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真心換絕情:受傷的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今天講第二類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後的受傷

你對他付出很多,不但得不到他回饋,甚至還被嘲諷

(對親密關係你不會設防,因此傷害更嚴重)

溝通無數次傷透心後,對方故態復萌,不把你的感受當回事,你真的受「重傷」了

重傷你無法處理、不知道怎麼處理,你只能選擇壓抑,讓你整個人都變了

你跟他相處變得小心翼翼、戒慎恐懼,就怕又被誤會,又是絕情反應

你也會變得冷漠,他絕情你也絕情,來啊互相傷害,才不會再受傷

有時你會突然覺得委屈大哭,或突然覺得憤怒大吼

最後你會無感、視而不見、各種封閉,因為這樣就不會觸發受傷感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你以為沒事,其實時間凍結了、傷口潰爛了

你為了不讓它爆,付出很多心力,代價是身心症

如果你真的絕望,你會離開這段關係,可是你沒有

那麼你其實在等一個回覆,一個非常狹隘的回覆,解鈴還需繫鈴人--「你在等他突然醒悟」,你在等他發現他錯了,他承認傷了你,他來道歉、安慰、補償你,然後你得到救贖

抱歉這幾乎不可能,期待神蹟的無盡等候,於是你的心僵在那裡,在不斷重複的日常與凍結的時間裡,像是行屍走肉地活著

它變成你的陰影,不敢面對

奇蹟不會發生,但委屈與憤怒的觸發地雷會越來越多

那些訊息在告訴你,「我的心受傷了,誰來照顧它」

不能等別人,更不能繫鈴人

請你看見與接納這個受傷

是的,你要承認「我受傷了,我受傷了,嗚嗚嗚...」

是的,你要承認沒有奇蹟

你必須邁開第一步,向別人敘說你的委屈(其實在控訴:他為什麼不關心我?),你要宣洩你的憤怒與不滿(其實在控訴:他沒看到我不舒服的感受嗎?)

接受這個真實,然後向他人尋求安慰與支援

學習自我呵護,設定界線,說「我真是太難了,忍耐那麼久,我真的是受傷啊」

先看見自己,才能放下他

先整理自己、照顧自己,做些讓自己快樂、有感的事

下一步,再說

242會員
174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SEL情緒教育與iPad結合運用國中生割頸案震撼全台灣,教育現場究竟發生什麼事? 難道都是教育現場上的錯?難道老師都沒有教學生認識情緒及控管? 一個案件的發生,跟系統有很大的關聯,究竟是誰已經不可考, 但社會案件也是一記警世鐘,檢視我們的教學現場,有沒有可以做的更好的地方? SEL便是很好的指引。SEL指的是社會情感學習,希
Thumbnail
avatar
Chinchi
2024-01-07
勇往職前~情緒教育志工「鄭莉娟」   給人第一印象是溫文儒雅、談吐溫柔的莉娟,接觸後可以從很多小細節裡發現她細緻的貼心(例如當值班長時率先張羅學員訂便當瑣事),或許是過去職場的歷練、情緒教育培訓下,形塑成現在穩健而溫暖的特質~
Thumbnail
avatar
配茶小姐的幸福弧線
2022-11-11
[RIE 的情緒教育] 生氣起來打人又咬人,孩子自行改善行為的續集跳跳糖在非常憤怒時會打我的狀況經過一個月後,愈來愈少發生。 能夠用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這個狀況,老實說我自己蠻驚艷的! 本來不想把這個時間寫下來,因為擔心變成其他家庭的「標準」,認為孩子的某些狀況會在**時限內改變。 現在決定寫出來,是為了給其他家庭鼓勵,主要鼓勵的基礎在於: 只是很簡單:
avatar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
2022-07-21
[RIE 的情緒教育]孩子一天到晚大叫『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你幫我弄的XYZ!』一早聽到老公對著兒子說:「不可以自己泡牛奶!」說了兩次以後,馬上就聽到兒子奔跑的腳步聲和呼喚聲:『媽媽~~』 賴在床上,很奸詐的趕緊把被子矇住頭,但是小人已經在我身後,並且用手拉開我的被子。 老公也走進房間說:「媽媽在睡覺,不能吵媽媽~」但小人繼續用哭腔說:「媽媽~~~」 我問:「為什麼?」
avatar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
2022-07-16
[RIE 的情緒教育] 生氣起來打人又咬人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avatar
寶寶睡眠顧問糖果家好好睡
2022-07-10
【情緒教育系列】《Hello,我的內在小孩!》「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出自韓國作家金惠男醫生和朴鐘錫醫生的著作《以為長大就會好了》的副標題,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然。
Thumbnail
avatar
師仁
2022-02-10
【情緒教育系列】《與自己相擁》在傳統的教育中,不斷要求我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以達致更高的道德層面,成為一個圓滿的人。但是當我們越是放下這照顧自己的資格、責任和能力,越是把自己的優點、需要和想法拋諸腦後,這樣反而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自我否定的懸崖。最終受不住巨壓,僥倖時有人來扶,但這難以強求……
Thumbnail
avatar
師仁
2021-08-09
情緒教育怎麼教-Part 3我們讓孩子對於情緒有足夠的『認識』,也創造了能夠『表達』的機會與環境後,在情緒教育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個部份即是情緒的『照顧』。這部份是我們很常不小心忽略的,然而這就像是我們身體感冒了要吃藥照顧,心理受傷了其實也需要好好地呵護。
Thumbnail
avatar
心理師當專輔
2021-06-30
情緒教育怎麼教-Part 2上一篇我們講了情緒教育的第一步『認識情緒』,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對情緒有足夠的瞭解後,我們便有機會在面對事件情境時,知道「我怎麼了?」、「我心裡不舒服的感覺是怎麼一回事?」,進而有機會能夠將自己的狀態傳遞給他人,讓對方能夠理解。
Thumbnail
avatar
心理師當專輔
2021-06-30
情緒教育怎麼教?不管是學生、家長或是老師,我們都知道情緒教育是很重要的課程,但情緒教育到底該學什麼?該怎麼學?這常是我們一大難題。接下來幾篇分享,我們將提供一些步驟及建議給大家參考,協助各位在情緒教育這條路上能有些依循,您可以參考其內容,融入到您的教養或教育理念當中。
Thumbnail
avatar
心理師當專輔
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