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書櫃怎麼可以沒有這一本書呢?《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裡面收錄兩篇文章,短要切中了一個文學家所看見的悲劇,從國族存亡到文化救國,米蘭昆德拉的文筆與思緒已是巨擘等級,隨便列出都能發人深省。

🔖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會演說〈文學與小國〉

米蘭.昆德拉在當時已經是知名捷克作家,而當時的捷克在內,保加利亞、匈牙利和波蘭,都在蘇聯掌控底下成立人民共和國,做為華沙公約組織國結盟(或綁架)。

一九六七年的作家大會,米蘭.昆德拉就引用文壇前輩所提出的,十分敏感的話題再次追問:國族認同究竟對生活在其中的人民來說重要嗎?還是成為更強大民族的一員才是對人民最好的選擇?

這個提問是對激進本土主義者的直問,存有不是為了國族的虛名,而是腳踏實地的被世界所認可,而這對沒有物質資源、武力、先天優勢的小國而言,還有什麼能夠被看見?

相信自己有存在於世界的價值,提升自己被國際認可,文化表現是最重要的途徑,這是文學家米蘭.昆德拉與前行者們所得出的重要結論。

文化,這麼多麼崇高而偉大的行為,而藝術創作如何能夠喚醒國族免於滅亡,甚至成為一種解放力量。

一九六八年的春天,捷克發生了布拉格之春,則是做為人民與知識分子集結反抗共產主義的短暫勝利。

而多少能夠值得我們所借鏡的論述,短短一篇微言大義。

🔖1983年發表的評論〈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

中歐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種文化或一種命運。中歐的邊界是想像的,必須根據每個新的歷史情境來勾勒與重新勾勒。

米蘭.昆德拉持續發表作品受到歐洲重視,而這篇所談的,則是一直被西方國家排在外的中歐小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等國的普遍困境,在文化認同上屬於西歐,而在政治體制上又被迫於蘇聯東方集團,而在政治鬥爭之下逐漸消失的中歐主體性,讓米蘭昆德拉聲嘶力竭的想出歐洲一體,呼告歐中應重視俄羅斯所佔領、摧毀的不是中歐,而是歐洲整體。

中歐的悲劇來自於地域性,屬於歐洲與俄羅斯的邊界,文化歷史屬於西方,而多年來人民一直努力要擺脫共產集團的控制,以及不屬於他們的俄羅斯與斯拉夫精神的繼承:完全是另一種駭人的陌生性。人民的反抗深層的含義是捍衛他們的西方性。

中歐小國們的西方性,因為歷史動盪而破碎不堪,耗費太多力量抵抗強國佔領,但又被假的斯拉夫世界所綁架在一起,而能辨識他們的卻是這些不幸的共同處境。

他將這些不幸處境下的中歐以「小國族」定義:

他們的存在隨時有可能受到質疑、有可能會消失,而他們自己也知道。......中歐作為小國族的家園,它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這種看法是基於對歷史的深刻不信任。......他們只是歷史的反面,他們是這個歷史的受害者和局外人。

這兩篇都在強調文化是國族的根基,是理解、定義自身重要的價值實現,但到了時序更迭,文化對歐洲來說還有這麼重要嗎?否則怎麼只把中東當蘇聯政治體制而忽視其文化遺產來自歐洲呢?

而現在的烏克蘭雖屬東歐,但是否也適用一樣的文化訴求,求西方列強不能分割於一體,烏克蘭是為了西方所犧牲,這一個世紀來不停重複的悲劇。

隔年1984年,米蘭.昆德拉發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

🔖台灣人書櫃怎麼可以沒有這一本書呢?

回想台灣,雖然有自己的歷史脈絡與政治情境,但這本小書更關鍵的提醒是文化的重要來自於生活與民間所累積的共同記憶,而這些所展現出來的藝術創作,能否足夠強到讓世界看見並肯認存在,反過來支持並鼓舞著國族認同的強壯,這點才是一切能往前的根基。

但是,生活在此刻的我們,所認為重要的價值還能轉而滋養文化嗎,是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了。

一個被綁架的西方國家或中歐的悲劇

米蘭.昆德拉|大田|2024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力的沙龍
41會員
166內容數
單純閱讀,馬力的私房景點
馬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本文探討廢文與散文的差異,並以村上春樹的《村上朝日堂》為例,反思現代社會中追求流量與個人價值的迷失。
Thumbnail
2025/04/29
本文探討廢文與散文的差異,並以村上春樹的《村上朝日堂》為例,反思現代社會中追求流量與個人價值的迷失。
Thumbnail
2025/04/28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李佳穎繼《小碎肉末》十六年後的新作,獲得多項大獎並售出多國版權,探討創作與真實的關係。小說以女主角阿丹的回憶錄創作歷程為主線,用幽默的方式反思創作中真實性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4/28
《進烤箱的好日子》是李佳穎繼《小碎肉末》十六年後的新作,獲得多項大獎並售出多國版權,探討創作與真實的關係。小說以女主角阿丹的回憶錄創作歷程為主線,用幽默的方式反思創作中真實性的議題。
Thumbnail
2025/04/21
「這座島的傳統,無論好壞都是島民日積月累的財產。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要做出什麼選擇,要如何修正,一切都只有這座島上的人可以決定。」
Thumbnail
2025/04/21
「這座島的傳統,無論好壞都是島民日積月累的財產。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要做出什麼選擇,要如何修正,一切都只有這座島上的人可以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米蘭·昆德拉超越了深深影響中國小說家之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以音樂中的複調將小說裡的哲學、敘述和夢幻聯結成一致性的結構。他並認為生命中偶然發生一次的愛情與性是存在的“輕”,但沉重的人卻難承受它,而遭命運的重壓。若余華效法複調的手法,則《兄弟》就能提升思想深度,減少血腥汙穢低俗的氣息。
Thumbnail
【緣起】 有幸於得知作家去世的二十四小時內,撰寫了四千字文章,作為當代文學生態,長期無償分享的一部分,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Thumbnail
【緣起】 有幸於得知作家去世的二十四小時內,撰寫了四千字文章,作為當代文學生態,長期無償分享的一部分,歡迎指教,敬請分享!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看到中國思想家的經典著作就避之唯恐不及?讓這篇文章來解除您的焦慮
Thumbnail
《國史大綱》是理解中國歷史的敲門磚、指路牌,獻給想認真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
Thumbnail
《國史大綱》是理解中國歷史的敲門磚、指路牌,獻給想認真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發現台灣》打開歷史•走出未來(一六二0~一九四五)上、下冊 📝整理書櫃的時候,翻出了這二冊書,即使過了三十年,依然是值得收藏的作品。 為什麼要回頭看看呢?(為什麼要讀歷史呢?) 就像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不同的時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體悟,這個時候再回過頭看,就能發現當時沒有覺察到的,可以對照和理解「
Thumbnail
【流動之書】這十本書隨著妳的人生流動、解構、散佚、再生,而我們僥倖憑著書頁裡隻字片語活過惶惶不安的年歲、活過風風火火的青春、活過憂鬱孤單的留學生活、活過病毒肆虐的瘟疫之年。
Thumbnail
【流動之書】這十本書隨著妳的人生流動、解構、散佚、再生,而我們僥倖憑著書頁裡隻字片語活過惶惶不安的年歲、活過風風火火的青春、活過憂鬱孤單的留學生活、活過病毒肆虐的瘟疫之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