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新娘(Lost ladies)」(印地語:लापता लेडीज/Laapataa Ladies)是一部印度印地語劇情片,2024年4月26日在Netflix上線。在2001年印度的某個農村,新人舉行完婚禮後,新郎需轉乘多項交通工具才能把新娘接回男方家中,由於搭火車時有兩個新娘穿著同樣的婚紗和頭紗坐在同排座位,在夜晚昏暗下新郎竟認錯人,下車時把別人的新娘帶回家去,也讓兩位新娘各自踏上一場「成長與自我獨立」的驚奇之旅。這是一部在溫馨幽默的架構下對印度父權社會探討與批判的電影,劇情緊湊感人,也是一部兼具文化、兩性、幽默、懸疑於一身的印度電影。
馬克樂透客推薦分數:★★☆★★4.5/5(指標:劇情、演技、視效、音樂、創新)
本片的監製阿米爾·罕在一次劇本創作比賽中發掘了畢普拉布·高斯瓦米(Biplab Goswami)的得獎劇本「兩個新娘(Two Brides)」,這是根據印度詩人泰戈爾(19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於1906年的小說「努卡杜比(敘述新郎因搭船翻覆而認錯新娘)」所改編的故事,由於改編後的劇本極具創意與戲劇性,於是便將其製作成電影。
電影是在中央邦西奧爾縣的巴姆利亞(Bamuliya)村和達曼赫達(Dhamankheda)村拍攝,直接取景當地的原樣房屋,並由當地村民擔任配角,於2023年第48屆多倫多國際影展上全球首映,2024年3月1日在印度院線上映,全球票房收入為2.3億盧比。
2001年在尼爾馬爾邦(虛構的地方),迪帕的父母挑了個良辰吉日,讓兒子迎娶美麗的新娘布爾回家,婚禮結束後布爾跟著新郎搭乘擁擠的火車前往夫家,由於按照傳統所有新娘都穿著相同顏色的新娘禮服,臉上則完全覆蓋著頭紗,在路途上因座位錯置下,迪帕竟把熟睡的布爾給遺落在火車上,反而將他人的新娘賈婭給帶了回家,這場烏龍掉包事件乍看讓兩個女人陷入危險的處境,但迷了路的新娘卻各自在不同的陌生環境裡,尋獲了自己想要的未來和意想不到的遭遇...
基蘭·拉歐(Kiran Rao)1973年出生,畢業於孟買索菲亞學院,是一位印度女導演、製片人和編劇,也是一名素食主義者,與知名演員及監製阿米爾·罕曾是夫妻(結婚15年後於2021年離婚)。2001年因擔任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印地語電影「榮耀之役(Lagaan)」的助理導演而開始入行(此部電影是由阿米爾·罕製片及主演),2010年首次執導黑暗主題的藝術電影「孟買日記Dhobi Ghat」(由阿米爾·汗主演),此女性題材電影「迷途新娘」則為其第二部導演的作品。
一位天真純情的新娘,雖被丈夫遺忘在火車上,但靠著火車站裡的小吃店老闆娘幫助下,獲得獨立自主的生活經驗。妮坦什2007年出生,小時候便開始參加時裝秀,9歲在電視節目首次亮相,之後主演過「MS Dhoni:不為人知的故事」、「Indu Sarkar」、「Inside Edge」等電影,為印度新生代女星。
一位好學自主的新娘,她因被錯認而意外被帶到了布爾丈夫的家鄉,也開啟了她追求自我成長的契機。普拉蒂巴2000年出生,於2020年以電視劇「古爾班花」出道,「迷途新娘」為她的首部電影作品。
一位純情但又粗心大意的新郎,因帶錯新娘回家,除了焦急地尋找自己的新娘,也間接成就了另一位新娘的求學之夢。斯帕史1999年出生,原先是一名舞者,在2010年電視劇「Balika Vadhu」中首次亮相,隨後參演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代表作包括電影「項圈炸彈」、Netflix原創劇「Jamtara」等。
帕蒂拉火車站裡的小吃店老闆娘,人生經歷豐富,雖時常對流浪在火車站的布爾嘮叨,但其實給了她滿滿的溫暖與照顧。恰亞高中和大學時是位舞台劇演員,2010年開始出演馬拉地語和印地語電影,其首部印地語電影是2013年的「辛厄姆歸來」,並以2018年的「裸體」獲得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電影獎的最佳女配角。
一位貪財但不害命的警察主管,雖講話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但查案極為仔細,最後也讓賈婭迎向新生之路。拉維1969年出生,1992年參與電影演出,作品主要為博傑普爾語和印地語電影,2006年參加電視真人秀「Bigg Boss」獲得季軍,使他躋身印度頂級電視演員行列,之後也擔任過電視主持人,目前擔任北方邦戈勒克布爾選區的議員。
傳統上婚禮除了是由女方主辦,也是由女方負擔開銷(男方負責婚宴及開銷),由於紅色在印度象徵富裕和人丁興旺,所以婚禮上新娘會穿著繡有繁複圖紋的紅色紗麗,或是露出腰部線條的蘭嘎長裙套裝(Lehenga),再搭配金邊的紅色婚紗,婚禮前一天晚上,新娘的父母則會舉行一個小典禮(Sangeet)來歡迎新郎的家人和親屬。對印度人而言,婚禮是展現社經地位的重要場合,有時候也象徵兩個村莊或兩個族群的結合。
女方會帶著金銀珠寶、汽機車等嫁妝一起到男方家,會有這樣風俗是源自於新娘嫁到男方家後要被對方及其家人照顧的觀念,而女方家族所付出的嫁妝將是女兒未來一生幸福的保證,所以愈是高價值的嫁妝則代表這位新娘的份量愈重。儘管印度政府早於1961年立法禁止「印度嫁妝制度」,但是因為嫁妝而導致的不幸案件還是屢屢發生,如夫家不滿女方所給予的嫁妝,輕則對新娘施加精神或身體上的傷害,重則甚至出現過新娘自殺、或被夫家謀殺的驚悚事件(電影裡也有提及)。
在印度的婚禮上,經常會看到新娘的頭上、脖子、手臂上均配戴著大量的金飾點綴,除了是要搭配材質厚重繁複的禮服外,諸多金飾在身也是一個家庭經濟能力最直接的體現,金飾也是女性從家人手中獲得財產的方式。印度家庭通常會花一輩子的時間存錢為女兒籌備婚禮,確保她在婚禮上有足夠的金飾可以穿戴,也確保她有足夠的財富可以帶著走,由於印度多使用22K黃金,硬度較硬,方便穿戴使用,除了婚禮之外,以後參加其他婚禮或是各種聚會活動,也都會拿出來穿戴。
Mehandi是一種以指甲花(在遠古時代被認為是帶來好運的藥草)為顏料的彩繪藝術,印度新娘都會在手掌、手臂、腳背、腳底、小腿畫上圖騰,新娘在手臂上畫越長的紋彩,代表丈夫的好運更長久,有些新娘也會繪上自己及丈夫的名字。
Sindoor(髮線中間的橘紅妝粉)與Bindi(額頭一點紅)都是代表著已婚、丈夫還在的意思,而Bindi則又名為「丈夫之眼」,而在婚禮當天通常會在新娘髮線中間抹又重又濃的橘紅粉,象徵著丈夫可以長命百歲。另外當新娘快到男方家前,夫家會預先聘請好鼓號樂隊迎接到家裡(電影裡也有),而在鑼鼓聲中,新郎的媽媽與女性長輩也會再次在新郎、新娘的臉上塗抹Bindi。
電影雖以兩位新娘的故事分拆成兩段枝節,但卻不只描述兩位新娘的成長心路歷程,片中的五個人物其實都可以看成是一部部個別的短篇電影...
布爾是一位天真乖巧、會做很多家事的少女,在父母安排下與相互喜歡的迪帕結婚,但因新郎的錯認使她流落在另一個車站,由於布爾不知道夫家村莊的名字,也不想讓家人難堪而拒絕回家,在無助時得到了車站裡的少年卓度、站長及小吃攤老闆娘曼珠麥的幫助,讓她留在車站等待迪帕來找她,這期間她學會了如何獨立生活與工作賺錢,也拓展了自己的視野,最後終與迪帕團聚。布爾在電影裡代表著傳統的印度少女,但在走失後反而使自己成長,純真自然的演技真摯迷人。
賈婭是一位好學又獨立自主的少女,但母親卻強迫她先以結婚為依歸,由於在火車上被誤認而被迪帕帶回家,於是她便將錯就錯,以假名普什帕欺騙其他人,並謊報了她來自哪裡,使警察懷疑她是騙婚集團成員,但聰明的賈婭卻藉此暗中進行她的計畫,並帶給迪帕的家人一些不同的視野(如讓嫂嫂發揮畫畫的天分及改變農田的耕種方式),最後她想出用廣貼尋人啟事的方法,終於讓迪帕夫妻團聚,而她也在大家的幫助下前往德拉敦讀大學。賈婭在電影代表著新一代的印度少女,有自己的想法並積極去完成,而她與迪帕家人的互動溫馨感人,與督察的對手戲則是充滿懸疑與反轉,都很具戲劇張力。
迪帕開心的接受父母安排與布爾結婚,小倆口在婚禮前靦腆又純情的互動讓人難忘,片中一段迪帕用英文說出「I love You」的劇情,在插曲的催化下真情而自然(請見下方插曲MV,可將字幕轉為繁體中文),也讓鏡頭即刻變為一部純愛片,而帶新娘回程途中,迪帕小心呵護著布爾,甜蜜的感情逐漸滋長,但後來因火車擁擠造成帶錯新娘的意外,迪帕除了自責,也擔心布爾的安危,於是趕忙報警尋找...最後當然是圓滿大結局。在這段尋妻之旅中,電影穿插了兩人的互動及回憶讓劇情更有愛情氣氛,而兩人經歷此事後,堅貞的愛情想必將更加昇華。
片中安排的小吃店老闆娘充滿人生故事,她曾經有過丈夫、兒子,但都因靠她吃飯、卻又喝酒後打她,所以就把他們都趕出家門,但她也收留了無家可歸的卓度與阿布都(另外二位充滿故事的配角),這個充滿著人情味與家鄉味的小吃攤,彷彿一個自給自足的人生充電站,布爾流落至此也獲得了短暫的安置,與曼珠麥共處工作的幾天也讓她們的感情遠勝親人,尤其兩人最後臨別依依的演出,更是讓人心有戚戚焉!
夏姆督察因猜測普什帕可能是詐騙集團,於是跟蹤調查她,發現她在市場賣珠寶、使用手機和購買公車票,後來發現賈婭才是真名時,更認定她是盜賊團夥而逮捕了她,最後知道她本想去上大學,但她的母親強行讓她嫁給了普拉迪,所以她才想逃離,而普拉迪到達警察局後賄賂了督察,讓他可以帶回賈婭,但因他在警察面前打她,並威脅要從她母親那裡拿回全部嫁妝,使得督察警告普拉迪,如果他再對她動手就會因家庭暴力而逮捕他,並介入調查他前妻燒死的懸案。導演以懸疑方式安排這段劇情,讓本來被懷疑有詐的賈婭,被警察逮捕後又被釋放,並一圓求學夢,這個反差劇情也讓觀眾大呼過癮。
這是一部設定在2001年描寫印度農村生活的電影,由於當時手機才剛開始在鄉村使用(台灣也是1997年後行動電話才開始普及),網路也尚未家家戶戶都有,所以才會有兩個新娘失踪後無法聯繫及找不到人的情形。而我們也從電影看到因印度國土廣大,且當時的交通工具較為落後,使得鄉村之間轉運不便,也才會發生布爾一時找不到夫家住處的狀況(另一位新娘賈婭則都知道,只是裝傻而已)。
印度社會流行父母安排子女相親結婚,原因是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不能隨便婚配,必須門當戶對,也造成印度女性大多只能接受長輩的安排而結婚。電影以同樣18歲的兩位新娘來做對比,布爾是長期生活在自己村裡的乖乖女,所以對父母安排的婚姻歡喜接受(電影裡應該也是相互有喜歡),但因對外面的世界並不了解,所以才會不知何去何從;另一位賈婭則不同,喜好學習、勇於挑戰新事物,但這些卻不容於他的母親,所以她便只好自己規劃未來與婚姻,試圖擺脫加諸在女性身上的一些傳統枷鎖。
電影有著流暢生動的敘事,以帶有一點詼諧及懸疑的劇情展開,藉由剪接這兩個新娘的這趟旅程及相互交錯的影響,最後終能靠著沿途所遇到的人事物,協助自己找到丈夫,也找到了自我未來的方向。電影並沒有一味地猛烈批評印度社會的價值觀,而是從她們的經歷中學會成長、不再迷失,並平衡新舊不同女性的思維,在平實的劇情下呈現出一則動人的女性成長歷程,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好片。
這雖然是一部關於女性自主(Women's empowerment)的電影,題材聽起來嚴肅,但是電影卻以溫馨幽默的方式來呈現,如劇中迪帕爺爺睡覺時會睜眼及講話、督察與其他人的對話、火車站假裝斷腿的阿布都、政黨選舉政見說明會、一張沒有照到臉的新人合照(督察很認真的說:新娘真漂亮...)等,笑點就等著觀眾來挖掘。而賈婭與迪帕家人,布爾與迪帕、曼珠麥的相處場景,則為這部電影的情感面加分不少。
面紗像蚊帳,讓女人什麼都看不到。
看不到丈夫的長相,看不到前方的路,也看不到幸福在何處。
這世界很奇怪,別被眼前的事物迷惑了,事情往往並不像表面那樣。
體面的女孩可不能不帶丈夫就回到父母身邊。
騙人或是把人當傻子,就叫做詐欺,幾個世紀以來,這個國家的女人一直被愚弄,這場騙局也稱作:體面的女孩。
電影裡的配樂及四首插曲皆由拉姆·薩姆帕斯(Ram Sampath)作曲及編曲,並由迪維亞尼迪·夏爾馬(Divyanidhi Sharma)等三人作詞。其中抒情歌曲〈薩伊尼(Sajni)〉是由阿里吉特·辛格(Arijit Singh)演唱,編曲以清澈的吉他聲搭配溫暖的歌聲唱出,呈現了新郎尋找失踪新娘時的思念情感。
旋律輕快、帶著傳統印度節奏的〈Beda Paar〉是由印度創作歌手索娜·莫哈帕特拉(Sona Mohapatra)演唱,索娜是擁有機械工程與MBA學位的跨行音樂人,發行過廣告、西洋翻譯歌曲、原創歌曲等多樣化的專輯,她的丈夫也是本片的音樂製作及作曲者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