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內容涉及作品劇透,請讀者斟酌觀賞。)
八月在戲院上映的《驀然回首》,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藤本樹的同名短篇作品。儘管藤本樹的其他作品如《鏈鋸人》、《炎拳》、《再見繪梨》同樣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不過最讓筆者留下印象的依舊是這部闡述夢想與生活的《驀然回首》。
《驀然回首》在Jump+漫畫平台刊登期間已獲得眾多熱烈的迴響,而在押山清高導演等製作組用心改編下,細緻且忠實呈現原作的動畫電影順利誕生。網路上不乏各種精彩詳盡的作品賞析和彩蛋揭露,此篇僅為筆者觀賞後的疏淺心得,若內容有誤或想提出討論的地方,還請各位讀者多多指教了!
當年《驀然回首》漫畫推出後不久,筆者便被喜歡作畫的友人強力推薦,閱讀的過程淚腺逐漸潰堤,特別是最後的劇情設計讓筆者不自覺地聯想起京阿尼事件,那些久久不能消化的情緒一擁而上,若不是故事轉折處詮釋另一種可能性,或許筆者便會如同遭受打擊的藤野般被無力的感受侵襲全身。
若提到喜愛《驀然回首》的地方,筆者非常喜歡漫畫的分鏡與表現張力,認為使用「漫畫」呈現漫畫家的故事無疑是最棒的載體!漫畫的色彩相對單調,沒有聲光效果加成與過多修飾,僅依靠畫面與讀者的想像力體驗整趟故事,也因此其中蘊含的強烈情感與震撼是其他媒體無法取代的感受,尤其第一次讀到劇情轉折的當下,將筆者內心充斥的陰霾一掃而空。為藤野的眼淚心碎,為京本的笑容喜悅,也被兩人共度的回憶療癒心靈。
筆者認為改編電影不僅保留許多原作漫畫的優點,同時運用「動畫」這項媒介補足各種細節,仔細刻劃角色的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比如藤野緊張地走路時手指併攏,京本讀完漫畫眼神發光的樣子,兩位聲優的表現亦與畫面十分契合),搭配鏡頭的運轉讓觀眾可以使用多種角度去觀看螢幕裡的世界。
第二次觀賞的過程,筆者特別留意充滿細節的環境音,發現電影似乎強化跟繪畫有關的聲響,包括筆芯在紙上劃過的聲音、觸控筆點在繪圖板的聲響、吹過紙張的風聲等等。在重要劇情的轉折處,電視播報聲由小到大,對應原先藤野專心作畫而後注意到新聞、停下畫筆,著急點開手機畫面的過程,情緒轉換緊湊且烘托出嚴肅的氛圍(藤野接起電話的瞬間,周圍所有聲響戛然而止的表現尤為出色)。
筆者猜想電影也許是依照藤野/京本的心境去調整「收音」的重點,讓聽者能夠更容易融入角色的心境。在日子快速流逝的劇情,電影則單純地使用歌曲搭配畫面,沒有加上任何臺詞,觀眾便可以專注地檢視畫面中變動的細節。
講述追夢的故事不勝枚舉,也各自有著打動人心的要素。《驀然回首》劇情最吸引筆者的地方,莫過於追逐夢想過程的共鳴。過往欣賞的作品中最讓筆者動容的地方,往往是那些看似最平實卻貼近人心的描繪。
當藤野初次見識到京本的畫技而信心崩塌,不甘地持續努力,卻發現自己的技術層面似乎無法追上對方,索性決定放棄的段落,可以看出此時的她抱持著競爭心態,與京本這個「假想敵」在地區性的校內新聞版面比賽。擔心「技不如人」的比較心理,筆者認為是多數創作者共通的煩惱,即便仍有部分厲害的人們可能從未思考這些事情,只是專注而筆直地朝目標前進,相信仍有不少人反覆為此所苦,甚至侷限住自身的可能性。
本來見到京本房外成堆的素描本,在已經放下執著的藤野眼中格外諷刺,可最終出自某種不認輸的心理或對於漫畫尚未熄滅的熱情,藤野再次提起畫筆,完成了令自己滿意的四格漫畫。也正是因為如此,讀到作品的京本不顧一切地踏出房門,追上了藤野離開的背影,激動地訴說身為藤野老師粉絲的感動,也才解開藤野這些日子以來的心結。
此刻藤野與京本的關係轉變為「合作」的夥伴,投稿的範圍也擴大至刊登漫畫的雜誌,藤野不再只滿足於完成四格的漫畫內容,她們相互影響著彼此,京本的世界也終於有了家裡以外的場景。兩人開心出遊回家的路途,京本在電車上告訴藤野的「謝謝妳帶我走出房間」是筆者最喜歡的故事臺詞,心裡也非常感謝「漫畫讓她們倆相遇」。
兩個懷抱作畫夢想的女孩一路上合力完成七部作品,然而隨著正式連載機會的到來,京本也向藤野說出自己追求繪畫的「本質」不同。一個是想要畫出好看的劇情,另一個渴望好看的畫面。即便筆者擅長的領域並不是漫畫,也瞭解故事與畫技對於漫畫家而言都是不可割捨的要素。
藤野那跳脫常理的創造力及願意嘗試各種題材的膽識,將作品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京本負責的背景如同自身內向的性格,默默支持著藤野的故事。一張畫的背景含有許多隱藏的訊息,讓觀眾可以辨別目前的場景、時間,甚至透過特殊手法表達角色心境,任何填滿與留白都可能代表不同意義。在《驀然回首》中,背景亦是故事的一部分,代表著時間流逝的每一天。
兩人停止合作後,藤野與京本踏上各自選擇的道路。日子一天天過去,藤野連載的漫畫接續出版。看似平淡安穩的發展卻被一場意外給打斷。承受失去的深沉痛苦,藤野再次懷疑自己為何而作畫,最後透過回想與京本歷經的一切找回初衷,提起畫筆繼續創作。
也許我們的生命中很難遇見能夠一起創作的京本,但凡有個如同京本般欣賞自己創作的忠實粉絲或默默支持的親朋好友,便能發現連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優點(同時檢視盲點),進而認知到自身是何其地幸運與幸福。
人與人之間的影響總是雙向的——藤野因京本的鼓勵持續畫畫,京本亦看著藤野的背影奮力前行,如同漫畫的劇情與背景缺一不可。在類似if線的劇情裡,藤野與京本即便沒有遇見彼此,依然有很好的發展。但是筆者相信少了彼此,她們的生活會失去許多交集而產生的火花,人生的樣貌也可能截然不同。
電影中京本兩次詢問藤野「為什麼停止連載四格/不畫漫畫了?」,藤野的回覆都是繼續畫漫畫,分別是準備投稿漫畫比賽、如果連載了要讓京本來當助手(題外話:聽到藤野要投稿的消息,興奮地將身體扭到她面前的京本超可愛!)藤野的回覆與其說是好勝心的作用,筆者認為更像是作者盡力回應粉絲熱烈期待的表現。曾在相關的解析影片中看到論點:雖然藤野沒有直接回答京本為什麼畫漫畫的原因,但是京本讀了漫畫後那份打從心底露出的笑容就是藤野創作的動力。
看見京本房間陳列的《鯊魚踢》系列漫畫,讓筆者不自覺想起美國迷你劇《后翼棄兵》的劇情,教導女主角貝絲下西洋棋的校工薛波先生,在她離開孤兒院後一直默默地收集報導貝絲比賽的簡報。當人生與棋局皆受挫的貝絲回到地下室時,看到了這些時光累積的情感記憶,也回想起薛波先生教導的知識與棋士必須具備的心態,重新審視自己下棋的策略及強項,順利地回到原點、擊敗擁有壓倒性實力的對手。
筆者認為藤野與京本之間的情誼如同貝絲與薛波先生,不會因為發生過不愉快/中斷聯絡就停止對於彼此的關心,平時這份沉默的支持看似微不足道,卻會在關鍵時刻發揮出強大而溫暖的力量。
在京本/薛波先生離開後,藤野和貝絲都拾回初心,持續地做著擅長的事情,並將對方的存在永遠留存於心。筆者認為對於期待著藤野作品的京本而言,藤野做出最能夠回應京本心意的選擇便是:
「——一直畫下去。(——描き続ける。)」
若說有什麼希望《驀然回首》改編電影加強描繪的部分,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增加藤野和京本相處的劇情片段,讓情感堆疊更加深厚(純為個人感受,也許有觀眾認為點到為止即可或電影篇幅已充分醞釀)。第二次進影院的前天,剛好讀到講述手塚治虫創作熱情的文章,筆者認為非常契合電影想傳達「一直畫下去」的主旨,推薦給讀者一同欣賞。
在《驀然回首》這部作品當中,相似的構圖記錄著藤野的每一天,無論是因作畫流逝的時光,還是與京本共度歡笑的那些日子。筆者相信無論在哪個時空,兩人一定會以某種形式相遇,一起創作漫畫,並且不斷地、畫下去。
這邊設計了五個簡單的問題,讓讀者可自由思考並創作文章/漫畫,歡迎在留言區放上連結、相互交流《驀然回首》作品相關的心得!
作答前請先觀賞《驀然回首》漫畫與電影,答案不限制長度,可自由選擇以文字、圖畫、錄音或其他形式回覆。
(2) 如果你是京本,你會畫下什麼故事回覆前來拜訪的藤野?
4. 如果藤野與京本錯過小時候相識的機會,你希望兩人將來會以何種形式相見?
5. 請以藤野、京本的風格各創造一篇四格漫畫,並為兩篇故事取名。
*筆者分別贈送中文版與日文版給兩位喜愛作畫的友人,相信不同語言傳達出的效果也各具滋味!(目前線上書店也有英文版的書籍可以購買,有興趣的各位不要錯過!)
*若文中引用資料有任何侵權之疑慮,通知後這邊會盡速移除!