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化、認同與國族|《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不負責任推薦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周末逛書店時看到米蘭昆德拉這本書,二話不說就下訂買了,《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收錄昆德拉兩篇早期文章,內容相當簡短,慢慢看一兩個小時就可看完。書名來自於其中收錄的一篇文章,即1983年在法國雜誌發表的〈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另一篇則是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會的演說稿〈文學與小國〉。

這兩篇文章發表的時間,事後看來都剛好發生在歷史重大拐點前,〈文學與小國〉發表在68年布拉格之春,蘇聯入侵捷克前夕,而〈中歐的悲劇〉一文則是發表在1985年戈巴契夫上台前。兩文的問題意識與對話對象並不相同,但論證的基礎與邏輯卻是一致的,收在一起成書其實滿適合的。

文章雖然是很久以前寫的,內容好像跟台灣也沒啥關係,但這時候在台灣出版這本書卻完全不過時,很貼和台灣的處境,看完後完全同意各方推薦文的意見:「昆德拉說的不僅是捷克,也是台灣」,「台灣人是讀得懂的」,「震撼的既視感」

看本書的過程幾乎不斷在畫線,覺得每段都很精彩,最後感覺有畫線等於沒畫線,處處是重點,所以當然要大推特推本書。

文學與小國

本文是以文學家的立場去批評捷克共產黨的言論思想審查制度,但並非是直言去批評黨國政權壓迫創作自由,而是很委婉迂迴分析捷克國族的打造歷史,去論證審查制度不利於民族的發展。還用個「文物破壞者」去暗示進行言論思想審查的捷克共產黨。

文中一開頭就破題指出捷克是個弱小的國族,歷史上幾經覆滅,它不像法國、德國可以不證自明且理所當然地存在,人們絲毫不會懷疑這些國族的存在。然而自從波希米亞王國覆滅後,捷克人就沒有自己的國家了,一直到一戰後才出現一個捷克人的國家,然後二戰時又滅國了,最後被蘇聯強加為附屬國,所以是否存在一個捷克國族是很有問題,其國族地位非常脆弱,不堪一擊。

近代捷克國族的打造源自於19世紀文化菁英復興幾近死亡的捷克語,而且還要同時抗拒使用強大又便利德語的功利誘惑。不過要證明捷克語跟德語具有同樣的存在價值,便是要利用捷克語創造出不輸給其他歐洲國族的文化成就,這裡的文化是美學意義的文化,而非人類學的文化。即由捷克語創造出來的詩歌,小說,戲劇,音樂等文化成就要不輸給其他歐洲國家。

如果捷克語創作沒發展出像德國一樣的文化高度,那就是地方的習俗與方言,捷克國族也沒有存在的價值。就像法語,英語,德語等歐洲語言是各國族文化發展的基石,捷克語也是。如同其他歐洲國家文化,捷克文化需要同時展現捷克的特殊性,也要同時繼承了歐洲悠久歷史的共同遺產,從希臘羅馬,基督教信仰到啟蒙運動等歷史的遺產。

當具備能與其他歐週國家相比敵的捷克文化,捷克人以及其他國族才能認同捷克國族存在的價值,文化就是捷克民族存在的根本。

快到文章最後才談到本文重點,文化的發展有賴於自由環境。捷克國族必須靠文化來證明其存在的正當性與價值  思想言論的審查箝制會損害文學藝術創作所必要的自由,而文學藝術的創作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審查箝制只後會淘空支持捷克國族存在價值的文化,最終消滅捷克國族。

最後摘要一些我覺得本文很關鍵的段落,也很值得台灣借鏡反思台灣國族問題,尤其幾段有關德語與捷克語使用上的矛盾張力,並讓人想到台文與華文的選擇問題。


小民族要捍衛他們的語言和主權,只能透過他們語言本身的文化的重要性,透過這種語言所產生的獨特價值
就像帕拉茨基所寫的:「人們普遍認為,捷克作家讓我們的國族免於滅亡,他們喚醒了我們的國族,並且確立了國族應該努力實現的崇高目標。」捷克作家對我們人民的生存責任重大,直到今日依然如此,因為捷克人民的生存問題很大程度取決於捷克文學的品質,取決於它的偉大或渺小,它的勇敢或懦弱,它的本土主義或普世性。
日耳曼化會讓捷克人的生活變得容易,會為他們的孩子提供更多機會。這些知識分子也知道,歸屬於一個更大的國家,會讓所有思想性的工作更有影響力,影響的範圍也會擴大,
小國的人民只能思考一半,只能感受一半,他們的教育水準經常是平庸又貧乏;沒有生命力,只是倖存,不生長也不發芽,只是勉強長出植物,不會成樹,只會長出荊棘。
對捷克人來說,不論他們的語言或他們對歐洲的認同,從來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形成一種無可爭議的成就。捷克人的歐洲認同可以歸結為兩個選項之間的永恆抉擇:要麼讓捷克語弱化到最終淪為單純的歐洲方言——而捷克文化淪為單純的民俗——要麼成為一個具備一切條件的歐洲國家。

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

1983年發表的〈中歐的悲劇〉,對話對象不再是捷克共產黨,而是法國以及整個西歐社會,請他們重視或重新認識中歐的問題,就是那些被納為蘇聯共產附屬國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歐”國,中歐問題不只關乎中歐本身,還關乎整個歐洲或西歐的文化認同。

現在看這文真是有莫名的即視感,直指烏俄戰爭的根本歷史原因,目前的歐洲情勢即源自於這個中歐的悲劇。

所謂的中歐悲劇就是中歐長期在文化上屬於西歐,但在政治上卻在近代被生硬地劃到東歐,蘇聯用武力將中歐圈進東歐共產集團,因此西歐國家也從政治上將中歐視為東歐,忽略了長期以來中歐與西歐在文化上的共通性與密切關聯,同屬羅馬教會,使用拉丁文,而與信奉東正教,使用西里爾文字的俄羅斯相對立。中歐明明文化上強烈認同於西方,卻被一個反西方的政治力量所統治,而西方也不認為中歐屬於他們的一部分。

中歐近代展現的文化成就不下於西歐國家,文中舉了一堆赫赫有名的人物,如佛洛伊德,卡夫卡等,還有璀璨的巴洛克藝術,我還想到文中沒提到波蘭的蕭邦。不過第一次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中歐分解成幾個弱小國族,雖然在文化上持續發光發熱,但並無法抵抗納粹的入侵,也沒有能力對抗蘇聯的擴張。俄羅斯對西方的強烈野心早在蘇聯共產國際出現前就昭然若揭,現在只不過是用共產國際主義取代以前的斯拉夫主義。

中歐做為西方羅馬天主教文明的東方邊界,一直在奮力對抗著俄羅斯這個龐大的非西方文明,奧匈帝國或哈布斯堡帝國再怎麼鳥再怎麼廢,還是能對抗俄羅斯,確保中歐留在西方文明中。帝國消失後,也注定中歐的悲劇。

昆德拉在本文會依據討論脈絡與比較對象,使用西方,歐洲、西歐等用語,基本上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指羅馬天主教文化,以相對於俄羅斯所代表的東正教文化。

最後他也提到一個他在西歐社會觀察到一個當代現象,就是"美學意義"的文化功能讓位給影視媒體,他也提出一個大哉問,原本凝聚歐洲認同的文化衰退後,還有什麼能凝聚歐洲。

本文也是金句連連,摘幾段我覺得很有意義的段落

中歐的錯誤在於我說的「斯拉夫世界意識形態」。我說的確實是「意識形態」,因為「斯拉夫世界」只不過是在十九世紀製造出來的一個裝神弄鬼的政治騙局。....俄羅斯人喜歡把所有俄羅斯的東西都稱為斯拉夫,這樣他們以後就可以把所有斯拉夫的東西都稱為俄羅斯。
「為祖國也為歐洲而死」,這樣的一句話,在莫斯科或列寧格勒的人是不可能這麼想的,恰恰是在布達佩斯或在華沙的人才會這麼想。
他在一八四八年寫給法蘭克福革命議會的著名信件裡,為哈布斯堡帝國的存在辯護,稱它是唯一可能抵禦俄羅斯的堡壘。「這個強權,今天無比巨大,正以任何西方國家都無法企及的速度在強化它的力量。」帕拉茨基提出警告,要大家當心俄羅斯的帝國野心,當心它試圖成為「全世界的君主國。」
中歐希望成為歐洲及其豐富多樣性的縮影,成為一個高度歐洲化的小歐洲,成為以「最小的空間裡有最大的多樣性」原則所建立的袖珍歐洲模型。面對奉行相反原則的俄羅斯(「最大的空間裡有最少的多樣性」),中歐怎能不感到恐懼?
可是什麼是小國族?我想提出我的定義。小國族是指這樣的國族:他們的存在隨時有可能受到質疑、有可能會消失,而他們自己也知道。法國人、俄國人、英國人沒有對自己國族的存亡提問的習慣。他們的國歌只述說偉大與永恆。然而,波蘭國歌第一句唱的就是:「波蘭還沒有滅亡……」
即使在最有教養的圈子裡,人們晚餐時討論的都是電視節目,而不是那些期刊。因為文化已經把它的位置讓出來了。文化的消失,我們在布拉格經歷的是一場災難、一個衝擊、一場悲劇,在巴黎卻被視為平凡無奇的事,幾乎看不見,像個無關緊要的事件。



87會員
126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雖然身陷《勇者鬥惡龍11》龐大劇情中,剛好玩到中期劇情,還是抽空去看了一下《八戒》台語版,其實是有點感動,又有點覺得惋惜,這部片來得太晚了。其實我們單位六、七年前籌備時,就有去台南拜訪過導演邱立偉,才知道台灣有部製作水準不錯國產動畫《小貓巴克里》,當時是有受到導演一番話感動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本書雖然是班雅明的傳記,但有一大半部分是在介紹班雅明理論思想的發展,所以本書也可以視為班雅明理論思想的完整介紹。作為一個以散文與評論而出名的文化理論家,班雅明並沒有很明確與有系統地闡述他的理論概念,也就是說沒有把它的理論學術化,他的許多想法散見在不同作品片段中。加上他特有的辯證史觀與常採用的蒙太奇
愛因斯坦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崇拜的偶像(至少我這個世代),不少學生應該都曾有嚮往成為像他一樣的科學家,直到長大認清現實後。 近現代科學家大概沒有人可以像愛因斯坦一樣享有如此巨星般的地位,圍繞他的神話迷思傳說更是多不盛舉。尤其是愛因斯坦與愛迪生有關”知識”的對立看法
雖然身陷《勇者鬥惡龍11》龐大劇情中,剛好玩到中期劇情,還是抽空去看了一下《八戒》台語版,其實是有點感動,又有點覺得惋惜,這部片來得太晚了。其實我們單位六、七年前籌備時,就有去台南拜訪過導演邱立偉,才知道台灣有部製作水準不錯國產動畫《小貓巴克里》,當時是有受到導演一番話感動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很推薦本書,看完後打破許多我長期以來對納粹大屠殺事件的刻板認知,作者提摩希.史奈德是當代美國研究中東歐歷史的專家,先前看了他寫的《民族重建:東歐國家克服歷史考驗的旅程》,驚為天人,所以就下單買了這本書跟還沒看的《血色大地》。 史奈德寫的歷史書,不單純是耙梳歷史細節,發掘被人忽視的真相,同時還有很清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Thumbnail
擱置在書櫃上許久,前幾天順手拿下時也沒有多看介紹就直接開讀,先說讀後的簡單感想 ─── 非常喜歡!其實讀文學小說我偏向不看太多詳細介紹就直接進入故事,這種冒險的感覺很棒。
Thumbnail
在輕小說界一片異世界重啟人生、轉生各行各業各種族、追求高概念突破的競逐下,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反而成為一個全新的挑戰。 PS:本文寫於三年前,這段居然不用改。
Thumbnail
了解小說和民族主義的牽連,以及拉丁美洲與哥倫比亞的歷史脈絡,讀《百年孤寂》中隱喻對應的關係(Metaphorical correspondence)便處處可見,等於讀出了情慾、暴力、興衰之外的政治社會背景。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Thumbnail
擱置在書櫃上許久,前幾天順手拿下時也沒有多看介紹就直接開讀,先說讀後的簡單感想 ─── 非常喜歡!其實讀文學小說我偏向不看太多詳細介紹就直接進入故事,這種冒險的感覺很棒。
Thumbnail
在輕小說界一片異世界重啟人生、轉生各行各業各種族、追求高概念突破的競逐下,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反而成為一個全新的挑戰。 PS:本文寫於三年前,這段居然不用改。
Thumbnail
了解小說和民族主義的牽連,以及拉丁美洲與哥倫比亞的歷史脈絡,讀《百年孤寂》中隱喻對應的關係(Metaphorical correspondence)便處處可見,等於讀出了情慾、暴力、興衰之外的政治社會背景。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