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次 ChatGPT 當機,我感覺我就像網路斷掉網路的大學生一樣,有種快要死掉的感覺。
因為覺得自己做事太沒效率,不如直接關機電腦,出去曬曬太陽好好休息。
我才驚覺 AI 已經完全融入我的工作當中了!
我覺得 AI 要真的融入工作中的前提是,完全拆解工作流程的每個環節。
以撰寫文章為例子,以下是我在寫系列文「一週一道面試題」時每個環節會想到的事情,以及會透過 AI 輔助的項目。
首先我會跟 GPT 說他是我的文案助理,要他幫我開始想文章要怎麼寫。
我會給他基本的背景說我寫的文章是讓別人參考怎麼面試,然後請他格式上分成四個段落,分別是:
最後輸入我想寫的面試題目,請他開始打一份底稿。
在 GPT 產出第一版文章之後,我會跟他說,這裡是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然後在輸入文章之後,請他參考我過去的文風並且把這篇文章翻譯成繁體中文。
再根據我的文章風格和段落格式重寫一次他的答案。
使用台灣常見的單字、片語、成語和專有網域的用語。
請記得用「受試者」來稱呼來面試的人。
在他的回應中移除所有「萬能風格」和其他「過於正式和官方」的語氣。
當 GPT 把文章轉換成我的風格之後,我會開始用發散式的思考,重新找尋靈感和不同的切入點。
最常見的方式是我會跟他說,我想要展延這個題目的思維,參考這個網站 [輸入網址]。
然後從他的角度分析他會怎麼回答這個面試題。
或者提供一些實際工作上的例子來支持他的回答。
最後強調說這次他提供的答案不能和上面第一次翻譯給我的文章答案重複。
等到他回答第二個版本之後,我會回頭來去閱讀兩個不同的版本的每一個段落。
看看哪一個段落比較接近我的想法,然後留下來等等做最後修正。
如果想法差太多的話,我會用收斂的方式,來去告訴 GPT 說這一段我想要重新寫過。
請根據我的新想法,重新詮釋這個段落。
然後輸入我的想法,請他重寫。
這樣做可以在發散的靈感中寫出自己的獨特的觀點,用作者的角度切入。
當文章融入我的想法後,我會請 GPT 幫我做個摘要,然後提出我的文章裡頭講到一些在面試中可能常犯的錯誤。
然後根據這些錯誤背景,加上我的過往經驗,寫出一則職場上的小故事供我作為參考。
這樣的 hook 可以作為開頭的故事,吸引讀者注意。
把痛點擺在前面,答案擺在後面。
當文章修改到這邊其實完成度已經高達 90%。
最後就是請他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審視我的文章。
實際 prompt「請以第三人稱視角來審視我這篇文章,提出非常犀利的見解,挑戰我的想法並且說明這篇文章還有哪裡可以改進。
我不需要你重複寫出原文,或是重寫文章。
我需要你以列出條列式我文章上不足或是可以加強的地方就好。」
以審核潤稿作為收尾。
-
整體來說,我覺得習慣上要改變且最困難的是這兩件事情。
我們多半的時候會從依照邏輯從開頭寫,可是這樣 GPT 因為背景太少,容易寫出沒有溫度的文章。
必須要以終為始,些給一個答案作為初版,然後慢慢疊上自己的背景和經驗,添增文章的豐富程度才能有溫度。
我另外一個花很多時間練習的是拆解流程的能力。
因為如果不把自己的工作流程拆解成小步驟,其實在往回走的路上會迷路。
像是剛剛的案例我就把寫作流程拆解成「打底稿 → 參考文風 → 發散想法找靈感 → 收斂想法納入個人觀點 → 整合案例寫開頭摘要 → 找人審核和潤飾文章」
然後重新把每個環節重新組裝,加上 GPT 的輔助來加速那個環節流程。
我自己的感覺是如果不花錢上有系統的課,跟著免費資源摸索,大概也要花六個月到八個月的時間才能融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