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讓工作更輕鬆?用了比沒用還累!分享 AI 整合的 3 種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剛開始使用 AI 的時候因為不熟悉 AI,花在改動 AI 產出的時間大於自己動手,用起來感覺很卡。


甚至有一陣子覺得用 AI 花的時間反而比不用多,所以短暫的放棄要把 AI 整合進去工作流程中。


後來發現卡的原因來自於不清楚哪些流程中可以使用 AI,AI 擅長和不擅長什麼,哪些流程適合 AI。


隨著企業愈來愈強調 AI 的技能需求,如何跟上這股潮流導入 AI 到自己的工作中成為了每位「小小社畜」的必修課。


這裡分享三個簡單的思考步驟,幫助大家更順利的找到和 AI 協作的方法。

拆解工作日常的流程,並且找到 AI 可以取代的地方


工作時,可以透過拆解 end-to-end 的流程,來找出 AI 能夠輔助的環節。


舉例來說,在閱讀時不僅僅是讀書而已,而是可以將整個流程細分為幾個步驟:


  • 開始閱讀前,先設定目標
  • 閱讀中提出問題並記錄關鍵知識點
  • 閱讀結束後,回顧反思、整理和歸納


AI 在這裡可以扮演輔助的角色顯而易見,例如在「整理與歸納」階段,透過 AI 的摘要功能幫助迅速萃取重點,節省時間與精力。


流程拆的愈細,可以找到 AI 取代的地方愈多。

初步拆解流程後,先從外包「系統一」的工作開始


在《快思慢想》一書中,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將思維方式分為「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思維是快速、直覺的反應,比如在寫文章時,利用鍵盤打字不需要思考,肌肉已經很熟悉指尖敲在鍵盤上的位置。


當剛開始適應 AI 時,也就是重新打造這些肌肉記憶,可以先從找到「系統一」的簡單應用開始,這些系統一的習慣比較容易外包給 AI。


像是除了上面提到的摘要功能以外,另一個系統一常見的例子是閱讀過程中關鍵字的辨識,平常幫關鍵字和概念連接不需要慢思考,所以這也很適合丟給 AI。或是對已知的知識快速反應,解釋概念,這也可以輕鬆外包給 AI。


幾個我常用的 Prompt 就包含:


  • 幫我快速解釋這個段落 → 快速思考怎麼換句話說
  • 幫我辨識這個知識的 meta data 和種類 (方便之後建立索引) → 快速找到相關的標籤
  • 提供幾個 Q&A 幫我加深記憶 → 快速的根據經驗想出幾個可能的問題

逐漸提升「系統二」思維的能力


當把一部份的流程開始外包後,剩下還能夠外包的步驟就會愈來愈少,會留下一些長尾比較複雜的工作。


幸運的是 AI 和傳統工作方式不同,某些不會太困難的系統二工作 AI 也可以重現,像是設定閱讀目標、進行批判性思考,或是找尋主題閱讀的相關性。


我常用的 Prompt 就會是:


  • 通常在閱讀這本書的人會希望達到什麼目標?
  • 我在閱讀某本書時,你覺得可以列出那些問題,讓我在閱讀時可以更批判的思考和閱讀?
  • 市面上是否有其他類似的書和這本書和在講相同的概念?


當把多數系統一和系統二的工作丟給 AI 時,就可以取代 50% 的閱讀和筆記步驟了,剩下 50% 的精力用在思考。

把時間留給 AI 做不到的事情


看到這邊一定想說那麼多步驟都可以被取代了,真的很有讀書的必要嗎?


其實,AI 還不能做的事情還很多。


AI 可以模仿意圖參數,但是不會有自主的動機,只能模擬選擇而非價值觀去驅動選擇


AI 可以模仿大文豪筆下的悲情故事,但是它沒辦法體驗人生,經歷失去的痛苦


AI 可以幫助我們發掘新知,但它無法像人類一樣透過直覺或個人經歷去判斷某個資訊是否重要


AI 沒辦法代替你找到你還沒學會的東西


所以在閱讀上,AI 還沒有辦法取代我把未知的知識消化掉、代替我體會讀到的資訊和我過去的經驗有什麼關聯、進而把這些消化的知識重新按照我的經驗排序,找到個人獨特的觀點和洞見。


這不是花比較多時間慢慢想 (更強大的 Reasoning) 就可以做到的,因為 AI 沒有走過我從小到大走來的路,所以他不知道我的想法和它哪裡不同。


最常見的思考可能包含:


  • 這本書的資訊對我有什麼幫助?
  • 這資訊是否符合我的價值觀 (認知上正確)?
  • 看到某段文字自己是否產生了新的想法?
  • 這片資訊是否可以作為某個觀點的範例或是支持某論點的數據 (新增知識圖譜)?


這些是閱讀時 AI 還無法取代的東西,也是為什麼有了這麼多 AI 工具,閱讀還是沒有輕鬆太多的原因。


找到 AI 適合的工作,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協作共融才是最好的導入方式。


avatar-img
54會員
72內容數
任職外商,旅居荷蘭,分享職場日常。✏️ 著作:一週一道面試題 | 我的客服人生 | 生產力駭客 | AI 生活應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外商隨筆 的其他內容
本文分享作者十年來養成的四個高效時間管理習慣:正念冥想、慢跑、提前行程安排和深度閱讀,並說明如何透過這些習慣提升生產力、訓練思維能力,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消耗自身時間。
這篇文章描述專案即將落地時,面臨來自各國的眾多問題,並透過 GPT 的幫助,設計連鎖思考流程來處理問題。具體步驟包括參考現有 Q&A 文件、整理問題、分類與配對答案,並利用 GPT 將問題與答案整合成 Excel 表格,提升效率,解決繁瑣的問題處理挑戰。
本文介紹瞭如何運用反問方式進行有效對話,並利用 GPT 開啟對話方式,達到更有效的溝通。探討了在專案進行中,希望透過問答的方式刺激思考,引導規劃產品導入的思考流程。並提供了實際案例和選定不同專業腳色時的發現。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本文分享作者十年來養成的四個高效時間管理習慣:正念冥想、慢跑、提前行程安排和深度閱讀,並說明如何透過這些習慣提升生產力、訓練思維能力,以及如何避免過度消耗自身時間。
這篇文章描述專案即將落地時,面臨來自各國的眾多問題,並透過 GPT 的幫助,設計連鎖思考流程來處理問題。具體步驟包括參考現有 Q&A 文件、整理問題、分類與配對答案,並利用 GPT 將問題與答案整合成 Excel 表格,提升效率,解決繁瑣的問題處理挑戰。
本文介紹瞭如何運用反問方式進行有效對話,並利用 GPT 開啟對話方式,達到更有效的溝通。探討了在專案進行中,希望透過問答的方式刺激思考,引導規劃產品導入的思考流程。並提供了實際案例和選定不同專業腳色時的發現。
這篇文章介紹了如何利用生產力工具來提升時間管理技能,說明如何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自己的生產力黃金時段。透過 Rescuetime,你可以追蹤並分類你的日常行為,找出心流時刻,提升工作效率。文章建議找出最佳工作時間、減少分心行為,並適時休息來維持生產力,避免過度疲勞導致效率下降。
這篇文章分享了提升工作效率的技巧。文章建議每天僅安排四小時專注工作。每週五下午不安排會議,讓大腦休息,類似洗澡時靈感迸發的效果。持續反思與改進,尋找更有效率的方法。透過提前規劃、減少干擾和不分心,優化時間管理以達成工作與生活平衡。文章鼓勵讀者學會這些技巧後能更高效完成工作,享受更多生活時間。
這篇文章探討了使用 AI 撰寫文章的挑戰和解決方法。指令過於精準會讓 AI 的文章缺乏變化和個人風格。建議將 AI 當作導師,利用其提問能力來引導思考,而非直接撰寫內容。這種方法不僅能加速思考過程,還能提升文章品質。經過一年的嘗試,作者體會到 AI 從助手逐漸成為思考夥伴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領導人無不尋求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新方法。人工智慧(AI)正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工具。 從自動化日常任務到提升決策質量,AI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員工能夠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中。這篇文章將探討AI如何減少工作勞累,並分析企業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優勢。
1. 在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這樣的過程不僅是利用AI來幫自己的忙,更是讓自己熟悉AI的能力,讓你自己更加瞭解AI能如何協助你,或者威脅你,或者取代你
Thumbnail
AI 工具雖能在短時間生成內容,但它不瞭解你的客戶,也無法取代你做現場互動交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使用適合的 AI 工具,幫助我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在工作中,您常會有需要處理繁雜事項的困擾嗎? 希望能有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收益的工具嗎? GeniAltX是一款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這款生成式AI機器人能做到高品質回覆、極高標準的資安防護、多平臺串接等功能,讓你輕鬆管理所有渠道訊息,立即了解AI機器人能如何幫助你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領導人無不尋求提高效率和生產力的新方法。人工智慧(AI)正逐漸成為他們的首選工具。 從自動化日常任務到提升決策質量,AI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使員工能夠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戰略性的工作中。這篇文章將探討AI如何減少工作勞累,並分析企業如何利用這一技術優勢。
1. 在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 - 「你應該在你做的任何事情裡嘗試使用AI來幫忙。」隨著你的實驗,你會發現AI的幫忙可能是滿意,可能是很鳥,可能很垃圾,也可能令你很不安。這樣的過程不僅是利用AI來幫自己的忙,更是讓自己熟悉AI的能力,讓你自己更加瞭解AI能如何協助你,或者威脅你,或者取代你
Thumbnail
AI 工具雖能在短時間生成內容,但它不瞭解你的客戶,也無法取代你做現場互動交流。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使用適合的 AI 工具,幫助我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人事物上。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如何運用A I這個工具,以人為本,不是讓AI主導你的人生。
Thumbnail
在工作中,您常會有需要處理繁雜事項的困擾嗎? 希望能有提高工作效率甚至收益的工具嗎? GeniAltX是一款生成式AI對話機器人,這款生成式AI機器人能做到高品質回覆、極高標準的資安防護、多平臺串接等功能,讓你輕鬆管理所有渠道訊息,立即了解AI機器人能如何幫助你提升工作效率!
Thumbnail
通用型AI還沒那麼快出現 所以說人類的工作要全面被取代 目前不會發生 但如果是"部分"的專精工作 可以被模組化 高重複性 可被預測 與其說取代人類工作 不如說 AI可以替代部分"流程" 如果有專屬於法律條文聊天機器人 或是 專屬於公司內部規章的聊天機器人 遇到問題 或是不確定的流程 直接詢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未來AI時代,人們應該如何善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競爭力。AI將成為職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對AI的學習和應用能力將成為工作的必需技能。同時,文章提到了AI工具的應用和限制,以及人類在使用AI時需注意的重點。
Thumbnail
如果要說2023的熱門話題,AI人工智慧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AI工具出現,你內心一定會有個疑問... 人類到底會被AI取代? 我認為,AI能取代的是「重複性高」的工作,而不是所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