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經驗(研究資料募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若某次天災發生時,您有發表紀錄當時的反應(例如在方格子po文或是影片形式在各平台上架),若您願意,懇請告知位置供引用,作為研究報告之用。

但這個資料蒐集沒有經費支持,所以也沒有稿費等好處。

因為最近結束了在花蓮的工作(能讓我緩慢的紀錄各地社區日常生活的工作機會急速地萎縮著),想想也趁此空檔,把一些主題慢慢的留下紀錄,也趁此盤點一下自己現況以及未來可能的路。把天災當家的經驗彙整一下,是其中的一項。

去年報告寫地震發生時社會關係的變化,覺得各種防災措施的規劃,應該考量人實際的反應與行為。例如,若地震發生在白天、晚上、平日、假日,顯然人口聚集的地點不太一樣。了解真實的情況、人的反應,能讓規劃更加明確。

當時找了一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有針對0206地震進行調查彙整,有關臨震反應方面,有47.6%的民眾在第一時間「沒有任何動作」。

然後又找到好人會館,該協會曾經蒐集災後的民眾反應,標題是「我們一起來記住地震那一天」感謝該協會同意,當時報告便引用了這些資料。實在感謝。

以0921、0403、0121這幾次地震來說,其實我當下也都沒有避難行動,而且我剛好都躺在床上正要睡覺或快要睡醒。0921那時,人在宿舍也沒有什麼訊息,當時還跟同學一起笑鬧,以為就是一般地震。到了上午去買早餐,看到大家在談論、電視在報導,才知道事情很嚴重。還記得當時南投來的同學門急著要聯繫家裡但是通訊中斷,於是他們急著回南投看看。

災害不只影響著當下,當天、當月,甚至整個世代,都受到影響。整個世代聽起來有點誇張但確實如此。之前在花蓮訪談收集資料時,跟村長閒聊她便提到某某村的村長他們家就是八七水災那時候移居過來花蓮的,他們務農經驗多,因此來到花蓮也務農。另一個例子是花蓮縣吉安鄉的小台東部落,他們是1930年因颱風而從台東移居到花蓮。災害不僅是當下的因應,也是社會關係的改變,甚至一個群體的遷徙。

在這些因素下,蒐集彙整天災經驗,能讓我們更了解實際情況,依此作為相關規劃的基礎。

願大家都平安。



copilot。請幫我畫張圖,願大家都平安。

copilot。請幫我畫張圖,願大家都平安。


avatar-img
196會員
144內容數
走走看看,有什麼在地的小故事就記錄一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漫步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在路上看到牛就拍,某次看到牛在吃的飼料應該有鳳梨混在裡面,實在好奇。
試著翻譯Flight of the Conchords的Inner City Pressure,歌詞取於此,音樂可見此。
試著翻譯Mattafix的Big City Life,後來發現ChatGPT顯然翻譯得比較達意,就用AI的翻譯吧。
剛好找到山陀兒颱風當時的預測與實際路徑,因此紀錄一下。
日前看到新聞,台鐵車票要改版了。最近搭車才發現,車票上多了個QR-code。趁此也稍微紀錄一下。
同樣是同事介紹的,若需要知道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的預警,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土石流防災資訊網可供參考。
之前在路上看到牛就拍,某次看到牛在吃的飼料應該有鳳梨混在裡面,實在好奇。
試著翻譯Flight of the Conchords的Inner City Pressure,歌詞取於此,音樂可見此。
試著翻譯Mattafix的Big City Life,後來發現ChatGPT顯然翻譯得比較達意,就用AI的翻譯吧。
剛好找到山陀兒颱風當時的預測與實際路徑,因此紀錄一下。
日前看到新聞,台鐵車票要改版了。最近搭車才發現,車票上多了個QR-code。趁此也稍微紀錄一下。
同樣是同事介紹的,若需要知道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的預警,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土石流防災資訊網可供參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說六月的時候我寫了幾篇日常紀錄,後來我想了一下,打算把這些日常內容收到菜鳥談的「生活談」內,並且同樣鎖付費。基本上,我寫生活,寫的都是有感而發跟紀錄,跟大部分人沒兩樣。但想調整成付費,主要是我想把這些「揭露」留給願意付費支持的讀者。 大致說明一下。
Thumbnail
同樣是同事介紹的,若需要知道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的預警,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土石流防災資訊網可供參考。
Thumbnail
這次的風雨 突然收到一句話 「萬 象 更 新」 .後續再慢慢做土地療癒. .直覺好像不能做. .只能眼觀. .要風雨過後才能慢慢修復. (打這段時有種很想哭泣跟心痛的感受) .土地跟植物. .這是大自然的法則. .要尊重. .感覺他們帶來課題 .要我們學會珍惜跟擁有
Thumbnail
電視播著0403花蓮7.2地震的新聞 震下的當時 在遠方工作的我 沒有第一時間感受到 下班後 打開電視 新聞一則一則的彈出 ... 震時的影片. 落石的滾落. 山時的鳴叫. 男女老少的驚慌.....好多.好多 越看越難過 越看越心驚 原本也打算這次休假也來一趟花東遊 這一次的震後 人
Thumbnail
今天早上又來一個震撼全台的地震。如果要數數難忘的地震回憶有哪些呢?
Thumbnail
漫長的夏季後會下雨 也許伴隨幾個地震 然後忽然吹起冷風 冬天便一陣大風吹地坐定了位置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是說六月的時候我寫了幾篇日常紀錄,後來我想了一下,打算把這些日常內容收到菜鳥談的「生活談」內,並且同樣鎖付費。基本上,我寫生活,寫的都是有感而發跟紀錄,跟大部分人沒兩樣。但想調整成付費,主要是我想把這些「揭露」留給願意付費支持的讀者。 大致說明一下。
Thumbnail
同樣是同事介紹的,若需要知道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的預警,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土石流防災資訊網可供參考。
Thumbnail
這次的風雨 突然收到一句話 「萬 象 更 新」 .後續再慢慢做土地療癒. .直覺好像不能做. .只能眼觀. .要風雨過後才能慢慢修復. (打這段時有種很想哭泣跟心痛的感受) .土地跟植物. .這是大自然的法則. .要尊重. .感覺他們帶來課題 .要我們學會珍惜跟擁有
Thumbnail
電視播著0403花蓮7.2地震的新聞 震下的當時 在遠方工作的我 沒有第一時間感受到 下班後 打開電視 新聞一則一則的彈出 ... 震時的影片. 落石的滾落. 山時的鳴叫. 男女老少的驚慌.....好多.好多 越看越難過 越看越心驚 原本也打算這次休假也來一趟花東遊 這一次的震後 人
Thumbnail
今天早上又來一個震撼全台的地震。如果要數數難忘的地震回憶有哪些呢?
Thumbnail
漫長的夏季後會下雨 也許伴隨幾個地震 然後忽然吹起冷風 冬天便一陣大風吹地坐定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