可以回想過去跟人的衝突,不管是對父母、長輩、長官或下屬,引起我們起瞋心的情形,一直跟人吵的這些事,現在幾乎很多都不值一提了,但當初怎麼都放不下。依此而推,目前碰到的種種不如意,以後再倒帶回來想,其實也不值得一提了。我們不要為這些小事傷感情,跟自己過不去。

其次,就是我們要「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不要讓惡因緣一再重複。已經發生的,就好好處理善後;還沒發生的,就好好防患未然,廣結善緣。再來,我們常常一開始發心時是任勞任怨,但不長久,漸漸就變成是任勞不任怨,再來就不任勞也不任怨了,而亮起紅燈的警訊了。

今天我們從幾個角度來看「忍」,有些是體力上的問題,有些是意志、情感上的問題。比如馬拉松,全程約42 公里,跑者除了體力是個很大的挑戰外,意志力更是最大的考驗。有人的腿已經抽筋了,卻可以硬撐著跑完全程。所以,忍辱可在體力上鍛鍊,意志上加強,情感上昇華,再從知見上加強無常、無我的體認,瞭解整個煩惱的根源處是在我執,從這邊下手,就比較容易解決了。

今天就簡單地跟各位討論到這裡,如果還有什麼問題,我們再找時間慢慢聊,謝謝大家!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個故事主要有幾個提示,就是說我們看到別人受苦的時候,不要起嫌恨心。自己要好好反省:如果我沒有起慈悲心,或者說沒有防範未然的話,說不定將來也會得到這樣的果報。就是我們思考要能夠想得深遠,自己有類似的毛病,應當要趕快消除,好好對治,要把握時光。
    這個故事主要有幾個提示,就是說我們看到別人受苦的時候,不要起嫌恨心。自己要好好反省:如果我沒有起慈悲心,或者說沒有防範未然的話,說不定將來也會得到這樣的果報。就是我們思考要能夠想得深遠,自己有類似的毛病,應當要趕快消除,好好對治,要把握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事非經過不知難 前言 我不善也不喜動手,前三天(22日)好不容易在依照著視頻把有點漏水的馬桶修理好了,感覺還有點得意。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來,怎麼馬桶邊邊都是水,還漫延到前方,難怪昨晚起夜時腳好像沾到水。仔細一看,好像換上的進水器下方有點濕,難道是沒拴緊嗎?而且不止是進水器下方有點濕,濕的好像還包
    遇了,試了,成了,哇! 前言 記得看過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業務員拜訪大老闆,但屢屢碰壁,不是見不到面,就是被敷衍一下應付過去。有次他再度拜訪,並獲接見,在介紹產品時無意中看到老闆電腦有隻看來像是自製的椅子,他不禁問起椅子來歷,沒想到大老闆竟然興致勃勃的聊起這隻他自己在閒暇時間,花費了四十元材料費
    Thumbnail
    修法時間的長短不是重點,主要是有修法成就的徵兆顯現才是重點。什麼樣的徵兆顯現才算呢?徵兆沒有一定的形式,以實修《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儀軌》及《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長壽儀軌》成功的徵兆,就是能夠頭腦清楚,思緒通透、條理分明、智慧開顯,而且煩惱妄想會一直減輕,慈悲心會與日增長,利益眾生的心念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休 自退 斷然絕 一如嬰生 再不染紅塵 鎖上一屋冷清 風風火火底讀書 日日禪七獨自覺醒 日日禪七獨自覺醒 風風火火底讀書 鎖上一屋冷清 再不染紅塵 一如嬰生 斷然絕 自退 休
    Thumbnail
    ……佛門中有“火燒功德林”的說法。雖不正確,但意思就是叫人不要隨便發脾氣、發火、更不要撩人發火。這個火指的就是嗔恚之火,如果遇事不順,埋恨於心,發怒於形,導致脾氣爆發,乃至引發殺害災禍。而且嗔心不斷,我們煩惱、無明一定也會隨之增長。 所以一個修行人如果隨意發火,那不論他所積的功德有多少都不在修行……
    修 路有百千條 每一條都會到達目的地 只是 知道目標是什麼 怎麼走到目標 這過程中有哪些陷阱 做了有什麼好處 沒做有什麼壞處 甚至還有許多未知的 隱藏在心中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踏實的看清楚 好好認識自己 這才開始走上去 所以修行之路
    Thumbnail
    修驗道最為人知的代表,當屬役小角,也是動畫「鬼神童子」裡的役行者。修驗道一半屬於佛教的分支,一半則屬於山岳信仰的延伸。當然,修驗道也經過神佛習合的年代,所以修驗道有名的神祇如藏王大權現或熊野三所權現,都可以找到對應得神道神祇。其中我看到一個關於修驗道的資料非常有趣,想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事非經過不知難 前言 我不善也不喜動手,前三天(22日)好不容易在依照著視頻把有點漏水的馬桶修理好了,感覺還有點得意。沒想到第二天早上起來,怎麼馬桶邊邊都是水,還漫延到前方,難怪昨晚起夜時腳好像沾到水。仔細一看,好像換上的進水器下方有點濕,難道是沒拴緊嗎?而且不止是進水器下方有點濕,濕的好像還包
    遇了,試了,成了,哇! 前言 記得看過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業務員拜訪大老闆,但屢屢碰壁,不是見不到面,就是被敷衍一下應付過去。有次他再度拜訪,並獲接見,在介紹產品時無意中看到老闆電腦有隻看來像是自製的椅子,他不禁問起椅子來歷,沒想到大老闆竟然興致勃勃的聊起這隻他自己在閒暇時間,花費了四十元材料費
    Thumbnail
    修法時間的長短不是重點,主要是有修法成就的徵兆顯現才是重點。什麼樣的徵兆顯現才算呢?徵兆沒有一定的形式,以實修《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儀軌》及《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長壽儀軌》成功的徵兆,就是能夠頭腦清楚,思緒通透、條理分明、智慧開顯,而且煩惱妄想會一直減輕,慈悲心會與日增長,利益眾生的心念
    Thumbnail
    袞卻格西開示|第十九講:自他相換修習次第、第二十講: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Thumbnail
    休 自退 斷然絕 一如嬰生 再不染紅塵 鎖上一屋冷清 風風火火底讀書 日日禪七獨自覺醒 日日禪七獨自覺醒 風風火火底讀書 鎖上一屋冷清 再不染紅塵 一如嬰生 斷然絕 自退 休
    Thumbnail
    ……佛門中有“火燒功德林”的說法。雖不正確,但意思就是叫人不要隨便發脾氣、發火、更不要撩人發火。這個火指的就是嗔恚之火,如果遇事不順,埋恨於心,發怒於形,導致脾氣爆發,乃至引發殺害災禍。而且嗔心不斷,我們煩惱、無明一定也會隨之增長。 所以一個修行人如果隨意發火,那不論他所積的功德有多少都不在修行……
    修 路有百千條 每一條都會到達目的地 只是 知道目標是什麼 怎麼走到目標 這過程中有哪些陷阱 做了有什麼好處 沒做有什麼壞處 甚至還有許多未知的 隱藏在心中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踏實的看清楚 好好認識自己 這才開始走上去 所以修行之路
    Thumbnail
    修驗道最為人知的代表,當屬役小角,也是動畫「鬼神童子」裡的役行者。修驗道一半屬於佛教的分支,一半則屬於山岳信仰的延伸。當然,修驗道也經過神佛習合的年代,所以修驗道有名的神祇如藏王大權現或熊野三所權現,都可以找到對應得神道神祇。其中我看到一個關於修驗道的資料非常有趣,想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