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

更新於 2024/08/1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也許科技的進步,把人們距離拉近,手機通訊軟件,突然冒出幾個群組,從成員暱稱絕對無能辦識,幸好有群組名稱顯示。有時,大中小學階段猶如史前,尤其對於全方位平庸學生而言。

人說,長大了,朋友會變少,但以廢話不說、八卦不聽、歪理不理為生活態度的人來說,朋友從未有多過,而且分道揚鑣後總消聲匿跡,舊同學舊同事通通零聯繫。

身邊總不乏社交能力異常出色的友人,平日聚餐不斷,假日上山下海興趣廣泛,交遊廣闊。其實,蠻羨慕。

可能戲演得太好,曾被不少人介定為世界女,並直覺篤定從事公共關係,但人大了,戲也懶得演。

看著中同小同各群眾熱烈交流,很想加入,但應該說什麼?沒能想到。

人生,就像過客般走著走著。每處也沒有記得太多,未有付出過太多,得到過什麼。

很想很想有那份熱情投入,投入這寶貴而短暫的地球旅程,但,熱情何在?

avatar-img
26會員
30內容數
一個純粹愛情的維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年少時的朋友逐漸散去,隨著社會化的加深,功利主義的毒害能建立真正友誼的好友也越來越少。 人總是在複製上一代的生命過程,因為忙而疏離了友情,因爲有社群平台的便利一個《已讀》便交代了友誼。 可是人本是情感的動物,需要有溫度的問候、有用「心」的交談、有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關心…..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尤其在交友軟體上更是如此。隨著文字訊息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人際關係中的「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現象對社交互動造成了負面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一現象對於人際關係的衝擊,以及如何應對這種交流破碎化的挑戰,促進情緒穩定,改善交友環境。
Thumbnail
在這個現實社會,社交活動似乎無處不在,從社交媒體到各種聚會,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與他人互動。然而,隨著年歲一年年的增加,真的覺得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一件事,意識到,這些無意義的社交其實只是在消耗我們的精力和時間,並沒有真正的意義。 與朋友相處,應該是一種互相成長的過程,當我們與朋友相交時,我們應該能夠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年少時的朋友逐漸散去,隨著社會化的加深,功利主義的毒害能建立真正友誼的好友也越來越少。 人總是在複製上一代的生命過程,因為忙而疏離了友情,因爲有社群平台的便利一個《已讀》便交代了友誼。 可是人本是情感的動物,需要有溫度的問候、有用「心」的交談、有感受到愛與被愛的關心…..
Thumbnail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尤其在交友軟體上更是如此。隨著文字訊息成為主要的交流工具,人際關係中的「已讀不回」和「不讀不回」現象對社交互動造成了負面影響。這篇文章探討了這一現象對於人際關係的衝擊,以及如何應對這種交流破碎化的挑戰,促進情緒穩定,改善交友環境。
Thumbnail
在這個現實社會,社交活動似乎無處不在,從社交媒體到各種聚會,我們似乎無時無刻都在與他人互動。然而,隨著年歲一年年的增加,真的覺得時間是非常寶貴的一件事,意識到,這些無意義的社交其實只是在消耗我們的精力和時間,並沒有真正的意義。 與朋友相處,應該是一種互相成長的過程,當我們與朋友相交時,我們應該能夠
Thumbnail
  人屬群居性,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做好人際關係, 但有人卻選擇獨來獨往, 疏遠親朋好友, 或許有伴侶, 或許獨居生活, 除了伴侶與子女, 鮮少與親戚朋友互動. 究竟是什麼原因? 通常他們都經歷了一些事情, 所以選擇走自己的路.   1.沒遇到有愛的父母及親戚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有些循環,我們逃不過。年老色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疏離,前者自是身不由己,後者似乎還有一點自主的餘地,但長大後又會發覺,原來所謂的選擇權還是由歲月所左右,情感的變動來得快,走得更快。 任何密友任何伴侶和諧互鬥投緣互信尊敬退縮生疏掛心忽近又遠跟世態搖擺 這條公式就是多數關係的定律,看得多了、經歷多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Thumbnail
在《孤獨社會》一書中,作者三浦展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中日益嚴重的孤獨現象,並將其稱為「孤單社會」。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觀點是,數位技術的發展雖然拉近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的距離,但卻在現實中加劇了人際關係的疏離。本文將觀察和描述技術發展如何影響人際互動,並探討我們如何在數位時代面對孤獨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情感和感受,以及作者從中所得到的一些領悟。在交往過程中,作者發現人和人之間提供了不同的情感價值,並且強調了與每個人都從朋友開始,因為沒有足夠的話題,便無法開啟情愛之外的話題。文中反映了作者對於與人交往的悟性和成長。
Thumbnail
以前會為了朋友不跟自己好而難過,長大了會覺得本來都到大學了,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別說他人,我自己都不一定能把大學朋友放很重,這件事就順其自然的下去了。 當然好不好很看緣分。許多人說大學朋友都是看表面,這或許是其中某些人,不代表就不能交到真誠和善的朋友。 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就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