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做電商的,看到代理商或投手的Meta廣告報表中 "CTR" 千萬要注意它的定義,不要被忽悠了。
在 Meta 廣告系統中,關於「點擊」有三種定義
先說,如果是做電商,是以把使用者帶到官網上轉單為主要目標,所以最重要的應該是「連外點擊次數」,表示廣告真的有把使用者帶離「『Meta 技術』平台」,理論上才是關鍵觀察的指標,不論是 CPC 或是 CTR 應該都要是以這個指標為主。
請務必在請乙方做報表的時候,要以這個指標為判斷標準,畢竟電商投廣告是要賺錢的,其他的點擊基本上只能說是輔助。
不過如果投手在廣告管理員要看到「連外點擊次數」這個指標,必須要透過「自訂報表」手動設定,預設的「成效和點擊次數」報表中呈現的指標是「連結點擊次數」跟「點擊次數(全部)」。
「連結點擊次數」比較好懂,雖然他也包含了「連外點擊次數」,但他把所有點去「『Meta 技術』平台」,譬如點去看粉專的首頁、或是跑去看 IG 帳號首頁,這些都算是「連結點擊次數」。而「點擊次數(全部)」更是把按讚、留言、分享,反正任何在貼文上可以做的動作都算了進去,那 Meta 到底是怎麼算點出次數呢?
假設今天小黑在一則影片貼文上做了這些事情:
在 Meta 的數據呈現是:
所以如果真的是要做電商轉換的,要把使用者帶離「『Meta 技術』平台」到官網才是硬道理。所以請讓乙方跟投手不要用「點擊次數(全部)」當作成效的指標。
看「點擊次數(全部)」的意義在於:廣告文案能不能創造社群能量。
其實 Meta 判斷一則貼文「好不好」,其實就是看他的社群能量夠不夠,或是說互動率好不好,互動率越高的貼文或廣告就會給予比較高的曝光。而且在廣告中給比較高的曝光方式就是給比較低的 CPM 。如果你已經聽懂前面的事情,知道連外點擊次數也要追求,連帶讓連外 CTR 也拉高的話,低的 CPM 搭配高的 CTR 結果就是:流量獲取成本(CPC) 能夠有效降低。
所以檢核「點擊次數(全部)」這個指標,當然也可以看乙方或投手(或自己)所撰寫的廣告文案能不能引起受眾的共鳴。
所以看到這邊,你應該已經稍微了解怎麼去看 Meta 廣告數據了對吧?廣告管理員有很多數據要看,但對我來說比較關鍵的還是得先看「連外點擊次數」以及其 CTR 跟 CPC;次要指標則是看「點擊次數(全部)」是為了檢核文案對目標受眾的吸引度。當然通常「點擊次數(全部)」點擊率不好,「連外點擊次數」點擊率也就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文案可能要重新寫過。但如果「點擊次數(全部)」點擊率還不錯( >5~7%),但「連外點擊次數」卻很低 (<3%) ,那通常就是文案的「誘因不足」,只能做到叫好但不叫座,通常在貼文中把事情都講完了,沒有創造文案的懸疑感或共感,沒有想要讓使用者想要「一探究竟」的衝動。就跟要交往一樣,不只要心動、還要有一點衝動。
最後一段要得罪很多代理商或是無良廣告操作者,挑選廣告投放合作對象,如果遠意開後台給你一起看(俗稱透明報表)這就沒什麼好挑的,絕對是可以合作的對象,這種雷的機率會比較低,通常就看對方對於這個產業能不能說出一些特殊的見解。
但如果只給你報表,那就注意看一下他在「點擊」這個指標上用的是哪個定義。只給報表有時候是有苦衷的(?)近代我已經不會把它當作篩選的標準,但如果他給的報表很硬氣的是給「連外點擊次數」,這種代理商跟乙方絕對值得合作(數據有沒有造假是另一種問題)。而如果「連外點擊次數」跟「點擊次數(全部)」願意一起放出來,那這個你甚至可以考慮加錢讓他順便把文案也包了,因為他應該懂社群互動的重要性。
總而言之,如果你看他給的報表是用「點擊次數(全部)」當作點擊、 CTR、 CPC 計算依據,而你還是電商甲方,這時候就請微笑結束會議吧。下一個會更好。
資料出處
官方說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