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即菩提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煩惱即菩提

星雲大師全集 佛法真義1 佛法義理p184

佛教講「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這句話一般人不容易了解,菩提是清淨的正覺,為什麼清淨的正覺又說是染汙的煩惱?煩惱是妄想、無明,為什麼又說妄想、無明的煩惱就是正覺的菩提?

一般凡夫的認識裡,宇宙世間萬法,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對待法,是非、善惡、好壞、得失、染淨,分得很清楚,但這是世間法;然而在真如自性裡面,卻是「生死自家明」,沒有分別。

佛法講的「不二」,是出世法,因此「煩惱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舉例來說:鳳梨、柿子沒有成熟就摘下來,吃起來是酸的,但經過和風的吹拂、太陽的照射之後,味道就會轉變為甜,這甜度是從酸而來。因此,甜和酸並不是兩個東西,而是同一個。

又如海水與波浪,波浪由水而來,離開了水,就沒有波浪。波浪就像煩惱,在洶湧澎湃的波浪裡面,可以知道水的本性是平靜的。由此可知,在煩惱的裡面,也是有一個清淨的自性菩提。

再如黃金,黃金可以做成戒指、耳環、手鐲等,相上雖有種種的差別,但是黃金的本質是不變的;我們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雖在五趣六道裡輪迴,其清淨的真如、菩提、自性,永遠不會改變,不會損失分毫。


以出世法看世間,是從理上來解悟,但在未覺悟前,不可以理廢事,而是用理來解事,因事而明理,才能夠「理事圓融」,才是真正的「不二」。所以說,煩惱和菩提是一體不二的;煩惱可以長養菩提,正如汙泥裡可以生長蓮花一樣。

迷就是煩惱,悟就是菩提,離開煩惱之外,別無菩提可求;眾生因為有煩惱,因此流轉六道,人們從煩惱的磨練、觀照中,也才能看到菩提的顯現。

佛經說:「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一個人能覺察出煩惱,就離覺悟不遠。學佛的人不要怕煩惱,重要的是,如何轉煩惱為菩提。「哭婆變笑婆」的故事,點出了哭和笑,只在一念之間;同樣的,苦和樂、聖和凡、迷和悟、佛與魔,也是在一念之間。

在日常生活之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只要我們懂得轉念,情況就會改變。話說回來,雖說佛教重視轉凡成聖、轉迷為悟,但是佛法裡也有這麼一個譬喻:鐵鍊子可以鎖人,金鍊子一樣可以束縛人。

意思是說,煩惱妄想的烏雲固然會遮蔽心靈,菩提正見的白雲也一樣會成為執著、成為障礙。因此,真正的悟道,真正禪的境界,鐵鍊子的煩惱要捨,金鍊子的菩提也不能執著。總之,學佛的人要能超越一切。所謂不即不離、不空不有、亦空亦有,能夠認識「緣起性空」,就能夠透過煩惱的境界中,看到覺悟的希望。


0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柏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佛光四句偈 星雲大師全集 古德常用四句偈來表達經義,讓大眾在生活上奉行,像七佛通戒偈、回向偈等,都是佛教徒熟悉的四句偈。四句偈簡明易記,就像中國的詩歌,容易朗朗上口。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大家需要一個融古匯今、與時俱進的四句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奉行無礙,所以我也學習古德,擬定了〈佛光人四句偈〉
本文探討《妙法蓮華經》第十五品的內容,描述菩薩們在佛教的薰陶下,從地面湧出,圍繞佛陀而尊敬供養的場景。透過佛陀的教導和讚賞,這些菩薩展現出他們的精進和信仰,旨在讓更多人理解其深意。這一段落不僅描繪出菩薩的盛大浩蕩,也突顯了佛法的力量與影響。希望這篇文章能激發讀者對於菩薩道與佛教哲學的思考。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探討《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的教義,重點在於菩薩的慈悲與解說佛法的重要性。佛陀告訴藥王菩薩,聽聞、讀誦及供養此經的人,將會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授記,且在未來世必能作佛。文中強調了對經卷的供養與尊重,以及其對於修行者的重要意義,並提供了眾生修行的具體方法與心態。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佛光四句偈 星雲大師全集 古德常用四句偈來表達經義,讓大眾在生活上奉行,像七佛通戒偈、回向偈等,都是佛教徒熟悉的四句偈。四句偈簡明易記,就像中國的詩歌,容易朗朗上口。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大家需要一個融古匯今、與時俱進的四句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奉行無礙,所以我也學習古德,擬定了〈佛光人四句偈〉
本文探討《妙法蓮華經》第十五品的內容,描述菩薩們在佛教的薰陶下,從地面湧出,圍繞佛陀而尊敬供養的場景。透過佛陀的教導和讚賞,這些菩薩展現出他們的精進和信仰,旨在讓更多人理解其深意。這一段落不僅描繪出菩薩的盛大浩蕩,也突顯了佛法的力量與影響。希望這篇文章能激發讀者對於菩薩道與佛教哲學的思考。
本文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安樂行品第十四的教義,強調菩薩應於後末世安住四法,以慈悲之心說法,並且避免與世俗及邪道近親,以保護自身及信仰的純淨。透過文殊師利的問答,文本清晰闡明菩薩的行處和親近處,引導修行者於滅後時期如何恪守信仰,並持續修習佛法。這些教誨對當代信徒實為重要指引。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探討《妙法蓮華經》法師品第十的教義,重點在於菩薩的慈悲與解說佛法的重要性。佛陀告訴藥王菩薩,聽聞、讀誦及供養此經的人,將會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授記,且在未來世必能作佛。文中強調了對經卷的供養與尊重,以及其對於修行者的重要意義,並提供了眾生修行的具體方法與心態。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1--人世多苦難,佛懷有平安--天災人禍,難以預料,若常念佛,大事化小,化無。念佛人,佛常住頂,放光守護;菩薩相隨,天神擁衛--現世安樂,臨終往生。凡夫心剎那不停,不出貪瞋痴—起心動念,如浪推湧,遍滿宇宙,又從宇宙邊際,返回自心。對他人好,即對自己好;討厭他人,必射回自己,自他都不好. 象山慶[藕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
Thumbnail
重點摘要: 1.9 月降息 2 碼、進一步暗示年內還有 50 bp 降息 2.SEP 上修失業率預期,但快速的降息速率將有助失業率觸頂 3.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將繼續轉弱,經濟復甦的時點或是 1Q25 季底附近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21--人世多苦難,佛懷有平安--天災人禍,難以預料,若常念佛,大事化小,化無。念佛人,佛常住頂,放光守護;菩薩相隨,天神擁衛--現世安樂,臨終往生。凡夫心剎那不停,不出貪瞋痴—起心動念,如浪推湧,遍滿宇宙,又從宇宙邊際,返回自心。對他人好,即對自己好;討厭他人,必射回自己,自他都不好. 象山慶[藕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最好學學彌勒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一笑,能化解許多的憂愁。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Thumbnail
人的心本初的面貌就跟 普賢王如來一樣,跟佛一樣。今天一念的分別執著,一錯再錯,錯不知返,把自己的心性弄到憂鬱症,這中間得經過多少造罪造孽的過程,你想過嗎?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有的時候還不利己,要歷經多少,才把自己弄成憂鬱症。或者去傷害過多少人讓人家痛苦,那種痛苦的 「業」作用回來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心發,則佛道堪成:心即菩提心,此心為正因佛性。正因理心既發,則了因慧心,緣因善心,自可相繼而生。正因佛性本具,眾生多皆埋沒於五蘊山中。今承開示,既發菩提心,則正因理顯。再加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悟修之力,則本覺正因佛性出纏,成等正覺。故曰:心發則佛道堪成。
Thumbnail
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大寶積經·發勝志樂會》、《彌勒菩薩所問經》,七地以下的菩薩整天聚在一起。這些師兄弟都是菩薩,整天都在起顛倒、懈怠、散逸、疑惑:「我到底要修下去,還要不要修下去?我要不要發心,還是不發心?我這樣修會不會成就,還是不會成就?」整天都在想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