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M產能擠壓下對DRAM記憶體漲價趨勢的判斷與選股

HBM產能擠壓下對DRAM記憶體漲價趨勢的判斷與選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最近半年來,不斷的從媒體報導,得知三星、海力士、美光紛紛將標準型記憶體DDR 3、DDR 4的產能移轉到獲利較好的HBM,HBM良率不佳,更進而壓縮了DDR3、DDR4 、 DDR 5的產能,同時DDR5因AI PC、AI手機的用量及規格提升,又適逢2025年輝達2年的新產品、Window 10的停產、AMD、Intel、高通ARM CPU明年百花齊放,帶動PC換機潮,造成DDR5同樣吃緊,擴建新廠,需2年以後才能量產,緩不濟急,所以DRAM漲價已箭在弦上,勢不可擋。

調出晶豪科和南亞科的獲利歷史紀錄和股價走勢,碰巧發現南亞科在2017、2021碰到獲利爆發,每4年一次循環,明年2025年,又是一次循環,時間對了,又碰到真的需求在明年爆發,供不應求的情況已經顯而易見,因為需求很明確,廠商這兩年虧損,沒有公司敢擴廠,大陸猛擴廠,但技術受限,硬著頭皮去做HBM,良率太低,消耗大量產能,消減了產能擴充的影響。先知先覺先卡位,我相信歷史會重演,此時此刻,適逢大跌,晶豪科、南亞科正是佈局時機,按歷史紀錄,南亞科以DDR5、DDR4為主,價格好,時間久,獲利好的時間長,一定可以吃到漲價紅利,晶豪科以DDR3、DDR4利基型為主,股本小,主力容易炒題材, 但紅利時間短,DDR3價格太高就被DDR 4取代,DDR4太貴,同樣被DDR5取代,換言之,DDR3、DDR4價格有天花板,DDR5則暫時沒有,所以個人覺得南亞科是台灣唯一的DRAM廠,優先看好,晶豪科機動性強,股性活潑次之,至於美股,美光近期從150跌到87,連續買進兩週,已經成了美股第二大持股,佔比9.3%,僙次於Palantir的15.2%。年底拭目以待,看有沒有看對。

avatar-img
芋老的沙龍
45會員
6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芋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RFrOEcHSA 優分析的這一篇,策略跟我完全一致,可見大跌換股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一個月前沒有什麼股票好買,現在遍地是便宜貨,跳樓大拍賣,好股、壞股全部落難,無一倖免,選跌深錯殺的,才能把虧損順利補回來,上次出現跳樓大拍賣
7月曾經大幅買進看好的Microsoft、Apple、Nvidia、Tesla的2倍作多ETF(MSFL、 AAPU、NVDL、TSLL),7/25晚上突然覺得有點怪怪的,如果長期投資看好的公司,用2倍作多,可以有更好的獲利,難道買原型的,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最聰明?肯定是2倍做多的ETF有我沒有考慮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投資與投機,可能只有一線之隔,你能掌握到未來的資訊,所作的決定,這樣個叫投資,例如TSMC、家登、牧德、鈦昇,你不能掌握未來的資訊,只是一個做夢題材,那個叫做投機。所以同樣的公司,同樣是未發生的事,對某些人來是說是投資,對某些人來說叫投機,差別就在資訊的掌握多寡和資訊的判定而已,判斷正確的就叫先知先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近日聽到的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 一直在想這句話,以前的待的公司的緦經理,是拼命三郎,非常努力,沒有人能否定,但是選擇錯誤,堅持相信國王的新衣的裁縫師,最後就是賠葬了公司。 就像網路以前的影片,一隻努力爬行的螃蟹,正爬向沸騰的火鍋,選擇方向錯誤,結果是死路一條! 定錨說的選擇比努力重要,在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RFrOEcHSA 優分析的這一篇,策略跟我完全一致,可見大跌換股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一個月前沒有什麼股票好買,現在遍地是便宜貨,跳樓大拍賣,好股、壞股全部落難,無一倖免,選跌深錯殺的,才能把虧損順利補回來,上次出現跳樓大拍賣
7月曾經大幅買進看好的Microsoft、Apple、Nvidia、Tesla的2倍作多ETF(MSFL、 AAPU、NVDL、TSLL),7/25晚上突然覺得有點怪怪的,如果長期投資看好的公司,用2倍作多,可以有更好的獲利,難道買原型的,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最聰明?肯定是2倍做多的ETF有我沒有考慮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投資與投機,可能只有一線之隔,你能掌握到未來的資訊,所作的決定,這樣個叫投資,例如TSMC、家登、牧德、鈦昇,你不能掌握未來的資訊,只是一個做夢題材,那個叫做投機。所以同樣的公司,同樣是未發生的事,對某些人來是說是投資,對某些人來說叫投機,差別就在資訊的掌握多寡和資訊的判定而已,判斷正確的就叫先知先
4/28經濟日報專家批評台灣投資人大買債券ETF,居然是為了資本利得,看了不以為然,所有投資原則都有彈性,不看目前的暴力升息造成的畸形,而一昧的只是遵從人盡皆知的原則,來批評投資人的不夠專業,當時的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7.6,過了近2個月,目前國泰美債20年正2的收盤是8.95,目前的資本利得
近日聽到的一句話:選擇比努力重要。 一直在想這句話,以前的待的公司的緦經理,是拼命三郎,非常努力,沒有人能否定,但是選擇錯誤,堅持相信國王的新衣的裁縫師,最後就是賠葬了公司。 就像網路以前的影片,一隻努力爬行的螃蟹,正爬向沸騰的火鍋,選擇方向錯誤,結果是死路一條! 定錨說的選擇比努力重要,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