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盲人也能欣賞藝術-- {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

Kang-Ywe Lyau-avatar-img
發佈於藝術生活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口氣讀完川內有緒寫的這本{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才發覺顛覆三觀的大問題:


欣賞藝術是靠眼睛嗎?


這本書的主角白鳥先生,從小就看不見,也就不可能把視覺藝術翻譯成殘存的觀看記憶。但他完全違反明眼人想當然爾以為靠觸覺來認識作品。就書內的描述,他是動用視覺以外的所有感官吸收情報,而且最重要的是「讀空氣」--從場所氛圍與解說者的理性感性反應,來建立自己與作品的聯結。盲人有點像Neural Network System可以快速接收訊息後轉譯(compile)成適合的感知與回饋迴圈。


以上的藝術鑒賞過程,最特殊的哲學意義,就是打破了所謂「再現」的藝術課題,也與黑格爾所說的美學最高任務是實踐「絕對精神」有點距離。就這個特點來說,似乎證明阿瑟•丹託在{藝術的終結}所說:「視覺性......和藝術的本質僅剩一點點的關聯性。」,極端的悖論如道德經所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我們固然可以進一步從觀念藝術來否定物質性的必要,但我認為「關係美學」對藝術創作與觀眾參與情境的重視,或許最能補足保羅•克利致力的「將不可見化為可見」的藝術有機性功能,因而解放了藝術鑒賞從假設到實作的可能性!


白鳥先生逛美術館另一個無心插柳柳成蔭(Serendipity)的體現,則是導覽者因為必須盡職解說,被迫要相當長的時間觀察作品,反而因此有了新發現,從而加強了鑒賞的深度與趣味。讀畫,對於藝術史家與美術館員是家常便飯。但這裡比較新鮮的,是透露出所謂被幫助者反而幫助了幫助者的正向吊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任東京國立新美術館館長逢坂惠理子多年前引進紐約MoMA的「對話式鑒賞體系」,造成日本博物館美術館導覽重視引導素人自由鑒賞與集體討論,倒是我在此間的博物館教育訓練沒見到的制度。欣賞時間線的改變與觀眾高度互動的鼓勵,對於藝術展覽的策劃、布置、展陳、解說、導覽都有很重要的操作意義。


書中提到的作品,從興福寺塑像、印象派的梵谷、攝影裝置藝術家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 ,到日本藝術家大竹伸朗等;展場從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水戶藝術館,到專為殘障人士打造的起始美術館,乃至越後妻有的「大地藝術祭」,異彩紛呈,足見作者的匠心獨運。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是日本美術館界對待殘障人士已經不以「拉近‘我們’健康的人與殘障的人的欣賞經驗,讓‘他們’殘障者也能完全領略‘我們’健康的人的體會」為圭臬,而是以殘障者的體感、認知、物理環境出發來建造、營運、策劃。因為凡曾與身心障礙者長期相處的人都會同意:我們以為的弱勢,是自有其熾盛的生命力,可以啟發週遭人群、點染社會面貌的。尤其我讀到折元立身照顧失智的母親長達二十年,創作出來諸如「輪胎•交流 母親與附近鄰居」(タイヤチューブ・コミュ二グ一 ション 母と近所の人たち)那種半滑稽半心酸的影像,「Art Mama + 兒子」(アート・ママ+息子)那幅兒子側身緊摟閉起雙眼母親的照片,咀嚼著他的聲明--“照護也是一門藝術”,便不禁熱淚盈眶地徹悟:這難道不就是波伊斯所說「人人都是藝術家」的塵世上的天國般的藝術實踐嗎?

折元立身「Art Mama + 兒子」(アート・ママ+息子)

折元立身「Art Mama + 兒子」(アート・ママ+息子)



讀完本書,我對日本學妹說:「日本的觀念還是領先我們十年。」

她狐疑地問:「是嗎?」

我補充回答:「當然不是指半導體,也不是那些呼攏觀光客的表面工夫,而是關於藝術、照護、人文價值的深刻省思。最低限度,是我們也需要一座可以打赤腳的,能與看不見的人一起觀賞藝術的美術館!」


本書資訊:

書名:與眼睛看不見的白鳥先生一起看見藝術:和全盲藝術鑑賞者白鳥健二一同走訪日本美術館,以對話鑑賞,並以藝術連結人與人、人與社群的旅程

作者:川內有緒

中譯:莊雅琇

出版社:臉譜

ISBN: 9786263154964

avatar-img
22會員
112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ang-Ywe Lya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顧2024上半年各大藝術拍賣會的交易成果和市場反應,分析目前全球藝術市場的交易趨勢,並探討下半年的藝術市場走向。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我沒去問Amy 是否真相信這個社會還存在一群誠摯純潔支持藝術創作的吃瓜群眾--我想我也動搖不了她這種跡近薛西弗斯的信念。只是,十多年來的客來客往如雲聚雲散,替代空間一如花開花落,能始終見證參贊的主持人在兩岸三地都寥若晨星了。
先說結論,有一招,可以同時解決故宮「國際化」、「本土化」、「去中化」的等互相衝突的矛盾。那就是...... 去日本開分院!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回顧2024上半年各大藝術拍賣會的交易成果和市場反應,分析目前全球藝術市場的交易趨勢,並探討下半年的藝術市場走向。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我沒去問Amy 是否真相信這個社會還存在一群誠摯純潔支持藝術創作的吃瓜群眾--我想我也動搖不了她這種跡近薛西弗斯的信念。只是,十多年來的客來客往如雲聚雲散,替代空間一如花開花落,能始終見證參贊的主持人在兩岸三地都寥若晨星了。
先說結論,有一招,可以同時解決故宮「國際化」、「本土化」、「去中化」的等互相衝突的矛盾。那就是...... 去日本開分院!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國立故宮博物院自民國十四年十月十日掛牌伊始,即恪遵民主共和制度。播遷來台更遠離了簷牙高琢的桂殿蘭宮,照說早該與普羅大眾聲應氣求。但若干年來執事者貌似賣力在地扎根,台灣社會與故宮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小學三年級時寫的詩 | 〔你〕 是從一位聽不見,殘障的人 的角度去敘述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包容和愛 希望你們喜歡🥰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眼前不是只有一種世界、一個觀點。
Thumbnail
白鳥先生幾乎每天都出門散步,而且會一邊散步一邊拍照。他的最愛是一部小型數位相機。他右手拿著導盲杖,左手將數位相機擺在腹部按下快門。因為他沒有看螢幕,所以別人不知道他在拍照。   身旁經過的自行車、屋頂一角、一群高中女生的背影、耀眼的太陽、水戶藝術館的高塔、居酒屋的櫃臺、霓虹燈的光暈與路燈的亮光︙
Thumbnail
「和看不見的人一起,才看得見的事物是什麼?」 和全盲藝術鑑賞者白鳥健二一同走訪日本美術館,以對話鑑賞,並以藝術連結人與人、人與社群的旅程 ※2022 Yahoo!News 本屋大賞 非虛構書大獎!
Thumbnail
在繪本的世界裡,無字繪本的起源帶著一種教學的色彩。這些書籍沒有文字,目的在於讓年輕的讀者試圖從圖像中挖掘出隱藏的話語。這類書籍明確提出了一個原則:「讓圖片說話」。最初,這類無字繪本是為那些還未學會閱讀的孩子設計的。許多設計理念普遍認為,既然孩子不會讀文字,那麼他們應該能夠輕易地解讀一系列的圖像。
Thumbnail
這是前年年底畫的。 當時開完白內障,因為右眼除了白內障外,還有黃般裂孔,術後的視覺其實改善有限,視覺範圍哩,只有外側是清楚的,正中心是灰色斑塊,無法看清書中文字,都是靠左眼看的,所以還滿怕左眼出問題的。 也是因此之故,所以不敢太操眼睛,畫畫頻率從以前規定一周一幅,改成一個月有一兩張就可以了。寧可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他的心裡沒有論斷,因此看見了愛。」他沒有因著人們的評論與嘲笑而以那樣的眼光看待他。而是透過與他面對面相處,進而發現這個人的本質。
Thumbnail
經由好朋友的介紹, 我們開啟這本書的練習, 我買到了二手書, ㄧ拿到就來好好閱讀第一篇, 也如實的練習。 今年想從簡單的方式開始, 透過觀看、記住、畫下來, 這個舉動稱之為「盲畫」。 「盲畫」是一種可以加強手眼諧調的方式。 我ㄧ直提不起畫畫動力, 原因是有框架丟不掉,
Thumbnail
文創音樂會 去藝廊參加文創音樂會,現場一位盲人歌唱家讓人非常感動。他一直在鼓勵大家,即使看不到,也要正向思考。這樣的人實在很難得。反觀我們,有大多時候是用眼睛看,然後立即做出反應,沒有思考事情的原委,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擾或傷害?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人總要正向思考,即使面對困難,或者很明
Thumbnail
!我小學三年級時寫的詩 | 〔你〕 是從一位聽不見,殘障的人 的角度去敘述自己的家人對自己的包容和愛 希望你們喜歡🥰
Thumbnail
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眼前不是只有一種世界、一個觀點。
Thumbnail
白鳥先生幾乎每天都出門散步,而且會一邊散步一邊拍照。他的最愛是一部小型數位相機。他右手拿著導盲杖,左手將數位相機擺在腹部按下快門。因為他沒有看螢幕,所以別人不知道他在拍照。   身旁經過的自行車、屋頂一角、一群高中女生的背影、耀眼的太陽、水戶藝術館的高塔、居酒屋的櫃臺、霓虹燈的光暈與路燈的亮光︙
Thumbnail
「和看不見的人一起,才看得見的事物是什麼?」 和全盲藝術鑑賞者白鳥健二一同走訪日本美術館,以對話鑑賞,並以藝術連結人與人、人與社群的旅程 ※2022 Yahoo!News 本屋大賞 非虛構書大獎!
Thumbnail
在繪本的世界裡,無字繪本的起源帶著一種教學的色彩。這些書籍沒有文字,目的在於讓年輕的讀者試圖從圖像中挖掘出隱藏的話語。這類書籍明確提出了一個原則:「讓圖片說話」。最初,這類無字繪本是為那些還未學會閱讀的孩子設計的。許多設計理念普遍認為,既然孩子不會讀文字,那麼他們應該能夠輕易地解讀一系列的圖像。
Thumbnail
這是前年年底畫的。 當時開完白內障,因為右眼除了白內障外,還有黃般裂孔,術後的視覺其實改善有限,視覺範圍哩,只有外側是清楚的,正中心是灰色斑塊,無法看清書中文字,都是靠左眼看的,所以還滿怕左眼出問題的。 也是因此之故,所以不敢太操眼睛,畫畫頻率從以前規定一周一幅,改成一個月有一兩張就可以了。寧可
Thumbnail
如果沒有導覽、沒有文字說明,我們會如何欣賞這些作品呢?
Thumbnail
「他的心裡沒有論斷,因此看見了愛。」他沒有因著人們的評論與嘲笑而以那樣的眼光看待他。而是透過與他面對面相處,進而發現這個人的本質。
Thumbnail
經由好朋友的介紹, 我們開啟這本書的練習, 我買到了二手書, ㄧ拿到就來好好閱讀第一篇, 也如實的練習。 今年想從簡單的方式開始, 透過觀看、記住、畫下來, 這個舉動稱之為「盲畫」。 「盲畫」是一種可以加強手眼諧調的方式。 我ㄧ直提不起畫畫動力, 原因是有框架丟不掉,
Thumbnail
文創音樂會 去藝廊參加文創音樂會,現場一位盲人歌唱家讓人非常感動。他一直在鼓勵大家,即使看不到,也要正向思考。這樣的人實在很難得。反觀我們,有大多時候是用眼睛看,然後立即做出反應,沒有思考事情的原委,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擾或傷害?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所以,人總要正向思考,即使面對困難,或者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