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文分享#3 |人類傾向與蒙特梭利教育的關係

小論文分享#3 |人類傾向與蒙特梭利教育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三、人類傾向

人類傾向是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觀察人類行為模式的重要發現,他認為這些特徵只屬於人類,而且超越時間、文化和地點,只要是人類,終身都會具備這些特徵,只是比重或呈現方式上有些微差異。

在研讀過蒙特梭利博士的這項報告之後,發現它們和人類認識自我生命價值的三大問題:「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要往哪裡去?」息息相關,甚至提供了有力的線索和依據。(范瑜容譯,2019)

(一)定位:透過評估、理解、學習找到自己與環境中人事物的相對應位置與關

係,是生存與安全感的源頭。

(二)探索:透過研究、抽絲剝繭,覺察並理解自己和環境之間的連結關係。

(三)秩序:人類面對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和事務,有找出規律和秩序的本能,幫助

自己在混亂的人生中發現條理和價值。

(四)數學性心智:人類能夠從實體的感官體驗,發展出比較、預估、計算、丈量與總和的能力,這是一種自己跟他人和環境訂出界線、和平共存的能力。

(五)抽象與想像:人類會利用感官收集到的訊息與情感,在腦中形成一個抽象畫面,並加以分類,發想出前所未有的發明和創造,藉以充分表達自我並感知他人的情感與想法。

(六)溝通與社交:是人與人、人與環境、大自然與宇宙之間的連結本能,人類透過語言和非語言跟他人社交、建立關係、互動、表達自己與傳遞訊息,從中滿足歸屬感的需求。

(七)工作、動作和活動:生命有一種本能,就是讓明天變得更好。所以人類會不斷的透過有意義的活動與工作,滿足身心靈的發展與需求,並藉此跟環境互動。也會透過雙手、頭腦與心靈的並用,習得新的能力,或讓腦中創造的無限可能成真,人類文明就是這麼創造出來的。

(八)重複、精準和自我完善:當人類朝著自己心中的完善與滿足邁進的時候,精準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本能,它讓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自發性的察覺錯誤並自我修正,藉以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楊俊秀譯,2000)

按:以上傾向是蒙特梭利博士的重要發現,在《人類傾向和蒙特梭利教育》一書中揭示了人類如何在他有限的一生中運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潛能達到控制世界的地位,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人類擁有一代代不斷遺傅下來的人類傾向。每個人出生之後,如果周遭成人已了解這些傾向,並且準備好完善的環境,給予豐富的實體體驗、感官與情感反應,提供適當的輔助(教育),那麼每個人的生命都將獲得健全的建構,並在自我建構中學會調整自己與適應環境,進而能夠持續在各階段穩定的發展人格特質,最終實現自己最適宜的潛力。

avatar-img
自學生聊教育的沙龍
10會員
2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文探討瑪麗亞•蒙特梭利的生平及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包括她如何從醫學背景轉化為教育工作者,以及她為弱勢群體設計的實踐教具。瑪麗亞成功創造了一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並提出人類發展的四大階段理論,強調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至今仍影響著全球的教育實踐。
本研究旨在深入瞭解蒙特梭利教育法對小學生的影響,特別是人類傾向與第二發展階段的人格特質。內容包括: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背景、四大發展階段,以及這些理論如何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展現。透過對蒙特梭利小學的觀察與分析,力求揭示其教育方法如何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與特質形成。
隨著108課綱的實施,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已成為家長關注的重點。不同的孩子擁有各自的表達邏輯,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是關鍵。本文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梳理思緒,調整表達方式,以增強其溝通能力,並強調成人在這過程中需以身作則,耐心的聆聽、理解與回應孩子的需求,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於2024年8月8日至9日的蒙特梭利小學實習經驗。透過實習,我深入瞭解了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協助孩子獨立學習與自我解決問題方面的挑戰。經過密集的觀察與思考,我體會到作為助教如何平衡介入與觀察的關鍵,並從中獲得寶貴的成長經驗。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本文探討了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如何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根據一次實習助教的經驗,本文分享了在幫助孩子學習數學運算時,應先觀察孩子的能力,再逐步調整練習題的難度。文章中提出三大心法,包括從簡單題目開始、陪伴完成題目後退為觀察者、以及即時示範操作,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本文探討瑪麗亞•蒙特梭利的生平及其獨特的教育理念,包括她如何從醫學背景轉化為教育工作者,以及她為弱勢群體設計的實踐教具。瑪麗亞成功創造了一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並提出人類發展的四大階段理論,強調教育應以兒童為中心,至今仍影響著全球的教育實踐。
本研究旨在深入瞭解蒙特梭利教育法對小學生的影響,特別是人類傾向與第二發展階段的人格特質。內容包括: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背景、四大發展階段,以及這些理論如何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展現。透過對蒙特梭利小學的觀察與分析,力求揭示其教育方法如何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與特質形成。
隨著108課綱的實施,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已成為家長關注的重點。不同的孩子擁有各自的表達邏輯,學習有效的溝通方式是關鍵。本文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梳理思緒,調整表達方式,以增強其溝通能力,並強調成人在這過程中需以身作則,耐心的聆聽、理解與回應孩子的需求,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於2024年8月8日至9日的蒙特梭利小學實習經驗。透過實習,我深入瞭解了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協助孩子獨立學習與自我解決問題方面的挑戰。經過密集的觀察與思考,我體會到作為助教如何平衡介入與觀察的關鍵,並從中獲得寶貴的成長經驗。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本文探討了在蒙特梭利教育中如何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數學教學。根據一次實習助教的經驗,本文分享了在幫助孩子學習數學運算時,應先觀察孩子的能力,再逐步調整練習題的難度。文章中提出三大心法,包括從簡單題目開始、陪伴完成題目後退為觀察者、以及即時示範操作,旨在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