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變化,要積極應對還是消極等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挑戰和變化。有些人選擇積極應對,而有些人則傾向於消極等待,希望情況能自行好轉。然而,這種「坐等經濟回暖」的心態可能會成為阻礙我們前進的絆腳石。在知名的執行長教練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分享了關於應對變化的洞見。

Goldsmith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過度等待和過度尋求邏輯都可能成為「正向力殺手」。

首先,為什麼人們容易落入「坐等經濟回暖」的陷阱,Goldsmith在書中分享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湯姆的律師,他曾是一家有120多年歷史的大型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夥人。然而,由於2008年的金融危機,這家擁有360名律師的事務所在一夜之間煙消雲散。

面對這樣的困境,許多律師不知所措,希望湯姆能給他們一些建議。湯姆回憶起他在法學院學習時的一個重要課程。他說:「律師培訓的大部分內容,在於教會我們如何對某些事實進行解讀,從而給客戶提出建議。我們的老師會假定某個情景,給出一系列事實,然後問同學們『你們會怎麼辦』。每個同學都會想出不同的辦法,採取不同的行動。他們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確的,有時也不怎麼合理或高明,甚至還是孤注一擲的冒險。但同學們總會想出辦法,並採取行動。在做這些課堂練習的時候,沒有一個同學說『我會等著事情發生變化』。」

然而,湯姆發現,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在面臨挫折時,往往選擇等待事情自行好轉。他們會告訴自己:「等到經濟形勢好轉就沒事了。」這種心態與他們在學校所接受的培訓完全相反。

湯姆給那些失業的律師們潑了一盆冷水。他說:「這家律師事務所已經完了,它已被腐朽的經濟埋葬,即便經濟好轉,也無法捲土重來。一定會有其他東西來代替它的位置,但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那是什麼。不過你們不能坐等事情發生變化。你們必須採取行動,就像我們在法學院的訓練中做的那樣。你們可以去其他司法領域謀條生路,也可以自立門戶,或者把你們在法律上的技能應用到別的業務中去。但是,千萬不要坐等新的職位來找你。」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在面對變化時,我們不能只是被動等待。相反,我們應該積極採取行動,尋找新的機會和可能性。正如Goldsmith所說:「如果事實不遂你的意,那就問自己:『如果我知道現狀不會變好,那我該採取什麼行動呢?』然後就要為此做好準備。如果事實發生了你所期盼的變化,你也不會損失什麼;但如果事實是沒有變化,你應該已經做好準備去面對新世界了。」

另一個容易成為正向力殺手的心態是過度尋求邏輯,Goldsmith指出,人類本質上是不合邏輯的,但我們卻常常在沒有邏輯的地方尋找邏輯。這種執著於邏輯的心態可能會讓我們錯過很多機會,甚至損害我們的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

Goldsmith分享了一個名叫蒂姆(Tim)的製作人的故事蒂姆曾是一個有線頻道的製作人,負責所有晚間節目的製作。他自以為很快就會成為整個頻道的主管。然而,公司從總部派來了一位沒有廣播從業經驗的女老闆,蒂姆認為這不合邏輯,於是對這位新老闆非常敵視,不斷與她對著幹,並公開表達對她的蔑視。

蒂姆相信,在一個合乎邏輯的世界裡,新老闆的淺薄必將大白於天下,而他的聰慧將會得到回報。他認為自己在廣播方面的專長會成為他最有力的後盾,新老闆不敢輕易地解僱他。然而,一年後,新老闆受夠了他的挑釁,讓他捲鋪蓋走人。雖然又過了一年,這位新老闆也因為工作不力而被炒魷魚,但這對已經失業的蒂姆來說已經無關緊要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過度執著於邏輯可能會讓我們忽視現實,做出不明智的決定。在職場中,我們需要學會在堅持原則和靈活應變之間找到平衡。

我們該如何在工作中運用這些概念呢?以下是一些建議:

1. 保持警覺:時刻關注行業趨勢和變化,不要陷入「坐等經濟回暖」的陷阱。

2. 積極行動:面對挑戰時,不要只是等待情況好轉,而是主動尋找解決方案和新機會。

3. 培養適應能力:保持開放的心態,願意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環境。

4. 平衡邏輯和靈活性:在堅持原則的同時,也要學會靈活應變,不要過於固執己見。

5. 建立人際網絡:與同事和行業內的人保持良好關係,這可能會在你面臨困境時提供幫助。

當我們面對變化時,積極應對比消極等待更有可能帶來成功。我們需要學會在堅持原則和靈活應變之間找到平衡,不要過度執著於邏輯而忽視現實。同時,我們也要時刻保持警覺,關注趨勢,積極尋找新的機會和可能性。

圖片來源: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Dall.E 生成



avatar-img
18會員
4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被鼓勵要積極進取、全力以赴。然而,過度承擔工作和責任可能會悄悄地侵蝕我們的正向力,最終導致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的下降。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中
在我們的職場生涯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境。有時,這些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憤怒或是無助。然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情況,往往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幸福。在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關注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聲譽。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對聲譽這個概念
Marshall Goldsmith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提出了正向力的四個關鍵要素:身份認知、成就、聲譽和接受。其中「成就」是創造正向力的第二個重要要素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和困惑。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且不斷進步?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作者Marshall Golds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挑戰所包圍。無論是在職場上追求成功,還是在生活中尋找意義,我們都需要一種特殊的力量來推動自己前進。這種力量,就是全球知名教練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一本書《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被鼓勵要積極進取、全力以赴。然而,過度承擔工作和責任可能會悄悄地侵蝕我們的正向力,最終導致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的下降。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中
在我們的職場生涯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境。有時,這些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憤怒或是無助。然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情況,往往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幸福。在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關注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聲譽。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對聲譽這個概念
Marshall Goldsmith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提出了正向力的四個關鍵要素:身份認知、成就、聲譽和接受。其中「成就」是創造正向力的第二個重要要素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和困惑。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且不斷進步?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作者Marshall Golds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挑戰所包圍。無論是在職場上追求成功,還是在生活中尋找意義,我們都需要一種特殊的力量來推動自己前進。這種力量,就是全球知名教練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一本書《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放下,不是放棄, 做控制之內的、能力所及的, 對控制之外的,選擇信任更大的計畫與安排, 因應變動,做出改變,突破與跨越。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Thumbnail
在資源緊缺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心靈韌性以迎接未知的未來。透過慈悲心和創造力,改變行為習慣,著眼於多角度觀點和不隨波逐流的思考。另外,與其過度比較與他人,不如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活出善良和信任的價值。以上是建立心靈韌性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AI時代,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本文引用了《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中的觀點,強調成長型思維和專題式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倍數成長。
Thumbnail
調高視野,培養對變動的接受力, 提升對事物的彈性與適應力, 拿回生命的自主權, 做出適切的選擇與行動,自由於當下。
Thumbnail
生活充滿挑戰和機會,在變化中尋找恆定。四季輪迴提醒生命的循環,工作中的壓力成長智慧,家庭和朋友是最穩定的部分。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你曾經遇過突如其來的變化,無法應對嗎? 或許是工作突然的變動, 或是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件。   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中, 如何保持穩定,尤為重要。 穩定的能力,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 保持冷靜,並且有策略地應對變化。   ★穩定的能力:迎接變化多端的世界 企業在現今資訊爆炸的
Thumbnail
『對目前的事態發展,感到沒有方向嗎?』 『如果這困擾使你感到壓力,試試這個技巧。』
Thumbnail
只有你接受了現在, 才能夠改變現在,創造未來, 只有你接受了現在, 才能用當下的心境去思考,而不是放大頭腦的想像,讓擔憂與焦慮蔓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放下,不是放棄, 做控制之內的、能力所及的, 對控制之外的,選擇信任更大的計畫與安排, 因應變動,做出改變,突破與跨越。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Thumbnail
在資源緊缺的時代,我們需要具備心靈韌性以迎接未知的未來。透過慈悲心和創造力,改變行為習慣,著眼於多角度觀點和不隨波逐流的思考。另外,與其過度比較與他人,不如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活出善良和信任的價值。以上是建立心靈韌性的重要觀念。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AI時代,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本文引用了《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中的觀點,強調成長型思維和專題式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倍數成長。
Thumbnail
調高視野,培養對變動的接受力, 提升對事物的彈性與適應力, 拿回生命的自主權, 做出適切的選擇與行動,自由於當下。
Thumbnail
生活充滿挑戰和機會,在變化中尋找恆定。四季輪迴提醒生命的循環,工作中的壓力成長智慧,家庭和朋友是最穩定的部分。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力量。
你曾經遇過突如其來的變化,無法應對嗎? 或許是工作突然的變動, 或是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件。   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中, 如何保持穩定,尤為重要。 穩定的能力,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平衡, 保持冷靜,並且有策略地應對變化。   ★穩定的能力:迎接變化多端的世界 企業在現今資訊爆炸的
Thumbnail
『對目前的事態發展,感到沒有方向嗎?』 『如果這困擾使你感到壓力,試試這個技巧。』
Thumbnail
只有你接受了現在, 才能夠改變現在,創造未來, 只有你接受了現在, 才能用當下的心境去思考,而不是放大頭腦的想像,讓擔憂與焦慮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