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職場生涯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境。有時,這些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憤怒或是無助。然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情況,往往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幸福。在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說明了正向力的第四個要素「接受」。這個概念不僅對我們的個人生活有重要影響,對我們的職業發展也同樣重要。
Goldsmith在書中強調,接受現狀並不意味著放棄或妥協,而是一種智慧的態度,能夠幫助我們保持正向力。他指出,如果我們知道某種不愉快的事將要發生,而我們又無力改變現狀,那麼最好的做法就是盡量接受這個現實,而不是牢騷滿腹,抱怨連天。這種態度可以幫助我們保持清晰的頭腦,專注於我們能夠改變的事情。
讓我們來看一個具體的例子。假設你在公司裡遇到了一個難相處的同事。這個同事總是對你的工作吹毛求疵,而且經常在會議上打斷你的發言。起初,你可能會感到憤怒和沮喪,甚至想要報復。但是,Goldsmith建議我們採取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種情況。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我們無法改變這個同事的性格或行為方式。相反,我們可以選擇接受這個現實:這個人就是這樣的人。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喜歡他或認同他的行為,而是要理解他的行為可能源於他自己的經歷和背景。
接下來,我們可以問自己:這個人目前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是否必須與他密切合作?如果是,我們可以思考如何在接受他的同時,找到有效的溝通和合作方式。如果不是,我們可以選擇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
Goldsmith提醒我們,如果我們不能接受某種現狀,又拒絕原諒造成這種現狀的那個人,那最終會傷害到我們自己。這種憤怒和負面情緒將變成我們沉重的包袱,拖累我們的職業發展,減少我們找到工作意義和幸福的機會。
在工作中運用「接受」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
1. 識別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情況或人。
2. 接受這些情況或人的存在,而不是浪費精力去抱怨或憤怒。
3. 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能夠改變和影響的事情上。
4. 培養同理心,嘗試理解他人的行為動機。
5. 在必要時,學會放手,專注於更重要的目標。
Goldsmith強調,接受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需要改變,也不代表我們無須努力將世界變得更好。相反,它是一種智慧的態度,能夠幫助我們區分什麼是我們能改變的,什麼是我們無法改變的。
舉個例子,假設你所處的公司正在進行一次大規模的組織重構,而你對這個決策並不贊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1. 接受這個決策已經做出的事實。
2. 評估這個變化對你的職業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
3. 專注於你能夠控制的方面,比如提升自己的技能,或者尋找新的機會。
4. 保持開放的心態,嘗試從這個變化中找到積極的一面。
Goldsmith在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比喻:如果你對他人感到氣憤僅僅是因為他們就是那種類型的人,這就和因為一把椅子是椅子而踢這把椅子一樣,毫無道理可言。這把椅子只是一把椅子,它沒有選擇。同樣,如果你擁有和他們一樣的父母、一樣的基因、一樣的履歷,那麼你很有可能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
這個比喻提醒我們,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或困擾。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接受他們本來的樣子,不僅可以減少我們的內心衝突,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他們合作。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這樣運用這個概念:
1. 當遇到令人不快的同事時,嘗試理解他們的背景和動機。
2. 在團隊合作中,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3. 在面對公司政策變化時,保持開放和適應的態度。
4. 在職業規劃中,接受某些目標可能無法立即實現,但仍然保持努力的方向。
Goldsmith在這此所提出的「接受」概念,其實源自於佛學:「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保持正向力。通過學會接受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事物,我們可以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這不僅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還能增加我們的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
當我們面對困難的同事、不理想的工作環境或令人失望的公司決策時,「接受」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冷靜和理智。它提醒我們,真正重要的不是外部環境,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和應對這些環境。通過接受現實,我們可以更好地專注於自己的成長和發展,而不是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但是,接受並不意味著放棄或妥協。相反,它是一種智慧的態度,能夠幫助我們區分什麼是我們能改變的,什麼是我們無法改變的。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專注於那些真正能夠推動我們職業與生命發展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