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真發文,就對了
那一天,社群行銷網紅 Gary Vee 給創作者這個超離譜建議:
你已經做到日更了。但我要你每天再發 8 – 15 倍的量。「太扯了吧!」已經夠成功的創作者不管當時正在錄影,聽完馬上激動的回覆。
Gary Vee 說:「沒錯。想到一兩句話就發文,別怕洗版。」
「8 – 15 篇,每天。」
(延伸閱讀:每天在社群花 10 小時,照三餐發有料內容會怎樣?)
▋演算法和你想得不一樣
Gary 認為,大家把社群想錯了——
演算法是跟讀者喜好。它不是跟著創作者的喜好。
所以,你以為貼文在洗版,事實是別人根本看不到。
真正會被洗到的人,是萬分之一的瘋狂鐵粉。
他們正是想被你洗的人。
當讀者願意看,他滑貼文的時候自然就會慢下來,會留言、會分享。
而演算法再根據這些行為,把貼文推送到合適的讀者眼前。
「迎合讀者」才是演算法延續的真正原因。
▋注意力吸乾器:為你推薦
社群演算法已經推翻廢文的定義。
你以為日更 15 篇後,每個人都會被你吵到不行。
但就算主動按下「追蹤」的粉絲們,打開手機也不一定滑得到。
自從抖音席捲全球,把大家注意力吸乾之後,平台全都推出「為你推薦」。
有發現嗎?
不管 IG、臉書、Threads,你優先看到好友發文、聽見大網紅說話的時代早已結束。
你滑到的總是猜不透的「驚喜」、是永遠不知道後面是什麼的「推薦」。
為什麼改?因為平台想讓用戶久留。
「讓用戶再留久一點」是所有社群的共同目標,而終極答案就是「抖音化」。
▋品質不靠感覺,是看數據
抖音化(TikTokfication)的意思,就是演算法無視追蹤數、甚至無視根本沒追蹤的事實。
有興趣的內容,就先塞給你。
它再根據你的喜好、行為,即時計算接下來要給你的驚喜。
就算小小的創作者、再隨便的發文,都可能被大量推播,一夕爆紅。
有「抖音化」的演算法加持,發文再也沒有「亂槍打鳥」。
只有散彈擊發之後,每個破片都變成「自動導航」,準確命中才剛飛出樹林裡的鳥。
什麼是品質?什麼是讀者需求?
不是由作者品味決定,也不是聲量大的網紅說了算。
是演算法、是數據說話。
要怎麼知道哪種內容「會中」?
最快的方法就是亂槍打出去,再看科技分析哪種內容能擊中最多隻鳥。
▋重視品質就是「重視數量」
品質是什麼?
在演算法面前,所謂的「品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偏見。
真正的品質是讀者會停留、願意互動的內容,是能滿足用戶的內容。
那是怎樣的內容?靠數據篩選出來的內容。
當你發文數量夠大,平台就有足夠資料能學習計算,你也會明白哪種內容有用。
把自己關進深山與世隔絕,只為磨一劍的內容策略早就無效了。
科技把創作的「藝術」轉化成數據科學的「技術」。
投入產量、分析數據,才是創作者追求品質的最好路徑。
▋產量哪裡來?靠紀錄
Gary Vee 的名言就是「紀錄就好,別創作。」
Document, Don’t Create.
沒題材?把生活發生的瑣事、學習歷程記下來就能發了,別想太多。
為了示範,Gary 在商務會議中途,對著白板直接一陣輸出。
「這是我以前唸書每天塗鴉的東西。」
大家看到畫出來的滑稽卡通人物都笑了。
白板上的它說:「給我開始經營!」
然後 Gary 拿出手機拍照、上傳到推特。
Gary 把文字擦掉,再把對話改成「保持善良吧。」
拍照、上傳。
再打開 IG 直播說:「Yo!保持善良吧。」上傳。
再打開 Snapchat,錄影、上傳⋯⋯3 分鐘連發 5 份內容就這樣搞定。
Gary 說:人們總是想太多、不執行。
「發就對了。」
▋品質的相反不是濫發,是不發
Gary 的另一個名言是「別聽我說什麼,看我做什麼。」
內容連發的過程怎麼來的?是「紀錄下來」的。
他雇用貼身攝影師全天跟拍自己,只為了把這種日常生活轉換無限篇素材、用力撒出去。
這策略也被他轉成文字部落格,再整理成 270 頁的內容模型。
還有,收錄在他《紐約時報》的暢銷書裡面。
要廣度?他示範人人都能零成本、量產內容的作法。
要深度?他有 10 幾年思考濃縮、輾壓級的內容策略。
再爛的執行,永遠贏過看似完整但毫無執行的計畫。
品質的相反不是亂發文,是不發文。
不發文就沒數據,就不知道何謂品質。
Gary 說:遲遲不行動的人太多了。
你在發文的那瞬間,就贏過整天說要「開始經營」的一大群人。
▋日更很難。但不日更,也很難
有人說:「每天更新,太難了。」
但每天看著自己想經營的品牌毫無起色,照樣不容易。
100 天的荒廢停更,和 100 天的連續日更,它們耗的時間是一樣的。
不經營,在百日之後 100 天照樣會過去。
真正贏過發廢文的人不是批評的人,是行動的人。
▋市場,不是你說了算
Gary 說:當大家聽到自己鼓吹「日更 15 篇」,就會覺得他又在製造廢文。
很多人認為這是毀壞整個世代閱讀風氣、是毀壞內容品味的兇手。
這讓年輕人沈淪在無腦的對嘴短片和舞蹈,讓網路充斥沒營養的內容。
Gary 的回應是:「我是媒體企業掌門人。漢堡王、Coach、百事可樂都是我客戶。」
「我靠內容品質吃飯的,怎會不懂內容?」
當影音平台播送重複洗腦的唱跳短片,當文字社群擠滿不到百字的短文,這不叫風氣低落。
這也不叫「充斥毫無深度的廢文」。
這叫「市場有需求」。
有格調的行銷人不會抱怨市場和自己想得不一樣、大罵「市場錯了。」
然後停更。
有格調的行銷人總是會持續經營,然後思考「該怎麼做才會更好?」
講究品質?
那麼認真發文,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