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31|商務上提出有行動的主張,用數字表達因果關係更有力
付費限定

31|商務上提出有行動的主張,用數字表達因果關係更有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精準表達》在很短時間內讓對方願意聽,且精準表達你的想法並說服

31|商務上提出有行動的主張,用數字表達因果關係更有力


商務上提出有行動的主張,用數字表達因果關係更有力


比如你研究出該商品的市場,還沒到銷售天花板,因為廣告費用帶來的客戶消費還是賺更多,但如果就這樣提出主張,可能說服力不夠,也不知道行動方案,要投多少錢做廣告?因此可說:「根據數據分析,每投入 1 萬廣告費,可帶來 3 萬淨利,因此建議上調廣告算至 1 千萬,即可達成目標淨利。」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3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表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波士の思考
159會員
287內容數
專門分享長久有用的知識、具啟發性的觀點 知識用在對的地方就是力量 當你自己足夠強大,整個世界都和顏悅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波士の思考 的其他內容
當你說出樂觀與保守的估計值後,一定有人會問落在這個範圍的機率為何?這時你可以根據過去統計資料來推算發生機率,沒有資料就用你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發生的機率。 比如說:「 預估範為 200~500 萬,機率 90%,因為...,除此之外超出 500 萬機率是 8 %,低於 200 萬是 2 %。 」
比如你需要對某個商品的銷售額做預估,如果回答:「 這很難說...接著說理由 」那這樣有說等於沒說,或是你只說了一個精確的數值,就算你有很棒的根據,但也容易引起質疑。 因此你可以換句話說:「 樂觀估計約 500 萬,因為...,保守估計 200 萬,因為...,因此平均 350 萬左右。 」
比如剛才提到的例子,這商品依據單月銷售數來看,賣出了 5 萬個,同類第一,你可以接著說賣出很多很厲害,但也可以用另一個 B 數字增添意義。 比如說:「這相當於每 18 秒就賣出一個。」,或再說:「與此同時,全國跟我們賣同類商品的競爭對手,最厲害是每 16 秒賣出一個,我們目前算全國第二。」
比如這商品依據進店人數與購買人數比值,賣出的機率是 5 %,這百分比看似不高,所以沒有厲害感覺,如果換個實數說法,這商品依據單月銷售數來看,賣出了 5 萬個,同類第一。 所以這議題用實數的說法聽起來比較厲害,因此光用實數與百分比切換,也能決定你想要傳達正面還是負面語感。 同一件事情,換種方式
如果想為自己某個表現,或是要幫助別人思考可以進步的地方,你可以說:「如果滿分是 100 分,你為自己這個表現打幾分?」 目的不是知道評分多少,而是你會去思考扣分的原因是什麼,知道原因才能想方法改善,幫助自己也幫助對方思考,但問對方這個問題時,最好確認對方內心是真的想進步。 成長並不是關於得幾
我們產品差強人意,A 公司產品很棒,B 公司產品還行,這說法大家可能常常聽到,但這三個形容詞每個人心中定義一定不同。 比如很棒是多棒?差強人意是可以賣錢嗎?商務交談在評價時需要精確,比如可用數字來評分,我們 60 分,A 公司 90 分,B公司 75 分,再解釋為什麼如此評分,以及評分標準。
當你說出樂觀與保守的估計值後,一定有人會問落在這個範圍的機率為何?這時你可以根據過去統計資料來推算發生機率,沒有資料就用你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發生的機率。 比如說:「 預估範為 200~500 萬,機率 90%,因為...,除此之外超出 500 萬機率是 8 %,低於 200 萬是 2 %。 」
比如你需要對某個商品的銷售額做預估,如果回答:「 這很難說...接著說理由 」那這樣有說等於沒說,或是你只說了一個精確的數值,就算你有很棒的根據,但也容易引起質疑。 因此你可以換句話說:「 樂觀估計約 500 萬,因為...,保守估計 200 萬,因為...,因此平均 350 萬左右。 」
比如剛才提到的例子,這商品依據單月銷售數來看,賣出了 5 萬個,同類第一,你可以接著說賣出很多很厲害,但也可以用另一個 B 數字增添意義。 比如說:「這相當於每 18 秒就賣出一個。」,或再說:「與此同時,全國跟我們賣同類商品的競爭對手,最厲害是每 16 秒賣出一個,我們目前算全國第二。」
比如這商品依據進店人數與購買人數比值,賣出的機率是 5 %,這百分比看似不高,所以沒有厲害感覺,如果換個實數說法,這商品依據單月銷售數來看,賣出了 5 萬個,同類第一。 所以這議題用實數的說法聽起來比較厲害,因此光用實數與百分比切換,也能決定你想要傳達正面還是負面語感。 同一件事情,換種方式
如果想為自己某個表現,或是要幫助別人思考可以進步的地方,你可以說:「如果滿分是 100 分,你為自己這個表現打幾分?」 目的不是知道評分多少,而是你會去思考扣分的原因是什麼,知道原因才能想方法改善,幫助自己也幫助對方思考,但問對方這個問題時,最好確認對方內心是真的想進步。 成長並不是關於得幾
我們產品差強人意,A 公司產品很棒,B 公司產品還行,這說法大家可能常常聽到,但這三個形容詞每個人心中定義一定不同。 比如很棒是多棒?差強人意是可以賣錢嗎?商務交談在評價時需要精確,比如可用數字來評分,我們 60 分,A 公司 90 分,B公司 75 分,再解釋為什麼如此評分,以及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